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帘后春秋帘后春秋 第2节

帘后春秋 第2节(1/1)

作品:《帘后春秋

    端华颇不视他为近支亲王,以为赞襄政务之权在我,你即便是近支又何足重轻。肃顺也瞧不起他,以为他做不了什么,没什么好怕的。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请三位大人让一让……本王想出去。”

    某个跟着肃顺的侍郎说:“六爷,是要去见两宫吧。恕我直言,叔嫂当避嫌疑,且皇帝宾天,皇太后居丧,尤其不宜召见亲王。”

    肃顺鼓掌赞道:“真不愧是大行皇帝的老师——杜文正公之子。”

    兰儿见他许久还不来,便使太监数次传旨出宫。

    眼见连续几个太监拿着懿旨到来,他心知两宫决心要见他,为了让端华放行,他唯有请端华一同进见。

    端华向肃顺打眼色,肃顺不屑地笑,“老六,你与两宫是叔嫂啊,何须我等陪同呢?”

    小太监扶着奕訢,将奕訢带到兰儿和贞儿面前。“两宫皇太后吉祥,奴才把六爷带来了。”

    奕訢重心不稳,几近虚脱,“臣、臣、奕訢,叁见……”

    “六爷,你终于来啦。”兰儿急急道,“行了,快给六爷安坐。”

    小太监搬来一张椅子,奕訢坐下了来,“谢太后赐坐……”

    “看来太后没有别的吩咐了,那奴才就先行告退了。”小太监识相地退下了,并把门牢牢关上。

    “肃顺他们……把、把我们欺负得好苦哇——”

    此时,兰儿哭得梨花带雨,“六爷,你、你一定得给我们孤儿寡母做个主啊!”

    “回太后的话,臣不在辅政大臣之列……”奕訢低下头,小声道,“又能够做得了什么呢?”

    “若是由六爷来辅助皇儿,我姐妹俩就不用受人欺侮了。什么堂堂大清皇太后,我也不过是一个痛失丈夫的小女人,这下除了六爷你,就没有人帮得了我了……”兰儿边哭边说,泣不成声。

    贞儿听着她这一番“真情流露” ,坐在旁边默不作声。

    奕訢依旧低着头,沉沉地说:“微臣昏弱无能,求太后恕罪。”

    “哼!”兰儿迅速收起眼泪,眼神尖锐,完全不像刚哭过的样子。“这里只有我们三个人在,无谓婉婉转转,这就开门见山讲清楚吧!”

    奕訢缓缓抬起头,两个眼圈哭得红红的,头发凌乱,面容憔悴,神色呆滞,全然没有了那天的意气风发。

    这真的是当日那个俊色风雅的男子吗?

    “只要你与我姐妹俩联手,发动政变,扳倒八大臣,到时龙椅后就是我姐妹俩的帘子,龙椅前就是你这个议政王的天下了!”

    “实不相瞒,臣留守京师之时,洋人曾经游说过臣,只要臣给他们相应的利益,他们就把臣扶上皇位。”奕訢摇首道,“如果臣要发动政变,还用等到现在吗?”

    兰儿想了想,道:“那你当时为何没有答应?”

    “大行皇帝把京师的一切付托给臣,臣不可以背叛大行皇帝,不可以辜负大行皇帝的信任。”说出这话的时候,奕訢的眼神是坚定的。

    “大行皇帝可是你的四哥啊!”兰儿站起身朝奕訢说,“六爷,你有没有想过,你四哥离开京师时把一切付托给你,他是如此的信任你,那顾命大臣之中没有你,却是为何?”

    奕訢无言以对,眼神从坚定渐渐转为迷茫。

    兰儿接着道:“在你四哥生前,肃顺他们总是跟他说,老六有造反之心,会联合洋人,拥兵自重。我有劝过他选你为顾命大臣,他也犹豫了好久,最终还是因为肃顺他们的谗言,才没有选你,而选了他们。”

    奕訢呆呆地坐着,一字一句冲进他的耳膜,都似雷鸣一般冲击着他的内心。

    “不仅如此,英法撤军后,你一再上奏请他回京,肃顺他们却极力阻扰,他们明知他重病在身,还经常带他四处游乐,向他进献美酒、美女,搞得他身体急转直下,最后就、就驾崩了……”

    “你可以不信我,但你不能不信姐姐。我说的全部都是真的,姐姐你说是吧?”兰儿转头望着贞儿。

    贞儿嗯了一声,轻轻点头。

    “四哥……你到最后还是不信我……”

    奕訢的泪珠忍不住往下掉,本来擦干的眼睛再度湿润起来。

    “这一切,都是因为肃顺他们。”兰儿向奕訢走前一步,重重地说。“父死子继,是天经地义的事。当年顺治爷登基才六岁,辅助他的人正是他的叔叔,睿亲王多尔衮。皇儿现在也是六岁,你辅助他,亦是天经地义的事!”

    “天经地义,”奕訢用手背拭去泪水,“可、可是……”

    可是他皇阿玛的遗诏里,只是封他为亲王,这个意为兄友弟恭,恭恭敬敬做人的“恭” 字,却是他四哥给的。

    “别可是了,”兰儿又向前踏进一步,“你有文才,你有武略,我知道你还有办洋务,开工厂,师夷长技以制夷,带领大清走向强盛,把香港拿回来,九龙拿回来的壮志未酬。”

    奕訢停止哭泣,有些不可思议地问:“……太后您认同臣的想法?”

    “是的,洋人有坚船利炮,实非我大清所及。耻辱,不忘记有什么用?怎样去改变才有用!”兰儿伸手搭着他的肩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你是大行皇帝的六弟,我姐妹俩是他的妻子,我们才是他最亲的人,才是应该接管他江山的人!肃顺他们庸碌无能,难道你忍心列祖列宗的江山,你四哥的江山落在外人手上?”

    “太后说的是。”奕訢的眼神变回坚定,沉稳道:“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办。”

    奕訢走了,这里只余两名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妇人——不,准确地说,是两位聪明伶俐又青春的太后。

    “你刚才是在利用六爷的感情。”贞儿淡淡地说。

    兰儿挽着她的手臂,轻松道:“我只是拉拢六爷,令我们可以达成目的而已。何况事成之后,结果对六爷挺好的啊不是么?六爷帮了我们,我们自然不会亏待他。”

    她轻轻推开对方的手,“不是这个问题……兰儿,你变了。”

    兰儿听了这话,心里突然很难受。“我怎么变了?我哪里变了?”

    她跟刚才接见奕訢一样,没有说话。

    “姐姐你倒是回答我呀!”兰儿心下激动,用力摇晃她的身子。

    良久,她开囗了,“以前的你,是不会利用别人的感情的。是不是有朝一日,你连我的感情也会利用?”

    这答案听得兰儿想哭的心情都有了,“这怎么可能!我永远不会利用你的,姐姐,我永远是以前那个兰儿,永远是你的兰儿。”

    听不到对方的回答,兰儿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焦急,一刻钟的时间就像千百年那么久。直到听见对方的话语,兰儿才放松了紧绷的神经。

    “好吧……姐姐信你。”

    次日,奕訢偷偷从热河返回京师,寻求其他大臣的支持,并笼络驻扎在京、津一带,掌握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作好发动政变的一切准备。

    热河是八大臣的势力范围,京师是奕訢的势力范围。

    奕訢一走,两宫皇太后便下回銮之旨。

    八大臣得悉这道懿旨,立即觐见两宫皇太后。

    肃顺直接闯进去,连礼都没行个,“敢问两太后何以突然有回銮之意呀?”

    “肃顺,这里岂容你如斯无礼!”兰儿谴责道。

    “英法既已撤军,已无必要留在热河,自然应当回銮。”贞儿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地温柔。

    载垣怒瞪着兰儿,说:“皇上不过是一名孺子,京师何等空虚,如果两太后执意回銮,臣等真不敢说半句赞同的话。”

    兰儿一见八大臣就来气,“回京后假如有意外,亦不与你们相干,传我的懿旨,立刻准备车驾,起程回京!”

    “请两太后不要一意孤行,如今尚非回京时候!”端华踏前一步。

    兰儿毫不退让,“我们姐妹主意已决,尔等不必再阻。肃顺,我派你于九月二十三日,护送梓宫回京!”

    两宫皇太后身份地位罢在那,肃顺唯有妥协。

    “臣遵旨,但臣以为,让载垣、端华随从皇上,会比较妥当。”

    这分明是要监视皇帝和两宫的行动,兰儿心下愤怼,但她告诉自己,忍完这回就好了,就这回。

    “好……这事就这么定了。”

    5

    这回载淳成天叫嚷着我不是小孩子了,要自己独乘一轿。于是,载淳就自个儿坐一顶轿,两个额娘则坐在同一顶轿子里。

    贞儿阖上眼睛,最近发生的一切对她来说,都太过沉重了。

    她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看似毫无防备,又使人不忍有伤害之意。

    兰儿看着她这个样子看得入迷,伸手绕过她的身子,搭在她的手臂上,让她轻轻靠在自己肩上。

    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到什么动静,反正她没有睁开眼。

    外面传来狂风刮过的声音,骤雨雷鸣声声入耳,这意味着一场风暴的来临。

    政变,即将开始了。

    她坐着这顶轿子,在往皇宫前进。这个情景几曾相识,似乎在十年前发生过一回。

    谁挡她的路,她便要除掉谁。

    她就要搂着身旁这个人,在龙椅后垂下帘子,俯视天下万里河山,睥睨天上日月旋转。

    风暴来临又如何,我就要用双手掩息它!

    辛酉政变结束。

    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于养心殿垂帘听政,尊为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人称东太后、西太后。

    二人开创了晚清“同光中兴”的时代。共同执政二十年。

    光绪七年,慈安皇太后死。光绪十年,恭亲王被闲废。

    从此之后,慈禧皇太后独自掌权,直至清亡。

    第2章 空


    帘后春秋 第2节(1/1),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