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李唐逸事 第43节(1/2)
作品:《[历史剧]李唐逸事》
李世民盯着他看了许久,最终还是挥了挥手,准许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
床榻之上的李承乾将张太医的每个字都听得很清楚,比起李世民所受的重创,这样的发展还算在他意料之内。本来就是一副病怏怏的身子,李承乾也不在意新伤加在旧创上。
可李世民却不知道他的心思,皇帝陛下努力压抑着自己的负面情绪,和颜悦色地安慰着太子。望着乖顺懂事的儿子,李世民的手拂过他的发顶,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李世民的脸上透出一抹决绝与狠厉。
在殿内,一切还是风平浪静,可到了殿外,李世民却收敛起了脸上最后一点温情,吩咐侍从的声音中,没有一丝温度:“今日东宫发生的事情,若有人胆敢外传,杀无赦。”
李世民要尽可能为李承乾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锁东宫的消息源,下了死命令让东宫众人不得乱嚼舌根。
同时,李世民还把另一件事提上了日程。
那就是李承乾的婚事。
在东宫事发不到十天的时间里,李世民就颁布了敕令,为太子广选太子妃。太子的妻室与后妃一样等级森严,太子正妃几乎就等同于未来的皇后,因此太子妃的采选也格外惹人注目。
外界对李承乾的风评一向很好,如今太子虽然生了病,可到底身份尊贵,前来应甄的女子络绎不绝。
宗正寺卿将报上来的名单呈予李世民,不曾想这一呈就出事了。
李世民粗略地扫了眼名单,眉头就皱起来:“怎么不见崔、卢、李、郑家的女子?”
宗正寺卿一怔,诚惶诚恐道:“回陛下,这些家族都未参与甄选,说是家中没有适龄的女子......”
大殿上的气氛很压抑,这话说出来,连宗正寺卿自己都知道是谎话,更遑论李世民了,只见上座的皇帝将名册往御案上一摔。
“反了天了!什么叫没有适龄女子,敢在朕面前耍心眼儿!”李世民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那些世家大族哪里是没有适龄女子,分明是不想跟皇室联姻,这才找出来的托词。
“别以为朕不知道,这些年所谓的世家早已是江河日下,世家女子的婚配本就是他们笼络人心的手段!”李世民话语中的怒气显而易见。山东士族虽然还自我标榜门第,可也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但即便是这样,五门七望仍旧不愿意将女儿嫁予皇室。
实在是可恨之极!
李世民反复思量,终究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他急召房玄龄入宫,兜头盖脸地对以崔、卢、李、郑为首的世家大族就是一通批驳。
斥责他们恃才傲物,妄自尊大。房玄龄在下首默默听着,说来惭愧,他就是李世民口中那些个与世家结姻亲的沽名钓誉之辈,如今也只有默默挨训的份。
等李世民说痛快了,心里也拿定了主意。他当着房玄龄的面儿,将高士廉,韦挺等人召进宫,命令他们正式开始修订《氏族志》,以正风气。
事情至此,算是暂时告一段落,既然五姓七望不愿意女儿当太子妃,李世民也拉不下这个面子,便只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似的,从参加甄选的世家女子中挑人。
山东世家不愿意送女儿入宫,李世民便将目光投向了关陇地区。太子作为长孙家的后人,自然也偏向于在关中集团里找太子妃。只可惜李世民一家家地瞧过去,愣是没有寻到合适的女子。
京兆韦氏自然是首先要排除的,长孙家绝不会容许太子正妃是韦家后人,可是与京兆韦氏门第相当的太原王氏,又没有适龄的嫡出女子。除了家世门第,嫡庶之间也是云泥之别。李世民翻来覆去地将名单看了好几遍,最终选中了一名女子。
她就是现任秘书丞苏亶的嫡出长女,苏慧茹。
苏家虽然门第比不上韦氏和王氏,可胜在家世清白,也是一等一的书香门第,再加上苏亶任秘书丞多年,一直尽忠职守,女儿苏慧茹也是才名远播。最重要的是,苏氏的家世不显山不露水,既不会让山东世家感觉到威胁,也不会让关中集团反对。苏家国戚的身份,会是李承乾当政后最好的助力。就像眼下的长孙家一般,深受李世民信任。
因着这些缘由,太子妃这块大馅饼,眼看就要落到苏家的手里。原本一切都水到渠成,苏家长女能够当太子妃,那是皇恩浩荡。苏亶身为从五品秘书丞,没有理由更没有资格拒绝。
谁都没有想到,就在一切将要尘埃落定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从东宫传了出来,几乎让整座大唐的江山都颤了颤。
这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出了东宫,险些蔓延出宫城。没错,走漏的消息正是李世民下了死命令封锁的——太子承乾因病无法人道。
第109章
此消息一出, 李世民的计划便被全盘打乱,原本准备给苏家的敕令,也因此搁置下来。
这一日,一向安分守己的苏亶破天荒地求见李世民。李世民坐在宽阔的御座上, 看着下首俯身跪地的苏亶, 平静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元宰的意思是, 苏家......拒绝与承乾的婚事?”
苏亶根本不敢抬头看李世民,然而覆水难收, 只能咬着牙道:“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小女体弱, 如今更是卧床不起, 只怕是没有伺候太子的福气。”
苏亶是个老实人,若非被逼到了极致,也不会公然违逆李世民。原来那苏家小姐原先便对太子的病有所耳闻,她家教良好, 才学也是一等一的,太子虽然患有腿疾,可身份摆在那儿, 苏氏也就默认了。可近日东宫竟然传出太子不能人道的消息, 苏氏在重击之下, 深感自己受到了欺骗。
这是一件很容易想明白的事情, 不能人道的太子,选出来的太子妃也只能是个摆设,没有子嗣, 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也坐不稳当,到那个时候,太子妃的身份只会沦为他人的笑柄。
苏氏原本内心还有一丝窃喜,得知实情后却彻底心死绝望。可是苏家自是不敢忤逆皇命的,面对着终日长吁短叹的母亲,苏氏表面上一切如常。可某日清晨,当侍女照着时辰去唤苏氏时,却发现苏家小姐已经将脖子套进了白绸子里,一只脚已经离了凳子,眼看着就要挂上了。
侍女的惊呼将苏府上下的人都引了过来,最终人是救下来了,可事情也瞒不住了。苏夫人顾不上打发下人,只一个劲儿地搂着苏慧茹嚎啕大哭,苏亶本人也因此焦头烂额。
他知道苏府耳目众多,其中想必还有李世民布下的暗线,此事定然是瞒不住的,与其让李世民遣人来问罪,倒不如主动进宫请罪。
李世民看着苏亶撑着一张老脸说着没人相信的场面话,心里拔凉拔凉的。苏氏是他千挑万选出来的太子妃,可就连京兆苏氏,也瞧不上他最看好的太子。
“既然如此......就让令媛好好养病吧......”李世民闭了闭眼,终究还是顺着台阶儿下了。苏亶诚惶诚恐地望向李世民,忽然就想起了临行前苏慧茹拉着他衣摆说的那番话:“父亲,太子得了那病,又能长久到哪儿去。就算陛下再疼爱他,也总得为江山社稷考虑吧,将来若是太子成了个闲散王爷,虽说衣食无忧,可女儿成了王妃,却没有子嗣,老来又有何人可以依靠?还望父亲三思啊。”
苏亶不得不承认,他之所以鼓足勇气进宫,很大程度上是被女儿的这番话说动了。苏慧茹说得没错,李承乾的病一日不好,太子之位就随时可能易主。苏家本就不是显赫世家,与根基深厚的世家豪门没法儿比,倒不如索性不要和皇家搭上边,至少还能求个明哲保身。
李世民挥了挥手,苏亶无声地退了下去。这一次苏家打了皇帝的脸面,想来是很难得到重用了,只是苏家男丁向来单薄,苏亶也无甚野心,对这样一个结果,也没有太大的失落感。
李世民却与苏亶截然相反。李承乾的病症已经传开了,门第家世优于苏家的,本来就拒绝联姻,这下子连门第不如苏家的,也要打退堂鼓。李世民越想越气,忍不住一拳砸到了案上。
东宫出了内鬼。
这是李世民的第一反应。他已经三申五令东宫众人必须严密封锁消息,就算是在东宫内部,也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太子患病的消息。可即便是这样,消息还是传了出来,在一切将要落成的时候,传了出来。
对于消息的传出,李世民没法儿不往坏处想。他自己本来就是在冷枪暗箭的包围下走到今天的,宫中那些腌臜的手段,李世民再清楚不过了。在李世民自己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抬脚朝越王李泰的住处走去。
彼时的李泰身兼扬州、越州都督等多重要职,却因为年纪小,而被李世民留在了宫中居住。
李世民没有让任何一个人跟随,独自一人悄然无声地进了越王的别苑。别苑里十分清静,山石精致,布置精巧,朴素之中能够看出用心之处。李世民烦闷的心情,被这般别致的景致抚慰了,凝重的脸色也因此缓和了许多。
一路上,有不少侍从都认出了李世民,可都被李世民制止通禀,直到李世民在庭院之中,看到了坐在凉凳之上的李泰。
李泰和李承乾虽然是亲兄弟,可两兄弟的发育方向却完全不一样。李承乾是个打竖长的瘦高个儿,挺拔得跟棵小树似的,可李泰却是个打横长的小胖子,眼看着宽大的袍服就要遮不住他的肚子了。到了夏天更是分外难受,他只能靠坐在凉凳之上,不断地擦着额际流下来的汗。
出乎李世民意料的是,庭院之中除了李泰,还有另外一个人,李世民同样十分熟悉,那是他为李泰亲自挑选的讲习——王珪。
李泰虽然大汗淋漓,但他却十分专注地听王珪讲话,连李世民悄然接近也没有发现。
李世民走近了才听清,王珪正向李泰解释“忠”“孝”二字。王珪言语中提到了李世民,指出李世民既是君主,也是父亲,李泰身为臣子,应当对皇帝尽忠,身为儿子,则应当对皇帝尽孝。
李泰一直听得十分认真,最后还是王珪率先发现了李世民,有些讶然地站起身。此时李世民心头的怒气已经完完全全被压下去了,看着李泰的眼神里,带着父亲特有的慈爱。
“青雀方才在做什么?”李世民和颜悦色地问道。
“儿臣在向王太傅请教,何谓“忠”“孝”?”李泰恭谨地应道。
“哦?”李世民看着儿子拖着圆滚滚的肚子站起身来,莫名地就觉得他憨态可掬。
“可有收获?”李世民唇角含笑,打定主意要好好听听李泰的说法。
“儿臣觉得先生说得在理,为人臣者,就应当尽忠职守,不可因着亲疏远近就玩忽懈怠;为人子者,则应当尽孝侍亲,责无旁贷。”
李世民听了这话,许久没有言语。半晌他默默地看了王珪一眼,颔首道:“叔玠,你这先生当得好啊。”
李泰的话说得明明白白,为人臣,为人子,即便他与李承乾同母所出,也从没有半点逾矩的心思。东宫此番走漏消息,凭李世民的判断,并不是李泰的手笔。
想通了这一点,李世民反倒对这个儿子有些愧疚。李承乾身为太子,李世民对他的关注与关爱,自然要比李泰的多。直至今日李世民才发现,他的这个儿子,除了写得一手令人赞叹的好字,才学、品行也是一等一的,与他亲哥哥相比,并不逊色。
李世民伸手拍了拍李泰的肩膀,笑道:“青雀,天儿热了,这每日上朝,进进出出的,很累是吧?”
青雀脸上一红,一瞬间像是被戳穿谎言的孩子般支支吾吾的。
李世民看着面前的儿子,觉得自己像是回到了鲜衣怒马的时期,李泰还是那个拉着他的衣摆,十足害羞的小青雀,心头软成一片,当即道:“从今日起,你不必骑马入宫了,乘小舆吧。”
皇子被特许乘轿入宫,这可是连太子李承乾也没有的殊荣,李泰也有些受宠若惊:“谢父皇。”
李世民看着李泰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高兴,心情也明朗了不少,连带着到了东宫,脸上还是带着笑意的。
只可惜到了李承乾寝殿门前,笑意就维持不下去了。李承乾的病,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让他寝食难安。
他用力握紧的拳头,努力地让自己的表情看上去轻松一些。当他走进屋里,却没有任何奇迹发生。
屋里醒着的只有称心,而李承乾正在床榻之上熟睡着,丝毫不知道皇帝的到来。
称心刚想起身行礼,就被李世民制止了。
“太子情况如何?”李世民将称心领到外厅,看着有些憔悴的青年道。
称心轻轻地摇了摇头:“太医轮番来瞧过了,药也吃了好些,许是药效未至,目前还未见起色。”
李世民蹙眉道:“是腿还是......”话没说完,他就顿住了。李承乾的患病之处让李世民难以启齿,话音刚落,两个人都沉默了。
称心还是只能摇头,李世民没再言语,下令将东宫的下人都集中起来,打定主意彻查消息走漏的源头。
侍从们莫名其妙地就被聚集在一起,成排地被带到庭院之中。
那庭院里早已被布置好了,竹凳刑棍一样不少。称心站在台阶之上,隐约地还听到了一阵奇特的声音。
过了一阵,就见人群中一阵骚动。
第110章
有一个人被孤立出来, 只身站在一处,而他身上隐隐约约地有一摊水迹。称心看着众人手掩口鼻的模样,也不难猜出那人是被吓尿了。
太子的病症在东宫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这回皇帝追究起来, 在场的大部分侍从都当过传播者, 一个个吓得不敢吭声。
李世民是铁了心要追查出结果, 挨个儿盘问过去,有好些侍从还因此挨了板子, 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李承乾的贴身小厮身上。
贴身的小厮是被拖到李承乾跟前的,原本熟睡的李承乾, 不知何时已经醒了, 正倚在床边冷眼瞧着那俯跪在地上的人,没有说话。
称心看着小厮脸上抑制不住的惊慌,心头涌起一丝异样,可要说有哪儿不对劲儿, 他又说不上来。
“我......我不是故意的,我那天喝醉了,无意中就......”
居然是酒后失言, 这个结果当真出乎众人的意料, 不过那侍从就此认了下来, 也没有任何争辩, 只是一个劲儿地朝皇帝磕头。
李承乾并没有说些什么,他只是默默地垂下了眼帘,直到李世民发声:“拖下去, 问斩。”
这一回,没有人胆敢再在李世民面前提五复议制度,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皇帝明显的怒气。
李世民将包括称心在内的所有人都遣散了,他看了眼沉默不语的李承乾,不自觉地将声音放轻道:“承乾,不论你听到什么样的传闻,都要记住,你是父皇唯一的嫡长子。这是事实,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父皇一定会为你寻到最好的太子妃......”
李承乾却忽然轻咳了一声,伸手拉住了李世民的衣袖:“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李承乾抬眸瞧着李世民,眼神认真而专注:“父皇,儿臣暂时不想迎娶太子妃。”话一出口,李世民就愣住了。
[历史剧]李唐逸事 第43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