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谨言谨言 第81节

谨言 第81节(1/3)

作品:《谨言

    从德国登船的里奥,在九月底抵达青岛,辗转来到关北,凭借从军的经历和尉官军衔,在北六省军官学校找到一份工作。

    在关北看到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漂亮的建筑,四通八达的街道,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繁忙的行人,在路上指挥交通的警察。

    这里让他想起了战争前的柏林,陌生的语言却提醒他,这是并不是德意志。

    领到第一笔薪水,里奥在同事的建议下去关北的商业街转了转,鳞次栉比的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几乎让他挑花了眼。

    走进关北百货大楼,一直拉着他衣角的两个孩子同时欢呼一声,长长的一排货柜,上面摆的全是糖果,巧克力,包装j-i,ng美的点心和各种零食。

    一旁的透明橱窗后,还有新烤的面包和蛋糕,香甜的味道诱人极了。

    “叔叔,那是保罗叔叔。”

    果然,系着围裙在柜台后忙活的,正是曾和里奥在一个堑壕中战斗过的保罗,一个枪法还算不错的厨子。

    “里奥,真高兴能在这里见到你。”保罗笑着向里奥和他带来的两个孩子打招呼,“我现在在工作,不如等到下班,我们去喝一杯,我知道一家不错的啤酒馆,是一个巴伐利亚人开的。”

    “好的。”

    能在陌生的土地上遇到熟人,总是一件高兴的事。

    在食品货柜,里奥买了大量可以长期保存的食物,足够一家五口吃上一个星期,如果不是实在拿不动,他还会买更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寄回国内。

    亲人,朋友,战友,太多的人需要帮助,强烈的对比让里奥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什么。

    里奥的反应和许多经历过四年战争,初到华夏的欧洲人一样。那些在华夏生活了几年,已经不再为家人生计发愁的,都在想方设法获得一张华夏绿卡。除了申请条件严格,只要有任何不良记录,哪怕其他方面再“优秀”,申请也会被驳回,之前有一名俄国水手,因为醉酒闹事被抓进了警察局,出来后悔得想撞墙。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为了今后的生活,俄国水手下定决心,再不喝酒!

    只不过,俄国人戒酒,就像食r_ou_动物下定决心改吃素一样,难度非同一般。

    里奥走出百货大楼,站在路旁,看着来往的人群,或许,他也该想办法,为自己和两个孩子申请一张绿卡。

    十月二十三日,“临时工”芳泽突然接到华夏政府外交部照会,日本向华夏派遣留学生一事,华夏政府愿意考虑。

    就像一个大馅饼砸到头上,足足五分钟,芳泽都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完全以为自己在做梦。

    十月二十四日,阅兵式前一天,李谨言收到了第一笔货款,三艘潜艇,十艘驱逐舰,正式归入华夏海军建制,余下的,李三少坚持必须给钱再交船。楼少帅坚定的站在李谨言一边,谁说也没用。

    宋家和廖家的事也基本有了决断,宋武于政治上有野心,却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挑起内战的念头。

    廖祁庭却向李谨言递交了辞呈。

    “比起一家独大,难道三少不想要一个竞争对手?”

    这番话让李谨言陷入沉思,最终,他接过了廖祁庭的辞呈。

    廖祁庭说得对,木秀于林,独孤求败,并非永远是好事。最简单的,猪栏中,总是最肥的一头先去见阎王,话糙理不糙。

    十月二十五日,天还没亮,天安门广场前就站满了等待观礼的人群。有了上次的经验,记者们也早早就占好位置,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着朝阳腾出地平线,礼炮声响起的那一刻。

    第二百五十一章

    民国七年,华夏民主共和国举办了建国后第一次阅兵,向世界宣告,华夏,再不可欺!

    民国十年,华夏将举办第二次大阅兵,华夏又会向世界展示出怎样一面?

    当华夏军队走出国门,其强悍的战斗力和严肃的军纪为参战各国瞩目,即便是傲慢的英国人也必须承认,华夏和清时已经完全不同。

    当欧洲陷入战后危机,美国盛行孤立主义,非洲仍被列强殖民时,华夏,这个曾沦为半殖民地的东方古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华夏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华夏政府的政治倾向,足以影响到战后整个世界格局。

    没有任何国家,任何人能再以轻蔑的眼光看待这个国家。

    英法的忌惮,德国的拉拢,美国的试探,一次又一次的表明,华夏已成为国际间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正跻身强国行列,迟早有一天会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

    这一切,是华夏民族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任何国家,任何势力可以否认,可以夺去!

    擅长两面三刀的东南亚小国,毗邻华夏西部边境的中亚,以及被“誉为”英国女王皇冠上,一颗最闪耀宝石的印度,这些或是被殖民,或是被半殖民的国家,都瞪大了双眼紧盯着华夏,试图找出华夏“成功”的秘诀。

    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自己的头顶压着一个太上皇,当然,某些心甘情愿跪舔的矬子除外。

    由于在派遣留学生一事上取得“突破x_i,ng”进展,临时工芳泽谦吉提前成为了正式工,小幡酉吉被日本政府召回,夹在中间的吉田伊三郎也不见影子,本该1923年才转正的芳泽谦吉,提前被日本政府任命为驻华全权公使,将于十一月正式向华夏大总统呈递国书。

    据芳泽得到的消息,明年三月,华夏将正式与日本商谈派遣留学生一事,还有四个月时间,磋商结果未定,大本营却已经开始分批选拔人才。

    日本政府对此事的重视非同一般,华族,有势力的政治家,银行家和大资本家,以及大地主的儿子,是最先被列入名单中的,下层的平民如果想到华夏求学,要么在某方面表现格外突出,要么就自己想办法。

    芳泽身负重任,被大本营寄予厚望,作为之前的表彰,还于不久前被授予爵位,成为男爵。吸取前任的教训,每次同华夏官员见面,芳泽不只鞠躬超过九十度,头都几乎要点到地上。

    作为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被安排在观礼台的边角位置,和前沙俄驻华公使,现为西伯利亚政府代表的库达摄夫,以及苏俄派遣的外交代表裴克斯坐在了一起。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或者只是因为位置不够,也或者安排位置的人疏忽了,总之,库达摄夫和裴克斯中间只隔了一个芳泽,还被排在犄角旮旯,不提英法美等国公使,连受邀而来的德国商业界代表,都比三人的位置和视野要好得多。

    没来得及为自己能有一个观礼的位置高兴,芳泽谦吉就差点被库达摄夫和苏俄代表裴克斯之间散发的火药味“呛”得跳起来。身边坐着两头吹胡子瞪眼,随时可能打起来的北极熊,矮小的芳泽,整个一受气包,还是莫名其妙被波及的那种。

    饶是如此,库达摄夫和苏俄代表也没提出换位置的要求,芳泽更是不敢。能有个位置本就不容易,若是惹得华夏官员不耐烦,当场翻脸,那就大大不妙了。

    归根结底,做受气包总比被请出观礼台要好。

    英国公使朱尔典同法国公使柏卜正低声说着些什么,美国公使克莱恩同身边的一名华夏外交部官员相谈甚欢。华夏与美国在争夺世界市场上是竞争对手,却也是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华夏修建铁路的工程中,有一部分钢材还是从美国进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方的关系十分微妙。

    华夏政府和国会中的部分人,了解过美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之后,逐渐意识到,华夏未来最大的对手,或许不在欧洲,而在相隔一片大洋的美洲大陆。

    美国人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彼此并没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没爆发战争冲突之前,警惕的目光总是被藏在友好的笑容之下。

    总的来说,二十年代的美国,正是经济繁荣,黑帮蓬勃发展,政府官员和警察高度腐败的年代。

    在十年中,美国人的口号只有一个,“快速致富。”

    孤立主义恰好迎合了这个口号,爵士乐,禁酒令,芝加哥打字机的声音充斥整个美国,未来的世界警察表示对战争不感兴趣。等到经济危机发生,小胡子成为德国元首,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和平被打破,孤立主义也将成为泡沫。

    美国会再次对德宣战,战争,也将成为美利坚的机遇。

    对华夏而言,也是一样。

    九点整,天安门城楼前的观礼台已经站满了人。李谨言本想同上次一样,和商界同行们“挤一挤”,不想却顶着“全国商界代表”的名头,硬是被拉上了城楼,即便位置靠后,仍感到些许不自在。

    白宝琦和展长青招手叫李谨言过去,一旁正说话的云南督帅龙逸亭见到他,也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三人的举动引起其他人的好奇,城楼上的目光全部聚集过来,李谨言脸上在笑,手心却开始冒汗。

    城楼上的人,没一个是简单的,尤其是各省督帅,别看年纪大了,早些年月,可都是亲自上阵,刀枪棍木奉,枪林箭雨中闯过来的,一身的杀伐之气绝对假不了。

    李三少心脏再“坚强”,也有些hold不住。

    好在众人的注意力并没“集中”多久,九点三十分,随着震耳欲聋的礼炮声响,阅兵式正式开始。

    长安街两旁的大兵,身姿挺拔,持枪而立。

    一辆华夏产的黑色敞篷车从城楼中驶出,一身大总统礼服的楼盛丰站在车上,背脊挺直,表情庄重而严肃。

    另外三辆黑色汽车从长安街西侧驶出,华夏陆海空三军司令,同时举臂敬礼,不同的乡音,却同样铿锵有力,“队伍已集结完毕,请大总统检阅!”

    楼盛丰回礼,车子缓缓开动,接受检阅的各省部队,全部立正,目视楼大总统的车辆开过。

    响亮的口号声,不绝于耳。

    保家卫国,定国安邦。

    为国为民,浴血奋战。

    男儿使命,军人天职!

    不同的声音,汇成一股,从今天开始,从这一刻开始,地域之分将被模糊,他们不只是保卫乡里的儿郎,更是守卫国家的华夏军人!

    城楼上,各省督帅看到这一幕,目光中有复杂,也有慨叹,但是,能看到今日之华夏,更多的却是欣慰与激动。

    三年前的阅兵,他们只看到了华夏的发展与崛起,今时今日,出战欧洲,震慑列强,让他们看到了恢复民族荣光,复兴汉唐盛世,不再只是一个誓言,一个希望。

    “华夏总是要大一统的。”新疆督帅李佳才须发皆白,然j-i,ng神矍铄,“各省自立,或可保一家之荣,然国之一统,却能保民族之安。”

    陕甘督帅马庆祥哈哈一笑,“我是个粗人,这么文绉绉的话,我是说不出来,可道理却是明白,别看什么西北军,南军,北军,说到底,不一样都是华夏人?”

    “马大胡子,你这还叫粗人?”

    “姓唐的,再叫老子胡子,信不信老子和你干上一架?!”

    “啧,唐某是个文明人,不和你这胡子一般见识。”

    “还叫老子胡子?!”

    “行了,这样的场合也能吵起来,真服了两位。”

    四川督帅刘抚仙摇摇头,看向从刚刚开始就一直没出声的宋舟和司马君,比起他们这些人,或许这两位的感触才更深吧?

    距离权力巅峰只差最后一步,却被楼盛丰后来者居上,不服气是肯定,不过……刘抚仙缓缓笑了,自家兄弟,就算再不对付,遇上外人欺负,也是要拧成一股绳的。

    十点整,楼大总统的座驾驶回城楼,穿过金水桥,五分钟后,礼炮声再响,整齐的脚步声,拉开了阅兵式最激动人心的篇章。

    一面承载着民族希望的五色国旗,四名英挺俊朗的华夏军人,褐色的军装,金色的将星,在他们身后,由二十五人组成的国旗护卫队,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行至城楼前,不需要命令,也不需要哨声,四名年轻的军人同时抬臂,高举国旗,不到三十人的队伍,却走出了三百人的气势,城楼上的老兵痞们纷纷老怀大慰,看到没有,那是老子的儿子!

    单拎出来,一个能顶十个!

    不过,最高兴的还属三个马大胡子,无他,人数多尔。

    礼炮声中,队伍再次前行,至广场前升旗处,礼炮声停,军乐队奏响国歌,城楼上,观礼台上,长安街旁,在场的所有华夏人均挺直腰杆,在铿锵的乐声中,目视五色国旗冉冉升起。

    风声烈烈,乐声激昂。

    承载了几代华夏儿女强国梦,凝聚了古老民族希望的旗帜,就像是年轻的共和国,沐浴着阳光,在世界的东方,升起,飞扬!

    国旗下,楼逍,宋武,二十九名少帅,如二十九把出鞘的战刀,二十九支钢枪,屹立,不摇。

    父辈终将老去,总有一天,他们会接过先代的责任,带领这个国家,带领这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前行。

    年轻,锐利,果敢,智慧。

    博浪,弄潮,勇者无畏!

    国旗升至最高点,国歌声停,掌声和欢呼声响彻云霄。

    在欢呼声中,由各省受阅部队组成的徒步方阵,开始沿着长安街方向前行。

    脚步声,就像是遥远时空中的战鼓。

    霸秦,强汉,盛唐,华夏军魂,今时今日,再次苏醒!

    军官手中的指挥刀就是命令,行进中,嘹亮的口号声,更像是一个民族向世界发出的吼声。

    “军人浴血,守土卫国!”

    犯我华夏者,诛!

    犯我民族者,杀!

    民富国强,兵者无敌,大国无疆!

    十五个徒步方阵,无地域之分,无各民族之别,中原,四疆,漠北,岭南。

    同聚在一面国旗之下,华夏,中华民族!

    徒步方阵之后,是八个装备方队,包括坦克,装甲车,火炮,以及摩托部队。

    十辆挎斗摩托排成两列,驶过天安门城楼前,摩托挎斗中坐着的,是在历次对外战争中负伤的英雄。

    “阅兵,当向国民和世界展示最强一面,然未邻战场,不曾浴血,谈何强军?!”

    老兵,伤兵,穿过长安街时,面对欢呼声,他们耳边却响起战场上的隆隆炮声,眼前闪过的是一张张埋骨异乡的面孔。

    战死沙场,是军人的最高荣耀。

    为国为死,为国而伤,立于苍穹之下,天地之间,他们无愧于生养自己的土地,无愧于心!

    隆隆的发动机声中,坦克与装甲车四辆为一列,排成两行,从长安街驶过。

    黑色的装甲,张开的炮口,密集的机枪火力。

    自行火炮,重炮,速s,he炮,各式炮弹。

    观看阅兵的各国领事和武官心中同时一凛,除了震惊于华夏的军工制造,也对华夏的军队和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震撼远不止于此。

    三发红色信号弹升空,三十一架华夏战鹰组成楔形或品字队形飞过天安门城楼上空,翱翔长空。

    呼啸的机


    谨言 第81节(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