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朕又回来啦朕又回来啦 第20节

朕又回来啦 第20节(3/4)

作品:《朕又回来啦

了一滩春水。

    燕于歌这会也不惯那么多,一个箭步冲到小皇帝跟前,总算是成功把小皇帝搂在了怀里。

    他声音闷闷地说:“以后陛下要是生我的气,可绝不能再做这种冷落我的事情。”

    燕秦没有吭声,算是默认吧,他本来就不是那种特别爱说甜言蜜语的x_i,ng格,倒是摄政王,仔细回想一番,自从告诉自己他是断袖以来,就表现得十分主动,最近这段时间,更是什么不要脸的话都说的出口,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而且摄政王真是没有出息,他这后宫还没散尽呢,人就已经r_ou_麻成这样,要是有朝一日,他说要封燕于歌为皇后,那摄政王还不得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搂着搂着,燕秦突然冒出一句话来:“王叔,你有没有发现我有什么地方同先前不一样?”

    燕于歌松开手来,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圈小皇帝:“陛下比以前更英明神武。”其实他完全没有看出来小皇帝和先前有什么不一样。

    燕秦踮了踮脚,又踮了踮脚:“就这么点不一样?”

    “陛下比先前变得更英俊潇洒了。”燕于歌还是没有看出来,但是他觉得,说实话肯定会被打的。

    得了吧,他就知道摄政王压根没有看出来,就知道,摄政王只是嘴上说些甜言蜜语,连他长了这么多都没有发现。

    他现在,只比摄政王矮了那么一丢丢,等过了今年元正,他就能比摄政王高了。燕秦摇了摇头,唉,摄政王已经傻了。

    第91章

    燕秦对摄政王之间的刻意冷待就此为止,不过因为第一次两个人都不算太愉快,他们之间很默契的谁也没有提要再来一次。

    两个人才解开误会,感情倒比先前好上许多,偶尔闹一点别扭的夫妻比一直和和美美的夫妻可能感情还深一些。

    燕秦心里想着,这大概和小别胜新婚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次日早朝过后,宫人把折子送到御书房来,在分折子批阅之前,燕于歌先开了口:“陛下先别急着看那些东西,我这有份折子需要你过目。”

    如今在御书房里伺候着的都是他们两个的熟人,常笑嘴严,挑选的伺候的宫人也都是些锯嘴葫芦,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心里都是有把秤的。

    在外头,燕于歌会对小皇帝使用敬称呼,在稍微私密些的地方,他也不会注意那么多,对外倒也不是怕人诟病,主要是他现在把燕秦放在心上了,自然也不乐意别人看轻小皇帝。

    摄政王都这么说了,燕秦只好先收回来伸到向奏章的手;“王叔有什么急事?”

    他还真想不出,什么事情能够比国家大事更重要的。

    燕于歌从袖口中取出一份厚厚的折子递给他:“陛下请过目。”

    燕秦接过折子,还挺厚的,他打开奏疏,拉长来一看,折子大概能有他把双手平伸那么长,而且咋一看,密密麻麻的都是字,粗略地估计一下,大概也有一万来字。

    先皇是个喜欢讲排场的,他不算勤政,但因为底下人能干,大臣们也很少有奏疏要送到他这里批改。

    可能是因为数量少,还有x_i,ng格问题,他就喜欢大臣们把东西写的复杂繁琐一点,所以臣子们卯足了劲头的凑字数,一点j-i毛蒜皮的事情,也能写得冗长。

    但是燕秦就很讨厌这样,每次看到那些密密麻麻地的字,花时间一读,全都是废话,简直是浪费他的时间和j-i,ng力,所以一看到这种长长的厚厚的折子,他就忍不住暴躁。

    他没有亲政之前,还比较克制,斥责朝臣废话多,也比较委婉,一般的都改了,还有一些就是死不悔改,也不知道是瞧不起他这个傀儡皇帝,不把他的话当回事,还是脑子不好使,看不懂他婉转的表达方式。

    等到他亲政之后,看到这种冗长的表述,他基本都是直接在上面画个大叉,打回去让人用简单的话重写,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但是很有用。

    再一次看到这种长度的折子,而且还比他以往看过的任何一本奏疏都长,燕秦差点条件反s,he地抓起桌上的朱笔就上一个大叉。但理智阻止了他做出这种愚蠢的行为,因为从折子上的字来看,写这玩意的人不是什么脑子有包的大臣,正是摄政王本人。

    他把长长的折子叠回原状,走到平日里他批阅奏章的桌子前头,把无关紧要的东西扫到一边,从桌子的最左边一直摊开到最右边。

    因为是摄政王写的东西,而且本人会计站在自己的身边一直眼巴巴地盯着自己看,燕秦顶着这样的压力,都不能敷衍地浏览一下,只好打起了j-i,ng神,睁大了眼睛,从开头第一句仔仔细细地开始看。

    “燕秦亲启:见字如面。”

    第一句就让燕秦忍不住吐槽,他们两个抬头不见低头见,就差晚上没有睡觉天天床上见了,人都站在这里,还写什么亲启,见字如面,真是废话颇多。

    好在第二句不是废话了,摄政王开始讲正儿八经的事情了,说的正是昨儿个他所说的,处理那些后宫的事情,大概洋洋洒洒的写了四五页,列举了出了七八种方法,每一种都给列举了得失,带来的坏影响,比起其他方式优点又在何处。

    末了,摄政王添上一句:“陛下可随自己心意,择优取之。”

    因了是摄政王的墨宝,很多话每一句都带有深意,燕秦看得相当仔细,边看,还要便要细细咀嚼摄政王的话,思索自己的得失,只看了一半,便花去了近半个时辰。

    好不容易看到个类似结束的话,他正要松口气,结果发现这句看起来像是结尾的话,出现的是折子中间的位置,一大堆书页还垂在桌子右边的边沿,一看,后头还有密密麻麻的大几千个字。

    难怪摄政王要他先看这一份了,内容实在太多,若是去批阅奏章了,这事情肯定要延后。

    这是催着自己早些下决断了,真不知道摄政王怎么这么心急,一时半会的功夫都等不起。

    赌约是好些天前的事情了,前面四种方式看起来墨迹不是很新,想来是前些时日里写的,后头则是摄政王新添的。就是不知道说完了处置宫妃的事情,摄政王还有什么要同他说的。

    燕秦又接着往下看,神情就开始变得略微微妙起来。

    后面的内容和宫妃无关,全都是在讲他和燕于歌之间发生的事情,把一开始燕于歌对他的想法,到现在的想法,心路旅程写得十分详尽。

    联系着前文,后面半部分内容,俨然就是一封表达深切爱意的情书了。

    摄政王这个人呢,看着冰冷高傲,拒人于千里之外,但这些时日的相处叫燕秦知道,这人根本就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天山雪莲,这个脸皮厚的堪比城墙,x_i,ng格霸道,不拘泥礼法,有些话嘴上说不出来,文字表述的时候,什么都敢写。

    看到后面的时候,燕秦的脸颊看得都有点发烫,还有千把字没有看完,就匆匆地扫过两眼,然后把折子啪嗒一声合上。

    “你让孤看这个作甚么?”

    “陛下不喜欢吗?臣昨日可是一宿未睡。”昨儿个回去之后,他着实有些兴奋过头,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横竖彻夜难眠,他干脆就没有睡,在屋内点了灯,爬起来,写了这份奏章。

    如燕秦所猜测的那样,前面几种法子,都是他早先想好要写的,只是因为这些时日里,燕秦待他十分疏远,他心情也不好,这东西写了不到一半,便暂时搁置下来。

    但昨儿个白天,小皇帝都自己主动提起这件事来,他当然要赶紧把这事情提上日程,免得燕秦到时候又反悔。

    至于后面那部分更长的内容,他写的时候特地数过了,正好写到了九千九百九个字,寓意着他们之间能够长久。

    不过这种事情,他也不准备直说,但等着小皇帝有朝一日发现,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他委婉地提醒说::“陛下要是无聊的话,可以多看看后头的内容,臣心中便十分欢喜了。”

    燕秦才不看呢,这种东西看一次就够了,他整日忙得不得了,以前连宠幸宫妃的时间都没有,忙完了,就恨不得沾床就睡,现在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要花在摄政王身上,更加没空了。

    不过这话他也就是心里想想,嘴上还是很配合地应道:“孤有时间一定看。”

    “好了,现在时辰也不早了,我们先批阅奏章吧。”他向来是不喜欢把今天的事情留到第二天做的。功课还好一些,太傅布置的一向是几日的任务,今日不做,拖一拖,明日做也还是那个数,但是奏章就不一样了,文武百官,每日总有那么些人要给他递奏疏。

    琐碎的事情还好,要是碰上那个州郡洪水,哪个州郡又大旱,那他还得召见朝臣,往往一件事下来,就过去两个时辰,一日满打满算才十二个时辰,他还要吃喝拉撒,哪有那个无聊时间。

    小皇帝既然应了,燕于歌也不可能追在人后头,非要立即给他执行。感情讲究的是自愿,而不是一味的强迫,他自然是希望燕秦能够喜欢他更多一点,但是有些事情对方做不到的话,他也不会强求。

    “陛下说的是,我们先把今日送来的奏疏看完。”

    燕秦松了口气,接着翻阅起奏章来,看到第一份只有百来字的奏章的时候,他居然生出那么点感动。

    什么叫标准的奏疏,这就是标准,清清爽爽,看到让人心生愉悦。

    连着批阅了几份折子,人加起来的字数还没有摄政王那一份的十分之一多,燕秦看得神清气爽,然而在第十份的时候,他的神色陡然凝重起来。

    第92章

    折子上写的是一些奇事,说是山溪都郡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家禽家畜乱叫,山上的毒蛇豪猪之类的,突然频繁地下山,到山下村子里肆虐,除此之外,还有泉水沸腾等等奇闻。

    第一世和第二世,这折子都未曾到达燕秦手中,第一世的时候,他几乎对朝政避而远之,也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封奏疏。

    第二世的时候,山溪都郡地动一事,闹得十分大,他才知道,其实早在这之前,那一处便发生了此等奇事,被当地的县官写了奏疏,通过层层递进,送到过这金銮殿上来。

    摄政王再怎么英明神武,也不能未卜先知,因为对这种事情不够了解,他只粗略的看了下,当奇闻异事就这么放过去了。

    大燕每一年,总有那么些地方要发生或大或小的旱灾水灾,有些很小,只要处置一下拨款和放粮救济的事情,再处理一下当地本年税赋的问题,上位者需要尽到的责任便算是就此完成,

    除非是重大的天灾,他基本都不会记得住。不然的话,那么多件事,他便是记x_i,ng再好,脑袋就那么大,根本就不够装的。

    这地动的事情,能让他记得清清楚楚,不仅是因为山溪难得一次地动,还因为那地动闹得很大,死了许多百姓。

    地动过后,当地又发生了水灾,水灾过后,便是瘟疫,波及的人口,几乎有上万人。

    要知道大燕登基在册的人口也不过是三百万余人,这么多灾民受难,朝廷自然要放粮救灾。

    可不知道是粮食太少,还是中途有官员昧心贪了这些粮食,总之灾民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置,反而和官府起了冲突,变成了暴民。

    然后接下来又是灾民跋山涉水入京,把整个京城搞得苦不堪言,朝堂打压灾民,灾民暴动,被官府强行镇压,司了更多的人,事情闹大了,又不知道哪里起来的谣言,暗指当今天子是那个祸害,逼得当时的他写了罪己诏。

    这件事的后果对他的伤害实在太大,他便是忘了摄政王也不可能会忘记这件事。

    说到摄政王,他又忍不住瞥了燕于歌一眼,旧时的愤懑一时间被过往的记忆勾了出来。明明当时是摄政王处理这件事的,他不过是摄政王强压下的一个傀儡小皇帝,虽然暗地里,第二世的自己一直很努力地在谋划着弄死摄政王,可在明面上,他还是要对摄政王客客气气的,处处隐忍,朝堂上也没有什么发言权。

    当时的折子都未曾到过他的手里,便是发生了地动,同他又有什么干系,那分明是摄政王的错,

    可这天下不仅没有一个人怪罪摄政王,反而处处都是针对他这个倒霉催的天子,这叫他如何能不多想。

    燕于歌察觉到小皇帝投在自己身上的视线,也从奏折上抬起头来,回以一个糖分极高的笑容。

    罢了,已经是第三世了,他也不能把摄政王当做是前世的那一个人,至少他眼前的这个摄政王,不会为了做出那种让他顶包的恶心事情来。

    他把这份折子压下,快速地过了一遍琐事,以最快的速度处理了剩余的折子,然后把关于这奇闻的折子从他近日的书法作品下抽出来,站到摄政王跟前。

    “王叔,这张折子,你看一下。”

    燕于歌接过折子看了,没看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陛下可是想让人去这山溪都郡调查,看看当地是否有什么冤情?”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爱把奇闻怪事和人祸挂在一起,比如说六月飞雪,那是窦娥蒙受了奇冤。而地动山摇,也是因为龙椅上的并非真龙,是上天看不惯,所以降了天罚。

    燕秦摇了摇头:“孤曾在一本游记中看过,这异相,恐是地动山摇的征兆。”

    这游记,也是事情已经发生,他罪己诏都写了后看到的,那个时候流言已经平息了,但看了那游记,又通过种种意外知道摄政王手中曾经过了那么一封奏章,当时的他,心中难免对摄政王多有怨恨。

    燕于歌刚死那一会,若不是顾忌着摄政王府上那些门客,还有那些对摄政王忠心耿耿的老部下,他肯定要买上十万响的鞭炮,放个三天三夜庆祝。

    “陛下看过的游记叫什么名字,可否找出来给我看看”教导燕秦的这些天,燕于歌也知道小皇帝的记x_i,ng其实很好。

    他也不是非要小皇帝找,只是山溪都郡人口密集,前头一百年,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地动之事,若是真的发生这种事情,肯定要提前做好百姓的疏散工作。如果震源不能确定的话,那少说要有上千的百姓要被迫背井离乡。

    疏散工作做了,地动发生了还好,若是没有发生,这般劳民伤财,伤筋动骨的,肯定又要让民怨沸腾。

    燕秦认真回忆一番,暗叫糟糕,那游记的笔者,不是别人正是独孤柳,可独孤柳这会还没写出那书呢,这叫他如何找出书来给摄政王看。

    燕秦灵机一动,摇摇头道:“我不记得这书的名字了,不过独孤爱卿前段时间游览大江南北,且请他过来一问。”

    燕于歌从小皇帝口中听到独孤柳这个名字就不高兴,因为根据他对燕秦的了解,小皇帝是很喜欢独孤柳这个类型的。

    不管男人女人,在情敌面前,自然是希望自己处处都优秀,样样强过对方,出现这么一件独孤柳知晓,而他却不知晓的事情,这让他觉得十分的不悦。

    不过不悦归不悦,他也知道这种事情耽搁不得么,没有说反对的话:“陛下要是觉得他懂,那就差人请他过来一问便是。”

    赶紧叫人去通知独孤柳,就说是皇帝召见。

    片


    朕又回来啦 第20节(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