首页穿到明朝考科举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66节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66节(2/3)

作品:《穿到明朝考科举

若能遇着神仙,早就学道术去了,到时候‘跨虎登山随地走,三山五岳任逍遥’,岂不比做官安乐?”

    罢了,你说不是就不是吧。赏赐日本国主的事也交你一并处置了。

    张尚书微微一笑,洒然而去。出得长安左门后,李老师过来寻他,也问了问他那祖先托梦是怎么回事,当年他在家乡究竟遇没遇上什么奇人。

    崔燮苦笑道:“恩师是看着我长大的,怎么能不知道我遇没过仙?我若真能沾上仙气儿,先就得求神仙点化我一副比兆先师弟更好的诗心,写他千八百首名诗。这图实不知怎么生到我心中的,我倒觉着不是我一介凡人能有仙缘,定是大明国运当兴,或是新大陆土人盼着天恩惠泽,引动神人怜惜,才借我的手献上海图。”

    他双眼晶晶亮地看向李东阳,试图显示自己的诚意。李老师想起他送给自己和家里两个儿子的诗,沉默了一阵,竟觉着他说得十分有道理。

    也许就是大明当兴,上苍才除了汪直、万贵妃、梁芳、韦兴、纸糊三阁老……又降下仁厚圣明的天子与聪明仁孝的太子。如今朝堂上英材济济,哪个不是天资纵横之辈?连锦衣卫里都出了个仁厚的谢指挥管束他们,不仅不再诬害仁人志士,反倒救护了不少正人君子。

    上苍已降下这许多正臣来辅佐大明天子,再降一个崔燮,也不是什么可怪之事。

    他放开心中疑虑,含笑吩咐弟子:“出海的事你若记得就多上疏,若不记得,就交水师筹备,尽心即可,不必勉强。以后该做什么做什么,不必多提仙人——将来史书上不记你如何为国尽忠,只记些遇仙记之类的奇闻逸事,名声也不好听。”

    崔燮现在是怕人扒皮,史书上就不怕了,别人不扒他自己还要扒呢。不过他对着老师还是一副好学生相,领了教诲,便兢兢业业地回去拟敕书、赏赐单去了。

    出海的事又准备了一年余,直到弘治二十五年,这趟大事才得正式启动。

    这一趟去得声势烈烈,船队本身就已有三十余条九丈长的大船,还有十数条先行遣到日本国为船队准备淡水和食物的小船。从中国沿海到日本的海寇势力为之一清。知事的都窝在岛上不敢出来,偶有企图仗着船只体型小、转寰迅捷来抢掠一把的倭船,隔着数里便被船上固定的铜炮打烂。

    明使登上日本,先封赐了陆奥藩守——如今日本大幕府将军是足利义重,但他既不是国主,又没向大明请过封贡,礼部是不把他计在正经官员中的。

    眼下是忙着去新大陆,没空理他们,待船队平安归来,天皇再送个衣带书什么的求宗主国救援,他们还待给日本国主清君侧呢。

    遣日使团在津轻海峡附近修筑码头,收集饮水、食物,询问外海季风、洋流等项,以备新大陆使节参详。五月间,由三十余条按着西方货船优点改造过的新船结队通过津轻海峡,乘环太平洋黑潮驶往新大陆。

    ==============

    这一去却是过了两年多才回来。

    去时文人白皙文弱,武人光鲜俊秀,回来时却都比去时黑了不少。随船带回来数十名穿着大明衣冠的黑肤土人,混在他们当中,一眼竟看不出不是本国之类。

    崔燮带着礼部官员到城外迎他们回来,众人见了那些土司使者,颇有些吃惊,都问他们这些人是当地土人还是早先移居过去的中国侨民。

    主持赐封的礼部主事聂贤笑道:“不是咱们中国人。有许多正是当地土司的子弟,还有几名年长的是南边一个蕃国的耆老。”

    他一一介绍了来朝之使的名字,出身部族,又交代道:“我们先在北大陆中部下船,沿海岸一路南下,先见的都是贫寒小部,到南边儿天气越热,所见的土人部也越富裕,才知道当地土民也有建国建城的。不过他们那里只有玉米,不生麦稻;没有马匹,穷的部落逐野牛而生,富的则养的是种又似羊又似驴的头口。”

    当地也会纺棉、麻布,也有陶器、铜器,只是没见过铁,崔学士让备的铁器到那里可比真金白银都值钱得多。那些土人用金银铜换铁器,半分也不带心疼的,待他们这些上国使臣也客气,虽然国小民穷,也是尽力拿了好器皿、好吃食招待的。

    唯独一种黑乎乎的苦水叫人难以消受,土人却爱喝那苦水,说是能提神醒脑。当地土人还用叶子裹着一种干草丝吸,吸完了人就迷迷乎乎躺到地上,看着不似什么好东西。

    他跟监察御史刘寓生留心了一下,看人收集了许多当地植物的种子、嫩苗,只是没要那种迷人草的种子。

    崔燮心中有数,那肯定就是烟草了。

    吸烟有害健康,这个标签现在就得打上!

    待会同馆主事把使者领下去,崔燮就抓紧表扬了聂贤几句,顺便给烟草贴了个比妲己还祸水的标签:“聂主事做得极好。你们出海是为朝廷怀柔远人,搜寻良材、异种回来的,那眼见着能毒害人的东西,岂能将它带来?我看土人不修农事,不擅冶炼,也与吸那毒物能迷人败志有关。”

    小聂同志和小刘同志觉悟非常高,表现非常好,回头两人把游记交上来,崔领导亲自给你们设计一部新大陆游记的大画影!

    聂贤激动得肝儿都颤了,险些扑上去抱崔侍郎——只怕被他一膀子顶出去,没敢扑。他眼珠转动,想着自己那几箱子日志,迫不及待地讲起了他们的怀柔经历。

    海路上的艰辛自不必说,原先那些下欧罗巴的必然也苦,人家能忍着,他们也能忍。

    他只挑着比较符合《每日农经》《锦衣卫》风格的农事与战事说:比如他们怎么帮着小部印第安人盖正经房子,砌砖石圈圈养野牛、羊驼、火j-i;教那些有城池、会农耕的大土司种稻麦,烧水泥,打青铜农具;还把朝廷配发的军铲送给他们好几把——

    没有铁器,种地、伐木真费劲啊!

    那山林里有成片的好木材,几人合抱都抱不过来,要造多大的海船和宫殿都能造;地里洒些谷子就随便长,野果又多又甜;还有一种类似番薯而黄皮黄瓤,味道不甜的薯类,在高寒的地方也能长,也极高产。

    这些东西他们都搁在船上捎回来了,等礼部登记好,就献给天子。

    还有一种特别奇异的树胶,土人拿它涂在布上,干了就能防雨,又轻又柔,极有弹x_i,ng,还有土人拿它团成球拍着玩。他当时觉着这胶可能有用,便拿瓷器和当地人换了些胶与种子来,可回来路上想想,又有些担心这东西不该往回拿——

    用油布、油纸也能遮雨,这种树胶拿回来别处未必用上,做的小玩却是引得整个儿使团上下成日家玩球了。他都有些担心这树胶贡上去别无正用,倒是引着宫里也兴趣玩球的风头,自己成了败坏天子圣明的罪人。

    不,那可不是玩物丧志的东西,那是工业上用途广大的橡胶啊!

    别的不说,自行车轮子和橡皮传送带能做出来了!用橡胶做的鞋底也又轻软又防滑,比下雨天穿木屐舒服多了!

    历史会记住你的,人民群众会记住你的!

    崔燮激动地拍了拍聂主事,含笑夸道:“此物大是有用,岂能只以玩物视之?来日费大人自会研究出其用处,写文章纪念你们带此物回国之功。本官亦当以画陪之,亲手为你们成书。千载之下,你们还是中国踏上新大陆的第一人,青史中必有一席之地。”

    聂主事激动得热泪盈眶,捂着眼睛深吸了几口气,才缓缓问出来:“大人,我们这航海的画影且不急,《锦衣卫之塞上风云》有新连环画和画影了吗?”

    在海外断了两年的书和戏,到天津上岸后也得保持着天使威严,不好意思找当地官员要,真想赶紧看见新篇啊!

    崔燮头一次被下属催更,心情十分复杂。

    不过看在他是出使英雄的上,就不计较这点小事了!他宽容地说道:“奏疏写了么?怎么运用这些海外之物,怎么抚育当地土民的条陈写了么?我看你们风尘仆仆的,还是先回去洗个澡,准备好奏疏。等陛下询问过你们出洋的经历,朝廷按例赏赐完了,我就备下酒席,请你们到家里看画影。”

    作者有话要说: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认为人痘是从隆庆年间安徽太平开始的,这里为了剧情需要,用的是宋朝开始种痘的说法

    第311章

    印第安使者朝见的事仍是由礼部c,ao持。

    崔燮身为礼部侍郎, 这些蕃使到后,是由他陪着宴饮, 宴毕再教礼仪。来的使者都是当地聪明俊秀, 常与汉官来往之辈,倒能听懂些汉语,也会行礼——约么是返航这一路聂主事没少培训。

    吃过赐宴规格的宴席后, 崔燮便安排人教他们习仪三日,记下应答的长句,等候入内朝贡;自己则带人挑选适合出现在天子面前的贡物。

    烟草啊、大麻啊、罂粟啊……反正这类成瘾x_i,ng的东西就不许出现在大明之内!像金j-i纳树树皮这种抗疟疾神药和钟花树树皮、金缕梅这两种止血消炎的草药倒可以推广开。

    他挑好方物,安排下觐见仪注,三日后, 便由礼部译字官陪同,鸿胪寺鸣赞官、序班官引导, 带着这些新大陆使臣入朝。

    因天子不想看那些不能蔽体的特色服饰, 宫里便各赐了使臣一身新制的艳红绸曳撒与几套便服,许他们穿中国服饰觐见。那些土人在北方海上冻了两个多月回来,穿大明衣冠也穿惯了,并没什么抗拒。

    他们也会将发鞭束在帽子里, 戴上网巾、纱帽,打扮起来宛然就是中国人。只是看脸相不大相似, 多是高鼻大眼, 颧骨脸,且身上也是肌r_ou_雄健,一派剽悍野x_i,ng的气质。

    弘治天子见着这模样, 也颇有些惊讶,脱口问道:“莫非这些是我中华前朝遗民,往海外定居,如今才得返乡的?”

    崔燮记得有不少专家考证印第安人是什么殷商后裔,还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管他是真是假,反正天子喜欢这说法,也没必要泼凉水。

    现在先认下,以后跟欧洲殖民者争起来,美洲“自古以来”就是我大明的领土了。

    崔学士因为某个邪恶目的没有反驳,出使的太监和锦衣卫自然不会拂逆天子,聂主事与刘御史自己也有些怀疑……再加上印第安人汉语水平十分微薄,自己不能抗辩,这句话就堂而皇之地记进了起居注。

    成了后世可以“自古以来”的注脚。

    各部使者用强背下的汉语答了天子问候他们土司、国主的话,行三叩九跪礼,次后献上各部所出方物。

    无非金玉饰品、白头鹰羽、野牛皮张、棉麻布料、羊驼绒毯、当地粮产、药材之类。别的倒没什么新奇,唯独南大陆大国印加使者所献的树皮是能治疟疾的良药,着实让大明君臣为之注目。

    疟疾几如天花一般,是沾沾便能令人病亡的厉疫,若这药真管用,那凭这药材,去新大陆这一趟便不白去!

    满朝君臣心中振奋,给这几位使臣的待遇也提高了不少——直接超过安南诸国,到了朝鲜的水平。而那些在大明勤恳工作了多年的欧罗巴传教士们,因国主不肯受封,教皇不尊天子,到现在还是番僧待遇呢。

    因大明下一趟去新大陆的船不知何时启航,这几位使臣也得留下来,和旧大陆番僧们一起住在会同馆。

    崔燮安排了几个去过新大陆、略通这些印第安人语言的译字生教他们学汉话,又包下黄家花园请使团连看了两晚上《锦衣卫之塞上风云》《塞上英雄录》大画影,就忙不迭地搞研究去了。

    搞的当然是橡胶。

    梅毒就是出自印第安的,有几位印第安使者在大明待着,崔燮不是很放心。

    虽说这些人在家乡穿得少,在海上洗澡时使团中人看着他们也没什么病,可这病实在太严重,万一传出来,就是一连片地传染。光叫礼部盯着人也不是个事儿,他也实在没有制出青霉素的本事,只能靠预防了。

    宫里送来橡胶给他研究,他二话不说就剪下小片来用酒浸水渍、油泡火燎,一样样试过来,将胶块熔化。之后拿个筷子伸到釜里蘸上一层,晾干了剥下来,还真是软软和和的橡胶套。

    不错!

    原来他这么能干!

    不能因为自己是文科生就看低自己,放松了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要求啊!

    崔·发明家·学士自我欣赏了一阵子,就叫人去弄些干净的石膏来,他要做雕塑——嗯,18厘米的小型雕塑。这东西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总之就按着他自己的尺寸……是不是得长些?也别太粗了,不然容易掉下来吧?反正橡胶有弹x_i,ng……

    他拿着石膏一连捣鼓了几天,晚饭都吃得心不在焉。家里几个下人看他先是熬胶,又捣鼓艺术品,以为他入魔障了,便往老宅请他弟弟来劝他。

    他三弟崔和上上科中了个三甲二十名,放了外任知县,此时正和妻子在安徽东安县,家里只剩二弟夫妇在。可崔衡哪里敢劝他?听说大哥玩石膏玩魔障了,忖度着自己这小身板儿受不住他教训,家里又没个弟弟、舅兄撑腰,实不敢去讨亏吃,便吩咐家人:“你们去找谢镇抚!他年纪大些,且与我大哥多年的交情,大哥总得给他几分薄面。”

    一家人人心惶惶地去谢家找人,具言崔燮叫外国来的橡胶迷住,天天弄石膏棍子不知做什么。

    谢大人自然将这事放在心上,安慰崔衡:“不要紧,这事交我就是了。他如今是为国事c,ao劳,岂有不用心的?你们做家人的更不可胡乱揣测,不然弄出些风言风语,岂不坏了自家家长的名声!”

    崔衡哪儿敢揣测,连声答应了,回去接着鞭策儿子读书去了。

    谢瑛也教训了那些不稳重的下人几句,换了见客的大衣裳,从他家大门过去,正式登门拜访。

    他们日常走后面花园,倒有许久没正经上门做客了。

    谢瑛上门时,崔燮已经弄了一桌的石膏模型和塑成的橡胶制品,听见人来忙忙地扔到床上,拉下帘子,且顾不上收拾。

    崔家下人在外头听差,谢大人进了门便把房门关上又严厉又温和地说:“和衷怎地这们不爱惜身体?你家兄弟子侄都以你为靠,师长家人都盼着你担当朝堂大任,你自己也当善自珍重,不可为了这些匠人都能做的事弄坏身子。”

    他说得这么有道理,劝得这么严肃,叫人不得不听信,廊下那几个家人就放心了。

    崔大人惭愧地垂头听训,命厨子去烧水烹茶待客,将那些人都支走了,才支支吾吾地把他领到床边,给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大作。

    现代材料与设计思路的高科技……飞机杯。

    套套和飞机杯都有,只差请朝廷颁旨约束那几位使臣,不许他们招·妓了。

    谢瑛神色复杂地说:“你在家里就弄这些东西了?他们印第安流传的病有多怕人,将你吓成这样?”

    能全身溃烂,鼻子都烂掉的病,相当于21世纪的艾滋了。崔燮十分严肃地科普了这种可怕的疾病,摊了摊手说:“过个二三百年可能就有治了,可现在真没治,只能靠预防了。”

    与印第安人来往确实有风险,可在没有他穿越的历史上,中国也早早被欧洲人传上了这些病,直到后来抗生素出现,才得控制。与其让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66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