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逆袭 第96节(2/3)
作品:《庶子逆袭》
可想而知。”韩太傅雪白的眉毛颤动,谨慎分析:“倘若束手待毙,那么路只有一条:咱们将失去所有势力,夹起尾巴做人。尤其您仍未封王,以庆王的个性,他十有八九会把您圈在京城,不予分封地。”
一想到卑微落魄的光景,自视甚高的大皇子咬紧牙关,惊恐至极,哆嗦摇头道:“不,不,我绝不过那种日子!”
“既然不想,何不抓紧最后的机会放手一搏?”韩太傅语重心长,他筹谋大半生,失望绝不在外孙之下,直白道:“史书上记载许多废立太子事件,而废立皇帝鲜少,成王败寇,您请仔细考虑。”
“还考虑什么?不到最后一刻,我绝不认输!”
“好!”韩太傅大加赞赏,俯身探头,细细教导:“庆王被册封为太子,不服者远不止咱们,广平王想必也寝食难安,暂时可设法联手。我敢肯定,陛下一定病重,西北又吃败仗,以上两样,完全可以利用。”
“哼,闭关祈福只是借口,父皇隐瞒病情力保老三顺利登基是真。”大皇子不住冷笑,豁出去了,斗志昂扬地催促:
“都这时候了,您老有话直说,尽快想办法,我绝不仰仗老三的鼻息苟且偷生!”
“您放心,老朽已有对策。”
祖孙两人士气高涨,同时化悲愤为不甘,碰头耳语商议。
又两日,元宵节前夕。
泰安街的宅子买下了,可尚未翻修整理,容府仍在东城巷中。
“你刚回来吃饱,又出去啊?”容开济忍不住皱眉。
“嗯,粮草的事儿我得及时禀报殿下。”容佑棠放下筷子,匆忙喝了杯茶,抓起披风抖开穿上,低头系带子说:“您早点儿歇息,我去一趟庆王府、哦不,现在是太子府了。”
“幸亏殿下成年了、出宫开府,否则你还要入宫。”
容佑棠勉强笑了笑,清瘦许多。
“哎,棠儿啊……”容开济欲言又止,很是为难。
“嗯?”容佑棠抬眼:“爹,怎么了?”
“思前想后,我觉得应该告诉你!”容开济下定决心,掩上房门,耳语告知:
“你们终日忙于公务,或许没听说,我们却听了满满俩耳朵,关于太子的谣言,近期传得越来越离谱了!”
“您说给我听听?”容佑棠面色一沉。
“唉,也不知谁造的谣,主要分两种说法,其一指责太子于国运不详、刚立储便灾祸连连;其二干脆质疑陛下病重,庆王是阴谋篡夺储君之位。”
“全是无稽之谈!”容佑棠难掩气愤。
容开济十分担忧,提醒道:“这几日,我特地上街四处逛,酒楼茶馆听书看戏,尤其茶馆,十停人约有四五停人乱嚼舌根,咱们了解庆王、哦不,太子!咱们了解太子,相信他光明磊落,可外人不知情,以讹传讹,严重损毁太子声誉,长期以往,大大不妙啊。”
“好,我知道了。”
容佑棠定定神,深吸口气,正色嘱咐:“爹,您别单独出门,我不放心。”
“没有,我一般带着老李和冬子他们。”容开济忙摇头,忧虑忐忑,试探着问:“怎么?京城最近很不太平吗?你们……都还好吧?”
“挺好的。”容佑棠含糊安慰:“我只是担心年节街上人多拥挤,您待在家里清静些。”
“你自己小心,我一个糟老头儿,不会有事的。”
“此外,如果周家来人打搅,别给开门,免得他们胡搅蛮缠。”容佑棠又叮嘱。
“放心办正事儿去吧,家务我管。”容开济挥手催促。
容佑棠这才放心出门:“爹,那我走了啊。”
两刻钟后
“停!”
“少爷,怎么啦?”张冬赶紧叫车夫勒马,掀开帘子探头询问。
容佑棠撩袍一跃而下,立于繁华闹市街角,招呼亲信小厮:“乘车怪闷的,走,咱们逛逛去,看有没有新巧花灯。”
“好嘞!”张冬半个字不多问,招呼同伴敏捷跟随,警惕护卫。
足足逛了大半个时辰,容府马车才停在庆王府门口。
“少爷,太子府到了。”张冬轻快告知,他小心翼翼掀开帘子,望着垂首沉思的容佑棠,想了想,躬身进去,压低嗓门劝慰:“市井流言罢了,卑鄙小人煽风点火,咱老百姓不会上心的,顶多吃饱了嚼嚼舌根,睡一觉醒来就忘了。太子殿下是天潢贵胄,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地位谁也动摇不了。”
家主一向拥护庆王,张冬自然立场明确,他忿忿不平,脱口而出:“明儿您派人到茶馆酒楼里抓几个恶意毁谤太子的,杀鸡儆猴,看谁还敢胡说八道!”
那样只会被幕后之人歪曲为欲盖弥彰,越描越黑。
容佑棠叹了口气,苦笑道:“此事没有那么简单。”他打起精神,跳下马车,拾级而上,递了牌子后,大踏步走向庆王书房。
匆匆行至游廊时,迎面撞上定北侯父子三人。
容佑棠顿了顿,快步迎上前,不卑不亢拱手道:“下官拜见三位大人。”
“请起。”定北侯客气地抬手虚扶。
“谢大人。”
郭达挠挠头,忍着焦躁问:“怎么这么晚来见殿下?”
不等下属解释,郭远便问:“你和傅维谈得怎么样?”
“既定拨给西北的七十万石粮,分派江南筹集五十万,傅维负责押运,目前粮队途径都城附近休整。傅大人称:隆冬积雪封山阻路,前进艰难,恐无法在月底送达西北,请求朝廷宽限。”容佑棠语速稍快,欲言又止,可略一沉吟,最终什么也没说。
“傅维是韩太傅的得意门生。”郭远冷静指出。
“但雪路难行是事实,全看个人拼力。”定北侯客观道。
“粮草是打仗的保障,依我看——哎,算了,你快去禀报殿下,让他心里有底,明日早朝再商议。”郭达不由分说,把容佑棠往前推了两步,耳语透露:
“殿下有意亲自出征!”
什么?
容佑棠倏然睁大眼睛。
不消片刻
独自于书房沉思的赵泽雍听见“叩叩~”两声,继而传来熟悉的清朗嗓音:
“殿下,容佑棠求见。”
赵泽雍莞尔:“有请。”
“吱嘎”一声,容佑棠推门进入,手捧一托盘。
“那是什么?”赵泽雍起身,疲惫揉捏眉心。
“蜡烛和蜡剪。”容佑棠把托盘放在桌上,更换即将燃尽的蜡烛,并剪了剪烛芯。
“你怎么揽了这个活儿?”赵泽雍疑惑挑眉。
“碰巧遇见的,就顺手接过了,我想为殿下分忧。”容佑棠扭头解释,并顺势告知傅维运粮一事。
“大雪封山阻路?”赵泽雍神态冷硬,迈步靠近对方,低声说:“西北刚传回第二个败仗,朝廷就下令粮草延后运达,让将士们怎么看?一旦士气低落,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北蛮此番算是趁虚而入,估计他们隐约知道父皇病重。”
“确实是个难题。”
容佑棠放下蜡剪,目不转睛问:“所以,你决定亲自出征?”
赵泽雍缓缓点头。
“非去不可?”
“休养生息多年,北蛮四部联合南下入侵,来势汹汹,难以抵挡,西北将士已尽力了,却仍显露败象,边境城池十分危急。并且,京城局势不允许战况胶着,必须速战速决。”赵泽雍抬手握住对方肩膀,轻轻用力,坚定道:
“本王可以暂不理睬声誉,但不能让父皇一世英名受损,他钦定的太子,岂能毫无担当?”
第233章 别兮
“你是陛下御笔钦点的储君, 册封圣旨已昭告天下,安危至关重要,亲自出征,实在太危险,一旦有个万一,岂不大乱了?”容佑棠情急之下, 语速飞快。
“放心, 出征之前我会妥善安排一切,京城不会乱的。”赵泽雍低声安慰。
“妥善安排?”
容佑棠屏住呼吸,半晌,才艰难开口问:“殿下,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别怕,千千万忠烈英魂会庇佑大成,本王会竭尽全力凯旋。”
“殿下……”容佑棠不敢深入猜想。
“吓着你了?”赵泽雍抬手, 大拇指试图抚平对方紧皱的眉头,沉声道:“自当上太子以来, 京城流言四起,明确指责我‘德不配位, 故国有灾殃’,这且不论,背地里竟还牵扯父皇,质疑其‘年老昏庸、执意偏袒’,你听听,成何体统?父皇若知情, 一定非常恼怒。”
陛下病危,整日昏昏沉沉,全靠宋慎使出浑身解数续命,他应当不会被激怒了……
容佑棠暗中叹息,面色却如常,不忍刺激对方,而是紧张提醒:“对手之所以使出种种卑鄙伎俩,正是想激怒太子、迫使其亲自出征,殿下,你不能上当啊!”
“本王明白。”
“那你——?!”
赵泽雍眼神坚毅,缓缓解释:“此次离京出征,一则平息战火,二则树立威望,三则让他们自行考虑,若相安无事,手足之情将长存,若趁机生乱,那么休怪我依律严惩!以保家国平安。”
“这……未免太冒险了。”
“乱局当下重手。”天性刚强的赵泽雍神态肃穆,叹道:“与其日夜暗中防范,不如早下决断。”
容佑棠眉头紧皱,恳切道:“咱们再商量商量,看是否有其它办法,好吗?”
“累得很,走,进去歇会儿。”赵泽雍语气疲倦。连续操劳政务,即使铁打的人也疲倦,他牵着对方往里间走,顾不上脱靴子,怀里搂着人,和衣而卧。
“很困?昨夜陛下清醒了?”容佑棠挣扎着坐起,并未多想,先脱掉自己的靴子,紧接着准备顺手帮庆王——
“别!”
赵泽雍却一个打挺起身,自行脱靴,下意识不愿让对方做类似伺候的动作,他重新躺倒,倦意甚浓,凝重答:“父皇清醒了片刻,宋慎火速通知,我和四弟侍奉时,自然报喜不报忧,哪里敢刺激他呢?”
“担忧无济于事,只盼宋掌门大显神通、妙手回春。”容佑棠轻声安慰。
“你我都明白,不可能的。宋慎明说了,再过两天,父皇将陷入长久昏睡,直至……”驾崩。赵泽雍说不出口,哀伤叹息。
“节哀。”容佑棠握紧对方手掌。
“流言蜚语、恶意中伤,本无需理睬,可在这节骨眼上,不管不行。”赵泽雍闭目养神,语调平平说:“我清楚是谁干的,可暂时动不得他们,以免朝野传‘太子冷酷残暴、毫无手足之情’。”
“高处不胜寒呐。”容佑棠有感而发。
“压制谣言,依靠权势就落入对方圈套了,只能凭实力。”赵泽雍十分清醒,徐徐道:“我凭借战功获封亲王,且仍兼任西北军统帅,边境疆土危急,安居朝堂只能坐等军情,太过被动。况且,此次入侵的仡褚部落首领叫柯摩尔,其父兄皆死于外祖父刀下,怀恨在心已久,他曾混进其它部落刺探大成实力,我和他交过手,确实极狡猾,难怪将士吃败仗。”
“哦。”容佑棠恍然大悟:“原来还和老定北侯爷有关!郭将军知道吧?”
“子琰刚才主动请缨,被我驳回了。”
沉思半晌,容佑棠字斟句酌地分析:“郭将军也很熟悉西北战地,他是将门虎子,有勇有谋、又有威望,殿下何不考虑先派他出征?”
“你有所不知,子琰曾和柯摩尔交过手,败了,他生性跳脱、遇事略急躁,容易冲动轻敌,本王不是很放心。”赵泽雍坦率直言,和盘托出道:“皇兄实际掌握着沅水兵马,只有北郊大营能与之抗衡,我和子琰必须有一人留京镇守北营,让他留下,与其父兄和外祖旧部联手,稳住京城局势。”
“你考虑得是。”容佑棠不得不点头,叹道:“其实,无论殿下出征与否,都将落入对方圈套。”
“是的。”赵泽雍冷静接腔:“西北将领接连指挥失策,已显露败象,本王若留京,迟早遭受父皇病危和大军溃败的两层重压,必将饱受朝野质疑,深陷被动;若出征,则朝政可能被有心人把持,甚至兴风作浪,导致本王后方失守。”
“……只恨我不懂排兵布阵,无法代你出征。”容佑棠扼腕遗憾,可愁苦无济于事,他迅速打起精神,斗志勃发道:“既然已决定,请殿下放心出征,我和同僚们一定全力稳住朝局!绝不让西北军的后方失守!”
“好。”赵泽雍笑了笑,彼此静静相拥,贪享稀少的独处时光。
当西北六百里加急禀报第三个败仗时,金殿上文武百官纷纷急了,即使不吭声,也担忧紧张。
“咳咳这、这究竟怎么回事?自老定北侯爷荡平蛮族后,西北边境一直安稳,为何突然爆发战乱咳咳咳,而且,我朝竟然一连吃了三个败仗!简直匪夷所思。”憔悴咳嗽的大皇子震惊质疑,“抱病”上早朝。
“确实太意外了。”
“怎么回事?”
“西北不是出了名的常胜军吗?”
“居然吃了三个败仗,唉。”
……
文武百官七嘴八舌,或忧心忡忡,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太子未继位,代理朝政时不坐龙椅,而是在龙椅旁另设一座。
赵泽雍端坐,腰背挺直,不慌不忙翻阅军情急报,镇定从容。
“肃静!”李德英听不下去了,按例大声告诫:“朝堂之上,禁止喧哗,诸位大人有事请逐一禀报,不得扰乱秩序。”
金殿嗡嗡声渐渐平息,大皇子虚弱的咳嗽便格外突兀。
“诸位,自仁宗开国以来,西北因为紧邻众多蛮族,战火从未停熄,每一年都得打几仗,每一仗都有军情急报,详细记录入册,从何而来的‘安稳、常胜’?”赵泽雍嗓音浑厚有力,响彻金殿,沉声质问:“莫非以往军情急报入京时,部分官员漠不关心、导致对国事一无所知?”
殿堂内无人应答,一片寂静。
问得好!容佑棠垂首,眼里涌出畅快笑意。
“再者,‘胜败乃兵家常事’,此乃古训,众所周知,西北将士浴血保卫疆土,自开战以来,短时间内六胜三负,可想而知战况多么激烈。”赵泽雍语调沉稳,极具威慑力。
兵部尚书高鑫出列,拱手提议:“太子殿下所言甚是。西北军损耗巨大,粮草必须及时供应,假如饥寒交迫,仗怎么打?依下官之见,方才傅大人请求的宽限,朝廷不应批准,粮草得按时送达战地。”
“高尚书言之有理!”郭达声如洪钟,出列瞥视傅维,义正辞严道:“原本应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蛮族偷袭入侵,我军当然立即迎战,寒冬打仗十分辛苦,粮草绝不能断,否则,人饿马乏,仗打输了,怪谁的?依末将看,头一个应该斩了押粮官!”
“郭将军!”负责押运的傅维站不住了,忙出列,愁眉苦脸地解释:“启禀太子殿下:并非下官延误,实在是北方积雪太深了!三尺甚至五尺的雪,马车满载粮食,虽然拼命开路,可诸位试想想,那怎么
庶子逆袭 第96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