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被金主的白月光捡走了我被金主的白月光捡走了 第20节

我被金主的白月光捡走了 第20节(1/4)

作品:《我被金主的白月光捡走了

    明川明显的感觉到,自己逐渐好转的身体发生了某些变化。比如说,他现在吃饭会胖了,这就代表运动量要跟上去,总不能到最后变成一个邋遢的胖子,皮肉松弛柔软一点也不美观。他可不适合壮,肌肉横流那种程度,但为了观赏,总是要肌肉分明,漂亮且耐看的,毕竟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导演就让你脱了,而且可能还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拍。

    明川唯一庆幸的就是,腰窝这种人类中概率不是那么多的瑰宝他是有的,观赏等级up。

    他倒不反对这种欣赏,保持美观也是他的本职工作之一。

    李良打来电话的时候,明川正百无聊赖的玩手机,接起来就听到他宛如一条死狗:“通过了。”

    连废话都不说,可见是真的斗争到疲倦了,明川嗯了一声,李良补充:“导演估计要换,这次水平应该挺高,我累死了,不和你说了,我缓一会。”

    明川答应一声,两人互道再见,就挂断了电话。

    明川翻出自己这里的那份剧本,知道这应该就是最终版……的雏形了。

    其实这种程度的思想性,不能完全算是文艺片,包括顾碧城的预算准备,也是严肃向商业片而已,但这并不代表对于明川的压力就小了。

    他是最大的演技输出,也是全片戏份最吃重的一个角色,感情浓烈丰富,层次又多,不算是个简单的活儿。所以明川虽然不说,其实内心很紧张,具体表现为,他已经写过人物小传,而且台词也背过了。

    倒不是刻意去背的,看的次数太多了,内心也有模拟,不知不觉大半就背过了。

    现在李良的斗争取得了成功,明川也就是时候开始正式的准备了。毕竟剧组搭建工作实际上是同期进行的,他作为早就定下来的男主角,实际上只是没有走过流程而已。在预计中,无论如何下个月中旬,就必须开工了。

    一部电影从诞生的时候,就基本确定了上映时间,有了这个最终死线,所有的工作都必须紧锣密鼓,非常及时的完成,这其中涉及到很复杂的统计学,跳票是非常严重的一种失误,会影响从公司到导演的声誉和形象,至少对于这个片子的导演和公司来说,是一种绝对无法承担的重大失误。

    对于明川来说也是。

    电影快要开机,明川出发进组的时候,再次听说了林沥的消息。他原本定好的一个男主角被人顶了,现在地位不说一落千丈,至少也是天差地别。对于这个层次的人来说,根本承受不起一次犯错,而明川其实有些疑心这并不是一次正常的人事更迭。

    他了解顾碧城,从某种心灵感应的层面。他不是做不出这种事的人,而对于顾碧城来说林沥那种令人恼怒的小动作,也确实触及到了底线。

    在他看来情况应该是,你要玩阴的,那就玩阴的。

    但林沥是绝不可能玩的过资本的,所以他只会更不平,更抱怨,更不能理解这世界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而已。

    如果他不做那种多余的事情,至少现在自己的事业还是好好的,反正顾碧城是肯定不会使绊子,明川也不会在听说了之后只是转过头去,内心甚至毫无波动。

    他显然不是什么善良到愚蠢的人,林沥选择了游戏的玩法,那他当然也要盈亏自负。而他也没有圣母到帮他说话的程度。

    上飞机的时候,顾碧城没有来送他,和他一起过安检的是经纪人和助理。

    明川听说,不太了解内情的人把他得到的资源理解成经纪人的手腕和能力,有不少人希望能签在他的经纪人名下。

    这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经纪人都拒绝了。他没什么意愿分散注意力,而且只负责明川一个虽然短期看来收入可能不那么高,但他这是长线投资,当然不能心急。再说,别人不知道内情,经纪人可是一清二楚,无论是天资还是后台,能比得上明川的新人没几个,他做什么费劲再从头开始几个。

    明川对这些是知道的,不过这就完全不用他费心了,经纪人就是再带十个八个,他也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第六十四章

    这次的女主角,其实人选差强人意,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这也是男主戏份最吃重带来的负面反应之一。毕竟大牌女演员有自己的要求,这个女律师的角色并不是那么出彩,或者有可能和他们别的角色有重合,档期有冲突,或者是没有挑战性他们不想出演,总之,现在定下来的虽然也有演技派美誉,但有没有货,江湖地位如何,毕竟还是明眼人就能看出来的。

    当然,在没有第一次对手戏之前,人们对于本片的希望还是比较高的。首先,顾碧城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明川也确实是不错的新人,虽然传说他本片要化老妆,比看起来大上几岁,沧桑一点,但这种程度的要求对于男演员来说本来就是比较容易达到的。

    年轻人演老,基本都靠观察生活和大量模仿,这是基本功之一,但是演得好不好就要看自己的悟性和下的苦工了。一般来说,心态比较沉稳的,也比较能理解一点。毕竟五六岁的年龄差距还是可以想象的,这次的警察角色也并没有到中年危机这个普遍问题。

    实际上他的问题是群体之中的特殊化。他的时间始终是停滞在十几年前目睹父亲死状的那时候,无法逃离,也无法忘却。这种煎熬的痛苦决定了他的人生之路,也决定了他看似应该是忠诚无害的牧羊犬,最终却跳跃栅栏,死在外面的结局。

    作为三十年龄段的男人来说,他其实没有太多符合群体的特征,他看似沉默寡言而可靠,甚至是个不错的结婚对象,但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仇恨,这仇恨最终也腐蚀了他,这让他实际上不是什么普通人物。

    而要表演一个特殊化的角色,对于演员来说是比较容易的。特色鲜明,要求诸多,这都不是问题。实际上在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生活的明星看来,反而是普通人的心态更难模拟到位——身处目光中心对他们总归是有很大影响的。

    明川进组之后,剧组人员就差不多到齐了。像是这样日程严密,工作态度十分专一的剧组,在开拍之前都会有剧本研讨会,主要参与人员肯定就是主演,导演,编剧,有时候也会有制片人。

    在这之前明川其实分次或者统一见过了这几个人,甚至还吃过几顿饭了,所以大家并不是那么生疏。但和女主角倒是第一次见。

    在场的几个人里面,就算是不知道顾碧城和他的关系,但还是能猜到的,至少他的后台是谁这不是问题。都是圈里混的,玩聊斋没有意义。

    之前试镜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这角色的难度不在于台词,走位,动作戏(当然动作戏也不简单),表情,等等表面的东西,而在于一种静水流深的东西,一种慢慢崩溃的绝望,贯穿始终的痛苦,一种灵魂层面的东西。

    很难相信明川能做得到。

    实际上在场的人之中,对于明川最好的预期就是,他能扛得住在大荧幕上几十分钟的出现,质量不说都和之前那部电影的十几分钟一样,也要差不多,这部电影才算的上是电影,而不是某个金主的挥金如土,逗自己开心。

    这和信任,和看不起没有任何关系,这只是游戏规则。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不要玩。实际上有些女演员不愿意来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那么廉价,也没有那么绝望,只要不是接不到别的戏,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就算是圈钱,他们也不可能和烂片联系在一起。如果自己是最出彩的那个角色,或许还能商榷(比如夜宴中的婉后),这么个角色不值得,而片酬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了,除非给他们的价远远高出一般水平,买他们的名声。

    爱惜羽毛是件好事,明川完全理解,因为这是核心竞争力,而女演员之间的不见硝烟的战争一向更激烈。

    这很容易理解。首先,他们的黄金时代更短,一旦你演了母亲,想要继续演纯纯的少女形象就很难了。而那些母亲形象能让你拿到最佳女主角的有几个?

    其次,美女在任何时候都不算是什么稀缺资源,当然美貌是一种稀缺资源,但美丽的人,有演技,这要求还不算太高,在行内更是一抓一大把,每个人都伸长脖子等待着机会,更新换代是那么快。

    这就决定了女演员在选片上的审慎。他们完全输不起。

    明川逐渐进入这圈子,明白的也就越多。作为一个演员也不是单纯就顾着埋头演戏就好的。当然你最本质的工作,最核心的生产力就是演技,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东西。

    比如社交。没有人脉,没有社会关系,没有对外形象,你就没有戏演。演出一部戏,虽然从生产者这里就算是结束了,可是一部电影的宣发,完全可以把绝世好片折腾成夭折的产物,或者让完全能够拿奖的电影根本没有提名。

    宣发是另一个战场,或许能够彻底给一部电影的命运决定基调,这也是为什么顾碧城要亲自跟进宣发部门的组建和成熟。

    他们毕竟太年轻,完全经不起坎坷。能够承受失败,那至少要是公司体量很大,无论是账面还是现金流都运行无碍,或许才能承担得起一两次失败。

    明川无心做制片人,但他理解经纪人的话,要在剧组博弈之中占据上风,你不能只会演戏,尤其是只有导演和大演员有发言权的时候,你至少应该明白你要说什么,什么能让电影更好,能对你更好。

    随便加戏不仅不专业,还很不负责任,甚至很愚蠢,而所谓的耍大牌,霸凌,实际上不过是微末小事,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而已,远远不算是什么实际上的黑点。

    更多的博弈在浪花之下,在冰山的那八分之七,在牌桌下面,但仍然是牌局的组成部分,甚至是重要的那部分。

    第一次剧本研讨会,明川拿出来一沓角色小传,同时谈了谈他对角色的一些理解。

    “他有很平常,泯然众人的表面。收入,烦恼,家庭生活,甚至可能还会相亲,但在内心深处,他的特异化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发现曾经真相或许能够揭开之后,他已经有些着魔了,他被吸引,然后一切都不可控制,不可挽回的崩塌,所以我认为他的形象不用很好,他不用好看,他的魅力是一种绝望的,希望被拯救却越来越意识到不可能,而自己也走向拒绝之路的魅力,他清楚,清楚的绝望着,平静之下是逐渐崩溃的废墟,他是一个你甚至能看得出惨烈的人,但却表现的非常平静。我想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他可以带些伤,擦伤的指关节,脸上的淤青或者擦伤,表现他的焦头烂额,和实际上的不平静。我想在暖色调的场景下,在和女主角第一次温馨的见面中,这就像是一个不详的预示,我觉得这会很好。”

    说实话,明川一开口,导演梗着的那口气就顺顺当当的出来了。有料没料一张嘴就知道了,有没有准备,是不是看重,想的是好好工作还是好好露脸,这就真的是无法隐藏的想法。

    尤其是明川主动要求这角色可以不用那么好看,包括对他魅力的一些解读,都让导演觉得一身轻松。实际上在初步构想之中,他就不准备让明川光彩照人,甚至全片可能也没什么秀美貌(他认为明川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的机会,明川要不然是怨气腾腾,要不然是气势汹汹,要不然是死气沉沉,要不然是气喘吁吁,总而言之,都不太美观。

    当然,美学意义上的美,还是有的,但那需要观众看进去之后,入戏了体会,从画面上来说的愉悦不是那么多,就算是导演准备用一种异乎寻常的温柔客观手法来拍摄,那也和个体角色的美无关,那是画面的美。

    现在明川能主动提出来就真的太好了,至少省去了导演说服他的时间和精力,用来……

    不幸的是,女主演一开口,导演就知道,好事不可能成双,他剩下的精力应该就要用来迫使女主角进步了。

    这部电影选中的导演,咖位不是那么大,但很擅长这类型的片子,而顾碧城不在的情况下,导演的威严主要来自于制片人和男主角也就是明川的态度,在他们都很配合的情况下对女主角施压,虽然不是那么容易,但应该还是能做到的。

    不是说她态度恶劣,但什么事情都怕对比。明川的努力和理解深度在这里放着,女主角就显得不仅不够看,而且态度很松弛。她的演技派名声实际上多数靠通稿,只能说是矮子里面拔将军,问题是和她对手戏最多的明川看样子可并不矮,这是一种严重的失衡,如果她不能进步,那电影成片效果就是可想而知的烂,要影响到整个效果,看起来简直会像一个笑话的。

    导演当然不想让自己变成笑话的一部分。

    他看了制片人一眼,十分不礼貌,也并不常见的基本上忽略了女主角略带着尴尬的解说,和制片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他们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而毫无意外的,这问题将会存在一段时间。

    正式开拍之后,先是明川的镜头。时间充裕,所以整体摄制大体上采用按照剧本时间顺序拍摄的方式,这也更适合演员逐渐入戏,有层次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而剧组的基本氛围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明川表现很好,态度端正,认真刻苦,导演也被激发,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开始的几天,都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直到拍摄到女主角和男主角第一次相遇。

    说实话,导演看得出来,她是下了功夫的,但一旦和明川同框,她就显得那么虚假。崴脚的动作矫揉造作,你甚至觉得她在跌倒的时候还在想这个姿态是不是够优美,使整个表演的状态都完全不对劲了。

    和明川对视的时候,这种失衡感简直可以让人痛苦,明川的疲惫,倦怠,说台词的时候平静而内含一种沧桑的感觉,都和女主角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

    而且,客观的说,两人甚至台词功底都不太一致。

    这一点上导演可以客观的说,不是女主角一个人的错,她虽然公关来了演技派的名声,但毕竟还是有点演技在的,唯一的问题是,明川的状态好的不像话,表演和她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一个庞然大物在镜头里挤占着所有的注意力,女主角就显得太突兀,也太令人失望了。

    导演叹了一口气。

    这天是开拍以来最不顺利的一天,根本就没有通过几个镜头,最后没有办法,所有的人都听到了导演骂人的声音。他终于无法忍受,发飙了。

    这时候面对着勃然大怒的导演,所有人都知道无法反驳,明川甚至有些真心实意的感到尴尬。他不介意反复表演同一段,也不介意自己被女主角拖累,但他比较烦的是这样下去成片效果虽然他不能很专业的预估,但也知道绝对好不了。

    而让他降低水平去适配女主角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选项。

    这也是导演异常恼怒的原因。明川还可以稍微置身事外一点,但导演就是矛盾最中心的决策者,他不能冷眼旁观。

    这天制片人不在。

    开拍之后一切顺利,所以这场戏稍微提前了,制片人本来应该看着他们拍摄这部分预防出现问题的,但现在所有人都只能等到导演发完脾气,宣布今天就这样,收工之后四散。

    明川没和女主角说什么,在导演的示意之下和他一起离开了。

    倒不是他不知道和相处时间最长的


    我被金主的白月光捡走了 第20节(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