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七五]大宋小吏[七五]大宋小吏 第30节

[七五]大宋小吏 第30节(2/3)

作品:《[七五]大宋小吏

,但是一点刺也没有诶!

    云雁回若是知道了包拯的想法,一定会告诉他,这是因为白玉堂现在心理层面上充满了优越感啊!对于白玉堂这种人,你要他不去和展昭计较什么名号,只能用这种方法了!

    只是这样,就有点委屈展昭了,好在展昭作为一个一点也不幼稚的人,是不会计较这些的……

    白玉堂入了开封府,因为云雁回在其中周旋,加上他大部分时候还是豪爽义气的,所以虽然一开始有点生疏,但是在云雁回的刻意安排下,大家了解之后,和同僚们相处得倒还好。

    而且包拯得知他几个义兄都是有本事的人,更是怂恿他将义兄们也弄来开封府,白玉堂只说会好好同义兄们商量。

    ……

    再说另一厢,时间到了科举之时,云雁回的马仔智生就要去考试了。

    试前云雁回非但求包拯指点了一下智生,还请邹雪来等等相识的官员也指点了。朝廷里大部分的官员都是进士出身,这时候的进士可值钱了。因为重才学,这时候能做官的,也都是学霸里的学霸。

    先皇真宗都写过一首很出名的诗: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描述的景象绝对真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于智生,他自己平时也够努力,脑子还活泛,此前的考试成绩都不错,包拯看过也认为水平可以。这次考试,倒也有几分把握。

    云雁回能做的,除了帮他请名师指点,也就是把进考场时的饭盒做好了……

    经历焦急的等待,到了放榜之日,云雁回一家,还有大相国寺的和尚们,纷纷出动,一大群人一起去礼部看榜,此时这里已是水泄不通。

    这金榜之所以被称为金榜,就是因为榜纸是黄色的。云雁回一行人挤在人群中,努力寻找榜上是否有智生的名字。

    虽说智生还俗了,但是为了纪念自己做和尚的岁月,他也并未改名,只是添上了自己的真姓,即韩智生。

    这时,惠冲高喊了一声:“我看到了!看到了!智生是乙科!”

    随着惠冲一喊,其他人也纷纷看到了。云雁回一看,果然是乙科进士,虽然名次不太考前,但也是中了,旁边的人都投去艳羡的目光。

    这时进士分作甲乙二科,也就一档和二档。

    智生呆若木鸡,虽然有几分把握,但是天下学子何其之多,他只是觉得自己达到了水准线,运气也很重要的。

    这次居然中了,智生自然是一时反应不过来,直到其他人把他围起来庆祝。

    云雁回笑盈盈地拍着智生的肩膀,“好好吃一顿去。”

    智生傻愣愣地点头。

    云雁回拉着他往人群外围挤,谁知道还没挤出去呢,就有一堆如狼似虎的汉子冲了过来,把智生抓住,抬起来往外跑。

    云雁回一行人虽然来得多,但是都分散在人群之中,所以一时竟是没人能拦住他们。跟在后面追了出去,发现那群人将智生抓到了一个衣着不俗的中年男子面前。

    “郎君,捉到了!是个年轻的!”

    云雁回:“……”

    云雁回看到这一幕,就松了口气,回身对其他人说:“还好,不是贼人,大概是捉婿的……”

    其他人也纷纷停住脚步,一脸轻松。

    这便是宋朝的特色活动——榜下捉婿。因为中了进士的举子日后前程不凡,所以很多有适龄女儿的富绅甚至官员都会在放榜日蹲守,直接将高中的举子抓回去,然后强行嫁女儿。质量好的进士更会被争抢,所以说,进士是真.抢手货啊。

    不过这时,智生还没反应过来,他慌张地说:“你们做什么,放开我!”

    智生挣扎着,帽子便掉了,露出短短的头发来。

    那中年人一看,皱眉嚷道:“错了错了,怎捉了个和尚来!”

    第114章 北宋的西瓜

    榜下捉婿的现象流行一时, 很多人甚至不顾进士可能已经娶妻,或者年岁几何。后来更发展成了“预售式”,那就是在科考之前,就先将看好的、有可能高中的举子定下来。

    连位居宰相的高官都有捉婿的行为,此时风气可见一斑。

    而抓了智生的人, 看打扮只是一个富商, 也幸好如此, 若是一个官员,还不好办了,这时候忽悠了以后也可能穿帮。

    云雁回看那人的家丁在争说应该没捉错,虽然头发是短的, 没看衣服很正常吗?他连忙跑上前,“你们干什么呀,把我们居士捉了去。”

    中年人恍然大悟,既然是居士, 那就说得过去了, 有的虔诚的居士, 或者已经打算未来出家,的确是会剃了头发。

    “你们还不把人放开!”中年人连忙呵斥,然后又道歉,“实在不好意思啊,认错人了。”

    云雁回等人把智生拥过来,七嘴八舌地指责了一下他,然后也不敢久留,免得又被人捉走,赶紧离开了。而那人当然也没心情和他们争辩什么,赶紧去捉其他进士了。

    走出去好一段路了,智生才惊魂未定地道:“吓死我了……”

    大家都一通大笑,没想到在惊喜之前就先受到了惊吓,但是这一吓,好像把本来正发呆的智生给吓得回神了。

    智生摸着自己一头短发,有些哭笑不得,“幸好啊,要不是这头发,我就要清白不保了。”

    “正是,以我们智生这副相貌,太危险了!”云雁回直接说到了重点,这会儿,多少都是一把年纪了,像智生这样条件的,真的很少。

    首先智生今年二十六岁,虽然是乙科进士,也绝对算年轻得志了,好多进士孙子都有了。而且他又因为之前一直在做和尚,没有娶妻。更别提那副相貌了,清秀可人,特别符合这时候的审美,简直男女通杀。

    大家调笑了一番智生,就去大相国寺庆贺了。

    智生的两个哥哥,智和与智理简直要喜极而泣了,毕竟他们一开始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一天,一直以为就那么做一辈子黑户了。

    其实在智生考试之前,智和就找云雁回说了,即便智生考中了,他和智理还是愿意做云雁回的马仔。云雁回哭笑不得,他还真没想那么多。

    当年家里没有成年男人,云雁回又想做些事赚钱,才收了三个马仔。而发展到现在,不说傅云沣的出现,他和双宜都很能顶事的,小宝也学习得很不错,还真不需要他们兄弟这样。

    云雁回只能拍了拍智和,毕竟相处这么久,知道他们值得信任,表示不用太过觉得欠了,这都什么时代了,还有种卖命的思维,他都把他们两个也弄进开封府了,就是要帮他们完全洗白啊。

    智和这才明白,心中更为感动了,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他心里明白,虽说他现在在开封府,但是排第一位的服务对象,还是雁哥儿。

    还有智生那边,考中是考中了,接下来还要等待授官。

    云雁回直接找他,问他想要去哪里工作,他这边看看能不能找关系活动一下。

    智生沉吟了半晌,说道:“我希望能去三司。”

    “有理想啊!哈哈,”云雁回笑说,“那你有没有具体想去的地方?”

    “还真有,”智生微微一笑,“我想去做一名监当官。”

    云雁回有些吃惊,“什么?”

    所谓监当官,其实所指的范围很广,茶、酒、盐、税、米仓等等都需要监察,各个地方都有,尤其是商务重地。这种类型的官吏,在不同的人心中的地位也非常不同。

    因为大宋重商重利,所以往往监当官在任时能够捞到很多钱,即使不贪墨,有了那样的关系,也极为容易赚外快了。而相对的,读书人则都不喜欢这个官职,避而远之。

    所以造成了一个奇特的局面,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不愿做监当官,朝廷和他们也将把这种人派到偏远地方监当视为惩罚。而一些利益熏心的官吏,则千方百计要做监当官。

    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个进士出身的准官员,主动要求去做监当官的,还没入官场的时候就这么做,相当于自己往自己身上泼墨了啊,以后的官声还好得了吗?

    所以,云雁回对智生的想法非常吃惊。

    智生却是耸了耸肩,非常无所谓地道:“我发现我和你一样,对赚钱也挺有兴趣的。”

    云雁回:“……”

    天了噜,原来智生是被他带歪了!

    云雁回苦口婆心地想劝说智生,然而智生却铁了心,他都设计好了,去做监当官,顺便赚外块,积累了本金之后,又可以自己做生意,为官赚钱两不误。

    以前,智生都是帮云雁回打下手,现在,他是想自己试一试了。

    云雁回发现他居然还列了三五年的计划之后,就知道肯定劝不过来了,只好在心中想着,既然这样,那还是给他运作一下,至少炒作一下让被人以为他是被庞太师陷害,不得已去做监当官的吧……

    云雁回想着既然智生已经决定了,那么他能做的,就是把智生划拉到茶案去,这样的话,至少他和邹雪来有交情,能够照顾一二。

    新进士是吏部安排,而监当官则通常由三司举荐,至少有决定权,智生是个奇葩,所以云雁回找了邹雪来,请他牵线,把智生被分配到了三司,并进了茶案,负责在开封府畿县——鹤丘县做监茶官。

    监当官两年一任,智生希望考核评优,然后三任内调回东京。

    云雁回忙前忙后,把这件事情敲定了,这才发现,好像自己又莫名其妙背了一个黑锅。

    本来是想栽赃给庞太师的,谁知道,居然没栽成功!

    因为他和智生商谈的事情,并未传出去,所以外人一看他把智生活动去了茶案,还以为是他为了牟利,把一个大好前途的马仔塞去做监当官。

    监当官,在士林看来,岂止是浊流,简直就是泥石流啊!

    居然这么狠心,不愧是大相国寺的you-know-who。

    云雁回只觉得奇冤!虽然智生变成这样,他有一定责任,但是相信他,他比谁都希望智生去个好地方,如果智生开口,他估计自己能厚着脸皮去求官家,能不能放智生进翰林院了。

    还没处说去了,只能放弃,他这么善良都能被当boss太让人伤感了好吗?

    而且,到智生上任前后,还有一件大喜事发生。

    ——那就是,云雁回种的西瓜终于熟啦!

    已经期待了几个月,当云雁回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喜极而泣。

    娘啊,有西瓜吃了!

    云雁回非常激动,特意把所有亲朋好友都叫上,去大相国寺来个品瓜会。

    从苗族的亲戚、郑凌、赵允初和他兄弟们,到开封府的同僚,包括f4、展昭、白玉堂、公孙策,还有茶案的同僚……等等,除了公务繁忙没能去的,例如包拯,其他基本都叫过去了。

    大相国寺的种瓜僧人们特意摘了百来个熟了的西瓜,这些是第一批熟的,因为是种在水边,所以个头还挺大,听尝过的僧人说,也很甜。

    云雁回激动地开了一个瓜,然后他就惊呆了。

    “我的瓜……怎么会这样?”

    其他人都没吃过西瓜,纷纷围上来,“怎么了,这瓜坏了吗?”

    大相国寺的僧人吓了一跳,“不会吧,我尝了一个,挺好吃的啊。”

    云雁回指着那瓜瓤,差点语无伦次:“不是,它,它里面怎么还有膈……它……我去……它怎么长得跟石榴一样啊!!”

    这瓜厉害了,中间居然还有白色的组织,把瓤都隔开,每一部分大概一个拳头那么大,那组织和瓜皮的白色部分一样,厚度大约也就是一指。

    这西瓜完全不是云雁回熟悉的那样,里面一整块都是果肉,他可是连勺子都准备好了,想直接挖着吃呢。

    种瓜的僧人迟疑地道:“难道辽国种出来的西瓜不长这样吗?雁师兄,我们之前开的几个瓜,都是这样的呢。”

    云雁回:“……”

    云雁回顿时风中凌乱了,原来,古代的西瓜是这个样子的吗?

    那么,他以前吃的瓜,大概是经过优化,所以中间的隔开的组织都没了?

    这么一想,云雁回也觉得合理了,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西瓜的样子不同也没什么奇怪。他只是既定印象太深刻,一时之间没法接受罢了。

    看其他人都紧张地望着自己,怕这瓜不能吃,云雁回连忙说道:“没什么,和我以前想象的不一样罢了,我还以为果肉更多呢,没事,可以吃。”

    云雁回说着,还自己带头挖了一块,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溢开,和现代的西瓜相比,并没什么差的地方!

    其他人一看,也都放心下来,大家各自开瓜,然后吃了起来。

    西瓜大受欢迎,在此之前,最受热爱的瓜类是甜瓜,西瓜比起甜瓜,果肉汁水更饱满,味道更甜蜜,而且口感也更好,个头还大。

    “难怪雁哥儿要千里迢迢要种子来,没想到辽国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不不,听说他们也是从回鹘弄到的种子,雁哥儿说回鹘的西瓜更好吃,可惜路途遥远……”

    “听闻汉时也有王公能品尝到西瓜,称其为蓝皮蜜里,想来便是这般滋味,果真是如蜜一样啊!”

    ……

    云雁回啃了半只瓜,又叫人把剩下的一半榨汁,正嗨着呢,公孙策过来推了推他,“我看人在装车,听说你要拉些西瓜进献给官家?”

    云雁回盯着自己的西瓜汁,心不在焉地道:“是啊,讨好一下官家。”

    公孙策:“那你有没有想好怎么说——万一官家一时好奇,去查这种子怎么来的?”

    云雁回:“……”

    对哦,他这些种子都是使团代购的,而大宋,明令禁止使臣代购……

    不去也就罢了,若是怼到人家眼皮底下,也太嚣张了吧?你让人家官家是管还是不管呢?

    云雁回哀嚎,“那到底送不送啊!万一官家知道我有好吃的不进献,会不会更生气啊!”

    第115章 瓜中第一

    云雁回自然不敢瞒着仁宗, 他的西瓜数量虽然不多,但也是要在汴京销售的,到时候若是被发现了,岂不是自讨苦吃。

    百密一疏,云雁回都没意识到这一茬, 毕竟以前是觉得天高皇帝远, 谁知道现在皇宫都进过了啊。

    云雁回仰天长叹一声, “没办法了,去忽悠一下吧……我还得请府尊帮忙,带我和西瓜一起入宫。”

    却说赵允初今日也来了,而且虽然没过来说话, 但是一直都在暗暗注意云雁回这边,他天生五官聪敏,这时走了过来,“雁哥儿, 你要进宫吗?”

    “是啊……”云雁回垂头丧气地说道, 把前因后果又给赵允初略微解释了一下。

    “那我带你去吧, 包府台政务缠身,不一定有时间立刻带你入宫。”

    云雁回一想


    [七五]大宋小吏 第30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