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倚栏含笑看柳娘倚栏含笑看柳娘 第4节

倚栏含笑看柳娘 第4节(2/4)

作品:《倚栏含笑看柳娘

植物吐芳华,人好似也跟着精神了起来,长安城的人们纷纷换下了厚厚的夹袄、皮草,换了更轻的衣裳,更有那爱美的小娘子们,不吝于在身上穿鲜艳颜色的,早早的就穿了轻薄的春裙子,倒是也与那繁花同为一道景色了。

    可对长安城里头顶顶尖的那些人来说,这春天却是有些不好过了,原因有二,第一是,因着圣人日渐病重,官家终于是顶不住朝中一日比一日高涨的要求立储的呼声了,圣人嫡出的大儿子,今年十七岁的裕王,终于是在做了十年郡王后熬出了头,不用再日日当心着被父亲后来生的那些个小弟弟们折腾死了。

    这场博弈,总算是以满朝文武的力量,扭转了一回近年来越发是执拗、刚愎的官家的意愿,按照他老人家不愿与亲生儿子见面,生怕对自己寿命有所妨碍的这个尿性,群臣们很是有理由当心他会一直拖到弥留,再急急忙忙的立了太子。

    按道理裕王这十年郡王也做的甚是冤枉,他是元后嫡长子,在礼法上是无可挑剔的第一继承人,任凭他身后有几个好弟弟,这些好弟弟又有多少爱吹枕头风的阿娘,那也是越不过他去的,只因着他那糊涂的阿爹,生生蹉跎了他这些年,太子的教育也是拖沓了许久,圣人生怕自己死后这个儿子又被他那爹给折腾死了,硬生生的顶着病体去了大殿顶风跪着,逼着官家给太子选了一套十分靠谱的潜邸班子。

    这其中就有圣人的亲侄子、太子的亲表兄、定国将军府中剩下的唯一独苗、宣和三十年二甲进士出身、在翰林院做过一年庶吉士的王定之。他的正经官职倒是没定,先是被圣人拉去给太子做了侍读。

    圣人此举一出,朝中有那感觉灵敏的人就知道,先不论这亲表兄的身份,单单这安排就是下一任皇帝的股肱之臣了,想来再过十几二十年,到太子登基之日,王家定能重回往日荣光,只是这安排,看着像是王家已经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军中势力,专心朝着文臣一道发展了。

    而更神奇的事是,自太子册立而起,圣人的病倒是一日更比一日好了,太医来来去去的换了好几拨,都是说圣人之前是因着不放心太子而生的重病,眼见着太子越来越好了,圣人心里的事儿去了,身子骨倒也康健起来了,这事虽然是惹起官家的疑心,质疑圣人是以自己身子逼着他立太子,不过到底是多年夫妻,太子又是名正言顺的不得了,官家倒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有这回事了。

    这之中多少暗潮汹涌,又有多少暗地里的博弈,总是有一方是赢家,暂且按下不表,那第二件事,则确确实实有关了整个大陈一朝所有既得利益者的身家性命了。

    关外头的鞑子,又是进犯了。

    军报上说鞑子很是血洗了几个边境小城,抢了不少东西,看着很有南下的想法。

    这一回再没有终年扎根边境,总能叫鞑子有去无回的王家了,王家自三四年前那场祸事之后,族中再也没有能出一个如同王将军、王家大郎那般惊才绝艳的人物,唯一一个嫡出的儿郎也是走的文臣的路子。

    这一回,朝上当真是因此炸开了锅,主站主和吵了个天翻地覆,前头求和一派的王庸,这次又站的主和,主张派遣使者去同鞑子商议,叫他们拿的多多少少差不多就得了。

    “关外之人尚且不开化,要了城池又有何用?这次冬日时间久,想是因着钱粮不够才进犯的,不如多多允他们些钱粮,叫他们早日回去好。”这是朝中议事时王庸的发言。

    此言一出,主战派一片哗然,钱阁老带着几个老头子颤抖着身子就跪在地上开始哭祖宗哭先帝:“我大陈□□上国,岂有向关外异族低头之理?!如今不过区区几匹马几个兵,难道没了王家,我朝就再没了能打仗的儿郎了吗?先帝啊——!”

    更是有几个热血年轻的儿郎们激动的叫嚷着:“王庸误国!!奸臣当道!!”有两人一齐触了柱,好险是白面书生,没有几分力气的,被当值的侍卫给拉住,只磕破了脑门,撒了一地的鲜血,倒是把觉得这事麻烦的很,有几分想要求和的官家给震住了,没有立即听了王庸之言,罢了朝说是要再过商议。

    这回待到官家带着内监回了后宫去烧仙丹睡大觉之时,前朝几个七老八十的阁老几番互相出言不逊,乃至大打出手,钱阁老钱树声跟王庸俩个加起来快到一百三十岁的老头子卷起了袖子开始掐架,两个老头你扯我胡子我拉你耳朵,下头的人也是打成一片,殿前一地的鞋袜帽子。

    #

    殿前这番闹剧倒是没有殃及无辜的人,赵府上此番真是热闹的时候,赵家出了那等事情,很是沉寂了一会儿,终于是等到了出孝的日子,这日里赵家办了个集会,请了一众好友想要一聚,顺便是要昭告长安城的上层圈子,赵家重新回来社交了之意。

    来的宾客也是有些来头的,却不如平君当日所想的那般,没有什么朋友来贺,赵世卿许久没有这种回到社交中心的感觉,见到此番自己举办集会还是有许多人上门,心中好一阵洋洋得意,面上却更是显得矜持。

    前院里头的男人们纷纷寒暄了一会儿彼此都见过礼了,这才分席入座开始用膳,这次赵府的厨子们在沉寂了三年之久后牟足了劲儿要做的一席好菜来给府中主人挣得脸面,因此此番宾主皆是用的很是愉快。

    待到宾客们都是用过一轮了,赵世卿站起来举杯道:“大家同饮——!”

    宾客们也是纷纷举杯将酒喝下,赵世卿心中高兴,看着大家似乎都很满意,低声嘱咐小厮将赵府中豢养的伶人们带上来。

    要说赵世卿擅长什么,除了诗词美色之外,便是这戏剧乐曲了,赵家的伶人们均是赵世卿亲手□□出来的,在整个长安城也是鼎鼎有名的。

    果然伶人们开始奏起箜簧洞箫之时,宾客也是听住了,一曲罢了,更是赢了满堂彩,有几个慷慨大方的更是赏了许多钱给伶人们,得了赏钱,伶人们也显然更是得意,那看家本事均是拿了出来。

    几番喝彩之后,赵世卿见只听曲,大家显是有些疲了,轻笑一下,又嘱咐了小厮一句,不一会儿,几个身姿曼妙的蒙面女子便出现了,她们穿着胡服,面纱背后也隐隐可察觉是高鼻深目的胡人,此时伶人们曲风一转,尽是弹起来胡曲,那几个胡人舞姬也是开始跳起了回旋舞,让有些家中管束颇为严格的郎君大开了眼界。

    席中气氛更是热闹,有些喝酒上了头的郎君们更是开始跟着旋律呼喝,赵世卿淡淡了笑了一笑,想必今日过后,这长安城里头又会重新掀起一阵胡曲的风潮罢。

    他因着高兴,也是多喝了几杯,此时有些微醺,一边跟着节奏拍手,一边欣赏着席中热闹的景象,忽略了席中有许多分量不轻的人物小心的换了位置,上前去跟他那新晋陪太子读书的妻弟王定之敬酒。

    ☆、第21章 女人们的战场

    后院里头的戏码不比那胡姬伶人来的失色,只因后院本就是女人们的战场,这些个娘子们更是提上了心眼要去刺一刺王平君这王家长女宫中、太子的许多事情,更何况王定之的妻子、鸿胪寺卿之女秦氏也是守孝三年之后首次出现在社交场合,各种有心无心的话语更是少不了了。

    秦氏虽然嫁给王定之已经是三年有余了,但是这样的社交场面确实因为守孝的原因已经许久没有出席过了,此番遭到了娘子们的连番招呼,已然是有些撑不太住了,秦家虽然也是本朝有名的耕读世家,但持家一向以勤俭为首要,秦氏女更是以擅读书教育子女出名,在交际上实在是有些欠缺,平君也不得不照料着弟妹,帮她打着圆场。

    后院诸位娘子中,因着王庸家大郎已经有了六品的官职,大家便以他的娘子孙氏为尊,这位娘子见秦氏回避了诸多刺探,心下也有些不爽,故意朝着平君道:“我想着王家世代从军,以为都是像王大娘子这般的爽利人物呢!没想到却是与秦家做了亲家!秦娘子可真是个不爱说话的。”

    这话一出,就有几个娘子吃吃的笑了起来,她们都是随着夫君来结识王定之夫妇的,本来就是有些瞧不上木讷不善言辞的秦家女子,又不好出言讽刺,这会子有个出头的,便附和着笑上了。

    平君听了心下有些不快,正想帮着弟妹分说几句,却被秦氏抢了头,她还是一张表情平淡看着有些不苟言笑的脸,轻声道:“女儿家的亲事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罢了,长辈自然有长辈的考量,许是阿舅阿姑觉得我谨言慎行也不一定。”

    言辞之中真是赤|裸|裸的在斥责孙氏不谨言也不慎行,孙氏不妨秦氏居然这般说话,一时之间倒似乎是有些说不出话来了。那几个附和的也是面面相觑,场面上倒是十分尴尬。

    平君虽然心下有些痛快,但面上仍是露出一副为着这个弟妹十分头疼的表情,打圆场道:“可是用够了?去坐着听听书罢!我先前寻着一个好的女先儿,伶牙俐齿的十分逗趣儿,教她过来罢!”

    最后一句是朝着杏仁儿说的,杏仁儿听了就下去了,不久就带上来一个女子,长得圆脸眉眼都带着笑的,上来就说了一箩筐俏皮话,倒是让孙氏面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又是说了好几个笑话,有些个年轻些的娘子们就笑起来了,这下子场子倒是热和起来了,有些十分想寻秦氏说话的人也是不太好过来了。

    秦氏悄悄的长舒了一口,直直挺着的身子也舒缓了些,她靠近平君轻声道:“还是多谢阿姐了。”

    平君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抚道:“她们都是这样的,你倒是别放在心上。”

    秦氏长得并不十分好看,只勉强算得上清秀二字,王定之却是长安城中数一数二的美男子,刚刚那群娘子们拿话刺秦氏,也未尝没有心中不平衡的想法,平君虽然知道自己这个弟妹一贯的淡薄,但还是忍不住出言安慰她。

    没想到秦氏倒是十分不屑的挑了挑眉头,淡淡的道:“后宅女子,心就这般大了,有什么好放在心上的。像是阿姐你这般的人物,也不过是勉强听她们逗个趣儿,当个女先儿罢了。”

    平君一听简直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了,自己这个弟妹,还真是敢说话,她失笑的摇了摇头道:“你啊,还是这般快言快语。”

    秦氏听了一会儿书,转头轻声问道:“大郎可是还好?他这些天都没有上我那去了,我倒是有些想念他了。”

    平君心中涌起了一些若有似无的歉疚,道:“你要是想他了就差人过来与我说一声,我将他送过去就好了,他也最是喜欢舅舅舅母了。”

    秦氏脸上浮起了淡淡的笑意:“我一见大郎就觉得与他投缘,都说外甥像舅,我听府中几个老人说,大郎与王三小时候长的可真是一模一样呢。”

    平君脸上表情有些怪异,正想着回话呢,却没想到秦氏后头这句话被孙氏听了去了,孙氏倒也是个沉得住气的,只当刚刚与秦氏那席话没发生过,插嘴道:“我却是一次都没有见过你家大郎呢,大郎可是有大名了?是否开蒙了?”

    平君礼貌笑道:“有大名了,郎君给他取名叫赵熠,也是快开蒙了。”

    孙氏笑了笑道:“前些听还听我夫君道,赵大要将你们家大郎送到我们家学里头来跟着我们家那几个小的一起开蒙呢,这以后两家也是常有来往了。”

    平君闻言一愣,心中一团怒火直直的烧了起来,王庸一个跟着赵甫仁上位的寒门,裤脚上的泥还没洗尽呢,也学着别人办什么家学?赵世卿还要把自家大郎送去?

    孙氏见平君脸色变了,心中咯噔一下,暗骂自己嘴上没门,满长安都知道赵世卿从来不把他那妻子当回事、也不尊重她的,只怕是没有跟王平君打过商量,这下也不敢提要见见大郎了,只盼王平君日后与赵世卿争辩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带出来就好了。

    秦氏听了脸色也是不太好,她们家里世代都是以门风好、读书人多为豪的,秦家的家学更是满长安都有名的好学生多好先生多,心中也是一百万个瞧不起那王庸家的家学,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跟平君道:“若是阿姐不介意,我倒是可以叫我阿爹让大郎去秦家家学的。”

    平君摇了摇头,岔开了话题不再谈论这个了,又谈论了几句,不知道是哪个说起了赵府上还有一个表妹,几个好热闹的娘子们都闹着要看看表妹,她们心头都是有些看笑话的意思的,你王平君不是出了名的贤惠吗?你弟弟不是要出息了吗?府里头这个表妹怕也是便宜了赵世卿罢了,偏偏还要叫出来,就要碍碍你的眼。

    平君倒是大大方方的道,府中这个双娘子常常病的,最近也是有些身体不适,就不方便见客了。

    几个起哄的娘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是面带深意的看向了平君,平君仍是一脸得体的笑,并没有什么不同,沉稳一点的娘子心里头还是大摇其头,觉得这王平君在闺中时名声响,嫁了人却这般顺从夫家,若是换了自己家郎君有这么个没爹没娘的表妹借住在府中,少不得要使点心机将她嫁出去的。

    这下子众娘子都觉得没什么好聊的了,王平君这般滴水不漏的,秦氏也是嘴巴严的,实在是刺探不出什么来了,都是专心听书,不过一会儿前头男人们倒是散了,娘子们也是起身告退了,平君将她们送到了二门上,看着自家弟弟远远的过来接自己妻子,小心又温柔的亲手给秦氏披上了斗篷,两人遥遥对了一个眼色。

    #

    到了晚上,平君靠在贵妃榻上任阿梨帮她推拿,今天除了孙氏透露的关于大郎那件事,其余其实都挺让她满意的,有人愿意挖空心思刺探你、交好你、眼红你,都是因为你有那个价值。

    王家,她弟弟,总算有了那个价值。

    她心里自父亲兄长死后第一次产生了一些满足感,这满足感让她充满愉悦,更是让她生出了一种少女时恶作剧的冲动。

    平君满脸笑意的转头对杏仁儿说道:“给我拿些酒来喝。”

    一屋子婢女全都吓得停止了手上的动作,直勾勾的瞪着平君。

    平君懒洋洋的动作不雅的伸了个懒腰,翘起二郎腿道:“我!要!喝!酒!”

    ☆、第22章 撒酒疯

    这里是四川的一个小城,小城盛产茶叶,在整个西南都是有名的,因此南来北往也是有不少商人常常到此地来,此时离小城十里地外的一个商队慢慢的朝前走着,他们瞧着与旁的商队没什么不同,为了防止山贼,都是清一色的壮汉,只是有一点,他们的口音听着像是北方人,小城的茶叶虽然出名,但是北方来的商队毕竟是少的,好似因为这点,这些人都有些沉默寡言,只默默的赶着车骑着马走在官道上。

    领头的那个人身材消瘦,一脸的精明干练却不会说话,正是王将军生前器重的亲兵,哑叔。

    哑叔骑马在前,不时看看路,走了一会儿,官道上出现了一个岔道,这个岔道看着通往山上,哑叔挥停了车队,跳下马来仔细的看了看周围的地形,确定无误了,这才示意车队跟着他一起上山去。

    岔道的终点是座破庙,这一行人没有对哑叔的举止做出什么质疑,很快的将随行车马收拾好,随手将破庙收拾了一下,便开始在周围找了些柴火点燃烧水热干粮吃,等到大伙都用好了,哑叔才慢悠悠的给大家打着手势解释此番动作。

    他比划着,我寄了信给我儿子,约好这个月十五在这里相见,他若是没有过来,我就亲自去城里探探,咱们此番一定要成功。

 


    倚栏含笑看柳娘 第4节(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