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穿古之小大夫今穿古之小大夫 第104节

今穿古之小大夫 第104节(1/3)

作品:《今穿古之小大夫

    亲自揭了封条,打开盒子,拿出一本书,上面写着“两税法”三个大字。

    永乐皇帝就是一皱眉:“两税法?税赋么?”

    朱元璋是草根平民出身,对老百姓就像春天一般温暖,轻易都不加税加赋;永乐皇帝秉承了他老爹的意志,也是个吃过苦头,在民间待过的人,对老百姓也同样体恤。

    文景辉一上来,就论税说赋,他有些不解,同时也有些意外,因为文景辉一直以来都不参与朝政,连上朝的次数都很少,一双手都数得过来。但是随着打开书后,永乐皇帝的神情越来越严肃……。

    文景辉这边还不知道京中是个什么情况,他就知道这天是越来越热了,冰块销量猛增啊!

    他跟武大也没闲着,每当有时间在空间里遇到的时候,两个人就会很默契的拿着张三丰给的修炼手册,默默的打坐,修真。

    因为张三丰在空间里,武大每次来,都是一脸便秘色。

    张三丰在空间里看了不知道多久的书,终于找到了一本初极入门的功法,要知道他读了这些书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幼稚!若是没有小徒弟的这个神奇的空间,他这辈子都达不到修真的入门!

    那些书籍记载的都是最普通的修真功法,对张三丰来说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发现了,可是等他看过了几本书之后,才发现这只是沧海一粟!

    这些都是最最普通的东西,真正的好东西,顶级功法,都是口耳相传,或者是用玉简!

    他还不太明白这里面的一些东西,但是翻了许久,总算找到一本太上混沌诀,据说可以一直从入门到成神!

    也不知道这本书是什么材质,反正张三丰是看不出来!

    也幸亏他游历天下,见多识广,曾经因为好奇,专门研究过甲骨文字,因为里头的文字,全都是甲骨文!他七七八八勉强能认全。

    当看到这本的时候,立刻找了笔墨纸砚来誊录,一页要反复研究好几次,才会最终确定。

    而他也知道了,自己给文景辉的那本小册子,根本不算什么,也就勉强能感觉到灵气而已。

    八月,桂花开,金秋来。

    历史上的明朝,在八月份的时候,发流罪以下垦北京田。并且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

    的确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但是有了文景辉的家信,永乐皇帝愣是被文景辉描绘的那个蓝图吸引了,根本就没迁民的意思!

    这让朝中那些蓄力许久正准备蹦达一番,好让皇帝知道他们都是忠臣的文臣们都有些郁闷,就跟憋气大了正想大干一番一显身手的时候,突然人家告诉他们:回去洗洗睡吧,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别提多郁闷了!

    与此同时,侯显再一次来到北平怀柔岗子村,找文国公来了!

    “侯公公……。”文景辉还没等抱拳行礼,侯显就扶住了文景辉的胳膊:“我的国公爷,您给皇上看的什么书啊?”

    “怎么了?”

    “皇上一天两夜没合眼,看完之后睡了一天一夜,起来意气风发的,都快吓死咱家了!”侯显苦着脸:“后来武国公送了个什么东西来,皇上又兴奋了!二话不说就遣了咱家来找您了!”

    第095章 都回来

    “你没看到?”文景辉也挺惊讶,按理来说,侯显不是应该好奇的看看吗?怎么来问他?

    “咱家是哪个牌位上的人?怎么能看到?别说咱家了,就连姚大人都没份儿!皇上就自己看,后来好像给了皇太子一本,听太子妃进宫请安的时候和皇后抱怨,皇太子好像拿了书之后,连早朝都没去,在书房里蹲了三天三夜,愣是没出来!”

    要不然侯显也不会这么好奇,文国公到底给的是什么天书,让皇帝和太子都痴迷疯魔的快要废寝忘食了。

    “就几个提议,建议,没别的。”里头的东西太多,文景辉也不想浪费口水,赶紧转移话题:“那您这次来是?”

    这才是多久?这就又来了,算一算,侯显这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就跑了三趟。

    也幸亏侯显身体好,还会骑马,这边的道路也还修的不错,又有锦衣卫随行保护,换了是他,肯定歇菜!

    “皇上让咱家来问问您,还有书没?”侯显一脸牙疼的表情:“就是您上次让咱家带回去的那种,一看就疯魔了的书。”

    文景辉都忍不住笑了:“有是有,但是这样的书不太好写,请义父每一年来取一次就行。”

    至于他写的那些东西,端看义父怎么想了。

    若是他想要实行,他不说可保大明千秋万代,可也能保大明几百年的国祚传承;若是他不想实行,他也算是尽了一份力,无法阻止历史滚滚的车轮,不是他的错。

    “那这次咱家是白跑一趟了?”侯显明显不想空手而归。

    “也不算,我这里有三幅图,麻烦带回去给义父。”文景辉也不能让他白跑一趟。

    将画的图纸交给了侯显带回去,文景辉又做了三天的饭菜,凉热正好的时候,带进了空间里给张三丰。

    老头儿还没出关的意思,依然在书房里奋笔疾书,文景辉给老头儿弄了吃喝,收拾走了空了的食盒,空间里虽然有换洗的衣服,但是可能是他们都没在空间里长待的关系,竟然没发现,空间里是不需要打扫的!因为它没有灰尘可落!

    八月十五要到了,张三丰开关的时间未定,所以不用着急让老头儿回去,但是两个师侄那里他也不能不管,家里的养殖场子里有不少牛羊,送了一头牛两头猪三只羊过去,以三牲祭礼的名义,供奉给两仪观;又送了不少蛋类,青菜就不用了,两仪观旁边的山地上,让两个师侄都种满了。

    别看他们有文景辉供养,却不是干坐着就等着人投喂的那种人,两个师侄平时无事的时候,还下田种地呢。

    中秋节前,崔远来口信,老范要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过节!

    老范的老家,自然是指岗子村了!

    “老范要回来过节了!”文景辉在空间里与武大碰头,兴高采烈的告诉了武大这个好消息。

    老范啊!说起来,都快两年没见到了。

    “嗯,听说了。”武大的消息比文景辉的快,毕竟崔远是顺路请人带的口信,而武大因为总镇北平,这附近的卫所全都要受他节制,每天都不止一次的通信。

    “你说咱们做些什么东西好?小丁和小范回来吗?”他们走的时候,小丁和小范都还留在京中。

    “回来。”武大的回答,永远都简洁而有力。

    “真的?那太好了!”文景辉终于不再遗撼了,话说他们自从靖难成功后,就很少聚在一起了。

    靖难的时候,好像也就过年能轻松两天,等他们功成名就了,特么的还不如造反的时候呢!

    “纪绕也回来。”武大又投给文景辉一颗炸弹。

    云南那边从今年春就启程开始走,纪绕如今已经到达京中,过几日就会回到北平了。

    当然,武大没告诉文景辉,纪绕不是一个人回来的……。

    “纪绕也回来?”文景辉兴奋了:“那、那纪纲他……。”

    都回来了,就差纪纲一个,小大夫抱着希望的看向武大。

    “纪纲如今是锦衣卫副指挥使,奉旨,驻守北京监督……。”武大淡淡的笑着看小大夫。

    “太好了!”文景辉是真的激动了!

    头一次,他们各自功成名就之后,聚到一起!

    小大夫来了劲儿,第二天,正好穆老爷子找他这个里长,来敲定过节的事宜。

    别看文景辉当了国公,可在穆老爷子面前,还是那个小大夫,还是岗子村的里长。八成全大明也就岗子村一个村子的里长,是由国公爷担任的了。

    “全村人都去祠堂,祭一次祖,在祠堂用中饭,晚饭回各家用就行,每家每户按人发放水果和肉食!”文景辉高兴就开始惠及村民,其实村民就他们几家,算起来都沾亲带故呢。

    “学堂放几天假,给孩子们也带点儿什么回去?”穆老爷子想了想,他们还有学堂里的一群孩子们没什么表示呢。

    “对!让他们回去,放三天假、不,七天!”文景辉也赞成:“收拾秋嘛!农忙假!让他们一人带回一篮水果,三斤肉食。”

    养殖场被纪家舅舅和黄家大叔经营的不错,一年到头出栏的牲口贩卖后,剩余的足够他们用了。

    “行!祭祖的时候,杀个三牲。”穆老爷子感慨的道:“你们如今都飞黄腾达了,以后也不怕被人欺负了,咱们岗子村以后也能挺直了腰杆儿,不怕被人打主意了。”

    “怎么?”文景辉脸色一沉:“有人敢打咱们岗子村的主意?”

    “老头子听说了,要迁都,还要迁民?说是用罪民充塞垦荒,是真的吗?”穆老爷子有些犯愁,毕竟罪民是被牵连流放的人,里头什么人都有,真的都弄到这边来,是个不安定因素,老头儿平静日子过习惯了,实在是不想横生枝节。

    而且迁都的话,他们这里离北平府这么近,肯定会成为一些人的众矢之的。就是不知道这些娃子们是个什么章程。

    “暂时没听说。”文景辉想着自己送上去的东西,并非没有起到作用,起码永乐皇帝就没下旨迁民!

    “可是这几日,有几个外地人去九和镇,想要打听岗子村有没有出售的房屋或者是土地,冯老爷子找人套过话,才知道这些的。”穆老爷子也是听冯老爷子说过,这才有些担心岗子村被达官显贵给盯上。

    老爷子虽然知道文景辉和武大他们都当了官,但是老头子见多识广,活了这么久不是白活的,他们的底子太薄了!就怕他们树大招风,被人暗中下绊子什么的……。

    “您老放心,咱们岗子村,包括九和镇,甚至是怀柔县,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将来迁都了,咱们这里最多是京城的远郊,不会改变什么,谁也欺负不了咱们。”文景辉知道老人家如今日子好过了,就怕被人打扰:“您放心吧!”

    “你既然这么说了,老头子就安心了。”穆老爷子还是相信小大夫的话的,要不然,就凭他们岗子村的这几户人家,能混到现在这样风光吗?

    文景辉刚送走穆老爷子,纪家舅妈就来了。

    “你上次说的那个果子酒,要怎么弄来着?”纪家舅妈还惦记这回事呢。

    “这个啊!”文景辉失笑,跟纪家舅妈说了他的果子酒要怎么弄,随后还附了一个提议:“别称呼果子酒,一听就软绵绵,也别叫什么这酒那酒的,葡萄酿造出来的酒,基本上都是红色的,就叫‘红酒’好了。”

    “红酒?不错不错!”纪家舅妈喜欢鲜艳的颜色,红色她最喜欢了,只可惜岁数大了,穿不得那么鲜亮的颜色:“那我就去弄些颜色深一些的山葡萄来!”

    文景辉让穆肃找人弄来了二十口大缸给纪家舅妈酿酒用。

    而他自己的地窖里,还有几坛自己酿的陈年葡萄酒,已经是殷红色的了。文景辉打算全都拿出来喝掉!

    孩子们在八月初十的时候就都放假了,带着学堂发放的水果和肉类,回到了家里过节。

    而八月十二的时候,岗子村来了一队马车。

    不是一辆,而是一批!马车双辕,四匹马拉!一看就不是普通的人!

    文景辉当时正带着两个孩子在家弄月饼的模块,这东西他在行,知道什么样式好看,先弄了面团挨着个的试花样,选中了就放到一边,没选中的就收起来。

    正忙活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李玉郎就跑了进来:“先生!先生!外面来了一个车队,带着好多马车!还有许多的护卫!”

    因为带来的人一看都挺吓人的,李玉郎怕有什么事情,就赶紧飞奔来报信了!

    文景辉听了也吓了一跳!

    他们岗子村地处偏僻,要说是路过,九和镇才最适合歇脚,而不是到岗子村来。

    “奔这里来了?”文景辉拿毛巾擦了擦湿漉漉的手,不确定的反问了一句。

    “嗯!”李玉郎点头如小鸡啄米。

    “出去看看!”文景辉丢下毛巾:“你们俩不要乱跑,先进厅堂里啊!”

    临走之前,嘱咐两个孩子。

    “知道了,爸爸当心!”两个孩子也乖巧,直接就进屋子里了。

    文景辉有些后悔,没多带些人回来,也不知道外头来的是什么人,是路过啊?还是奔着他来的?

    俩人走出大门没多远,就看到村子路口那里一队马车直奔他们而来!

    第096章 不是一个人回来

    这队马车里,最豪华的一辆马车上,纪绕有些紧张的频频打开车厢上的窗子往外望。

    “很紧张?”同坐马车的另一个人拦住了他的手。

    “嗯……不紧张……。”说着不紧张,纪绕还是回握了一下。

    能不紧张吗?

    “放心,你二哥的事情都能过去,我们的也一样能!”另一个人很自信。

    “但愿……。”纪绕很不自信。

    “你师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另一个人看他这么紧张,开始转移话题。

    而且他一直对教导出小纪大夫的人特别好奇!是什么样的秀才,能教导出这么医术出众又品行贵重的人?

    “师父……是一个很好很特别的人!”说起文景辉,纪绕恨不得将全世界美好的词汇都砸在师父的身上:“他很善良,但是不愚善,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突然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神情都不一样了:“我们的事情,若是师父同意了,我爹和我娘肯定不会反对!”

    另一个人一抿嘴,绕来绕去,又绕回来了!

    文景辉和李玉郎一出来就看到了马车的队伍,笔直的进了村子的路口。到了大栅栏门那里才停驻。

    因为他们来的太突然,这个时候大栅栏都还没打开呢。

    毕竟岗子村威名在外,都知道他们村子不是一般的富有,所以平日里纪维他们对村子的一些守卫看的特别严。

    岗子村的人也有很强的戒心,生怕谁来对岗子村不利。

    这会儿又都张罗着过节的时候,便都聚在了大栅栏门口,对来的人暗暗戒备。

    实在是这来的马车队伍,不是他们所熟悉的,既不是纪纲,也不是老范,更不是小丁小范他们。他们要明天才到岗子村呢。

    马车上有人放下了脚凳,车门被打开,里头走出来一个少年,依稀有些熟悉。

    少年身上是这大明最好的贡缎做成的华服,但是华而不繁,看着就很利索的那种装扮。

    “爹!娘!师父!”少年赫然便是纪绕。

    以前的纪绕,是个小小的少年,有一丝土气,毕竟跟文景辉学医的年数也有三四年而已,还带着一些拘谨,可是多年过去了,小小的少年变成了如今玉树临风的少年郎,一身华贵的气息,一腔仁慈的胸襟,一手独到的医术。

    “小绕?是小绕!”纪家舅舅和纪家舅妈惊喜的瞪大了眼睛!

    他们老纪家祖坟是冒了紫烟吧?纪纲出息了,纪绕也出息了啊!

    “这是?”李玉郎看了看文景辉,这


    今穿古之小大夫 第104节(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