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七五]大宋小吏[七五]大宋小吏 第13节

[七五]大宋小吏 第13节(2/3)

作品:《[七五]大宋小吏

君自可去寻其他美食。”

    包拯只得勉强点了点头,又想到云雁回的办事能力,便更加可惜了。

    包拯在大相国寺住了三个月,每日便是与了然下下棋,谈谈诗,试一试云雁回那里的新奇菜品,或搜罗来的珍馐美食,不知不觉日子便过去了,竟是逍遥无比。

    直到一日,包拯又在与了然下棋之时,忽有当朝相公王芑来访。这相公并非后世的丈夫之意,本是专指宰相,但是渐渐的高官皆可尊称为相公。

    王芑乃是当朝首相,自然称得上相公,他的官职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字面意思就是领着中书省、门下省一起处理商量国事。但是权力没有以前的宰相大,只属于行政一把手,监察、军政与财政三方的权力分别归台谏(御史台+谏院)、枢密院和户部、盐铁、度支三司。

    不过总的来说,也还是一位牛叉人物。虽牛叉,也不止来过大相国寺一次两次。只是这一次格外不同,他一来,便盯着包拯直看,然后问及身份。

    包拯便将自己的来历说了个清楚,包括古怪的乌盆案。

    事实证明,老和尚了然的反应淡定了点,居然还信了包拯,这王相公是根本不信乌盆还能开口喊冤的。

    但是,他来大相国寺其实就是为了找包拯,盖因一段时间前官家做梦梦到一人面容,醒来后绘下,命人寻找。底下人寻访了许久,方才发现此人在大相国寺,于是有了王芑的大相国寺之行。

    王芑此行是为了帮官家找人,所以即便他不信,但是看包拯的确与龙图上的人一模一样,也只得将他带回相府,以待官家召见。

    王芑走了之后,云雁回也得到消息,一算正是了然说的三月之期。

    这下子云雁回炸了。

    靠,老和尚还真会算命。难怪以前非说他合了眼缘,非要收他做弟子,搞不好那时候就算到了,他到了大相国寺能给寺里增加收入。

    云雁回立刻杀到了然那里,逼他再给自己全家算一卦。

    了然无语良久,给云雁回卜了一卦,然后说道:“皆是有福之人,康顺安乐一生,只是雁哥儿你今年内好似有一劫啊!”

    云雁回没想到心血来潮算个卦也能被算出来有劫,立刻警惕地道:“什么劫?”

    “这个却不知道了,这一劫对你十分重要,但无性命之忧,只是对你的未来有很大影响。”因为没有性命之忧,所以了然看上去也不是很担心。

    “这样啊……”云雁回想了想,觉得说不定是桃花劫,那可不是对未来有很大影响么,别说,他还真挺招小娘子们喜欢的,“那我就随遇而安吧。”

    了然却是踟蹰了片刻,说道:“这样,过几日我们摆个礼,你正式拜到我门下,做我俗门弟子。”

    云雁回讶然,立刻明白了然此举可能就是因为他那个什么劫,了然现在不是普通和尚,两人若正式过了明路,做了师徒,想来对云雁回有一定庇护之用。

    这些年多亏了了然关照,既然他提出来这个要求,还是为了自己好,云雁回当然不会拒绝,当即便答应了,只是有些纠结,“我们家小宝也是您的弟子,还比我先入门,我若是过几日拜师,岂不是还成了小宝的师弟?总觉得有些不妥呢。”

    了然方才一心是云雁回的事,听他说来才想到这一点,也觉好笑,“不错,只是这也无法,入门有先后,你只能叫小宝师兄了。”

    “唉……”云雁回想了一下他们家的辈分,都不由得叹气。

    想想看吧,双宜比他大,但是他管双宜叫妹,双宜也时常哥哥弟弟的混叫。小宝比他小,该是喊他哥的,但是现在他得叫小宝师兄。这还不算上那个常常没大没小乱叫的郑凌……岂是一个乱字了得!

    ……

    过了三日,开封府便传来消息,包拯被王芑带去见了官家,不知如何奏对,竟取得了官家的信任,功名被恢复,还平步青云,升为开封府少尹,封阴阳学士。

    开封府少尹是个很不得了的位置了,明面上好像只是二把手,上面还有个开封府尹。但是,实际上开封府尹的担任者都是皇族,比如先皇真宗即位前就曾做过开封府尹。

    也正因为皇帝做过这个官,于是后来都不常设开封府尹的,开封府实际上的一把手,是少尹或者临时委派的官员,也就是“权知开封府事”。

    知为管理之意,权是权且,暂时,暂时管理开封府的事务。像欧阳修、范仲淹他们做开封府的老大时,都是权知开封府事。这么一个相当于首都市长的重要位置,坐上去其实就说明官家要重用了。

    包拯能够获得官家信任,一下子从一个小小的县长飞升到这个位置,年纪还如此轻,这是何等的不合理,金手指是如何的粗大?

    反正云雁回是很感动这种不合理的……

    包拯入主开封府后,还来大相国寺拜会了然了,再次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态度非但没有因为做了官而改变,反而更加亲热了,还特意感谢过当初了然、云雁回等人一再激励他,雪中送炭,铭感于心。

    做了现管的现官的朋友,不说包大大会徇私枉法,但是大相国寺日后与开封府进行各种事宜,肯定都能够轻松不少。

    云雁回还去打听了一下,发现人民果然是八卦的,没过多久,乌盆案都传到市井之中了,张山人那边还有弟子特意取材说这段案子来着。

    包拯这颇为拉风的“阴阳学士”之号也被说成了是因为官家知道他能通阴阳,善于审鬼,才特例赐了这两个字。

    一时之间,包拯也是成了东京城的名人,获得了比历任开封府最高领导都要高的关注度。

    ……

    不知不觉,今年的大相国寺国际美食节又要开始筹办了。

    经过今年的发展,大相国寺国际美食节已经成为了东京的标志之一,规模也是越来越大了。到了这一届,云雁回更是需要张贴告示,聘请临时工了。

    以前用自己寺里的僧人就够,但是规模一大,在某些技术性强的方面就不够了,毕竟寺里还有那么多产业需要维持运转,所以要临时聘请一些账房、文书之类的工作一段时间。

    初试是由节会办的其他同事来进行筛选,由各行会、中介推荐。到了复试,云雁回与几位核心成员一同考校,都是重要的职位,不得不慎而重之。

    此前,云雁回已经正式拜师了然门下,成了俗门弟子,现在和大家互称师兄弟是完全没毛病了。

    有师侄来通知云雁回去出席复试,他本是在看这届美食节的食单,一听,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去了做面试场所的禅院。

    云雁回和其他四位师兄坐在一排喝茶,面试者还没进来,一位师兄说道:“我方才在外面和那些考试的聊了一下,倒是有一个极为不错的,是个书生,虽然屡次落第,但我与他聊来,觉得还是很有些本事,只是时运不济。”

    “叫什么,若是不太差,待会儿随便聊一下,人品不错就录用了吧。”云雁回说着,喝了口茶。

    那师兄说道:“那极好,我已问过,此人复姓公孙名策。”

    “噗!!”云雁回一口茶喷得那师兄满脸。

    第53章 该来的迟早会来

    既然包青天都出现了, 那公孙策出现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云雁回在确认了这里不是真实的北宋之后,就明白迟早会有见到其他故事人物的一天了。

    只是云雁回并不熟知故事情节,甚至各种版本的影视剧、小说情节混杂,所以也不知道公孙策还会来大相国寺应聘。

    那师兄被云雁回喷了一脸水, 尚懵逼说:“师弟, 你听说过此人吗?你对他有意见?”

    “咳咳, 不好意思啊师兄,我一点意见也没有,我刚才就是嗓子发痒。”云雁回当然不能说听过,他连这个公孙策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呢, 忙拿袖子给师兄擦脸。

    师兄躲了过去,自己擦了脸,“别,你那擦桌子一样的动静, 再把我脸擦破了。算我倒霉。”

    云雁回嘿嘿笑了两声, 过了一会儿, 小沙弥唤外面等候面试的人进来,第一个便是公孙策。

    云雁回打量过去,这公孙策年纪也就是三十上下,身形清瘦,样貌斯文,温文尔雅,着窄衫,衣衫已经很旧了,可见有些落魄。

    公孙策对四位考官行了一礼,见到之前在外面与他交谈过的师兄有些惊讶,但是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自报家门。

    因为那位师兄和云雁回已经交流过可以录用公孙策了,所以其他人也只是随便了解了一下公孙策的经历。

    公孙策久考不中,本就备受打击,首都的食宿费用还贵,他身上钱财禁不起花销,于是不得不搁置下温书科考,上这儿做临时工赚点钱。他满腹经纶,还精通医术,算账也不在话下,来这里打工,自然是绰绰有余了。

    云雁回一声没吭,全程听别人和他交谈,只默默打量着。

    公孙策回答问题之时,也观察了一下屋内的四个人,两个人主问他,另一个在外面就聊过,剩下一个少年人,却是一句话都没说过,年纪又小,还没剃头,公孙策几乎要以为这是个来看热闹的了。

    直到最后,其他考官看向这个少年,问道:“雁哥儿,那我们便录用这位公孙先生了?”

    被称作雁哥儿的少年点了点头,仍是一句话未说,但得到他的首肯,其他人才在名册上记录了下来。公孙策顿时明白,这个少年是有决定权力的。

    得到了工作之后,让公孙策有些惊讶的是,这少年还亲自领着他出去了,路上就说了一句话,简短地介绍了一下自己叫云雁回,是俗门弟子。

    这工作是包吃包住的,按理说少年应该是带他去住宿的地方,可是对方一路把他带到了正堂,这里是住持居住的地方,又叫做方丈,正因此大家也用方丈代称住持。

    公孙策疑惑地看着他,“云小郎,我们怎到了正堂来?”

    “本是安排诸位住僧房,但是僧房人多,恐先生难以适应,倒是正堂清静,还有空房待客。”云雁回微微一笑,“先生才学渊博,满腹经纶,一定与家师聊得来,哦,家师就是此间住持,了然禅师。”

    云雁回想了半天,公孙策来了大相国寺,这不是注定他们要帮忙推动一下,让他和包拯这对黄金搭档回合吗?

    所以,想着包拯十分尊重了然,了然还有个神棍属性,干脆把公孙策弄到了然这里来,又在言语中暗示了一下。

    果然,公孙策一听最后一句,还以为有什么内情、

    他在民间就听说过,这位大相国寺的新住持了然禅师精通斗禅,有很多事迹流传成故事。而且有传言,住持俗家姓诸葛名遂,实乃诸葛孔明的后人,精通医卜。

    这么一位高人对自己宽容以待,公孙策当然是想了很多,便没有拒绝。

    云雁回把他带到包拯住过的那个房间,又对他说:“公孙先生,衣柜里有一些半新的衣物,是上一位客人留下的,你若不介意,就穿用吧。“

    公孙策两袖清风,来这里连个包袱也没有,就只剩下身上这一套旧衣服了。他也是坦荡之人,听云雁回这么说,也无窘迫,反而坦然道谢,“那就多谢小哥,也多谢上任屋中客了。”

    这些衣服其实就是包拯的,他在大相国寺住了三个月,突然被王芑叫走,衣服都没带走,后来直升开封府少尹,包兴回来收拾衣服,也没有全部带走,留了些旧裳,这时正好照顾了公孙策。

    因为公孙策也没什么行李需要安置,云雁回直接带他去找了然,到了然禅房外,自己先进去了。

    了然还在苦思冥想他的规范策略,之前几个月都和包拯下棋讲经去了,居然没做正事。这会儿看到云雁回进来,便放下笔,“怎么了?”

    “师父,最近不是在招工么,我们招到一位极有学问的先生,我见他不同俗流,就请他住到这里的禅房来了。”云雁回说道。

    “嗯,怎么个不同俗流?”了然颇为好奇,要知道,雁哥儿还没这么形容过人呢。

    云雁回:“您看看就知道了。”

    他到外间把公孙策带了进来,给双方介绍:“这是我师父上了下然禅师,”因为他现在已经正式拜师,所以言语间便有所避讳,为示尊敬以上下称,“这是公孙策公孙先生。”

    了然会相面,上下一看公孙策,便笑呵呵地道:“果然不同俗流。”

    公孙策一听,便误会了,还真以为云雁回之前是奉了然之命厚待自己,他正是落魄之时,得人看重,自然心中感激,一礼道:“不敢当,策不过一落第书生。”

    了然请公孙策坐了,与他交谈了一番,也确认了云雁回的话。

    公孙策正感激着了然,无意间看到他纸上写的字,便指了指道:“请恕学生冒昧,方丈这是在计划整顿寺中风气?”

    了然点了点头,说道:“我大宋以前佛门历经数次法难,到了开国之后,对佛门也多有约束。今时今日,我寺中僧人更是满脑子经营生意,酒色财气,我有意整顿,又怕矫枉过正,适得其反,正苦于尺度。”

    了然说着,还看了一眼云雁回,“唉,我这弟子抓的正是寺里的经营,若叫他出主意,想必是出得了,却叫他得罪了其他僧众。”

    云雁回在一旁听着,抬手拱了拱,“多谢师父放我一马。”

    公孙策听了,自告奋勇道:“学生如今既在寺中供职,愿为方丈分忧。”

    了然心动,将自己草拟的条款给了公孙策,请他看看如何精确尺度。

    公孙策过目一遍,然后不假思索提笔修改,改完之后再呈给了然。

    了然看过之后,又给云雁回。云雁回接过看了看,连连点头,“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寺院的世俗化与经营是大宋社会的趋势,不可改变,一有了钱,很多事情又容易变质。所以要想改善寺内风气,当然还是从根本入手。

    建立一个僧人的信誉制度,凡是有过不良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僧人,则要对其私自经营的行为加以制止,以观后效。

    按理说寺院做生意是寺院的集体收入,僧人是不能有私产的,也等于不能私自经商,可以说现在做生意的和尚其实都违反了戒律清规,如果寺院要抓,绝对站得住脚。

    公孙策将这个度把握得也十分精准,不会太严苛,又不会让人觉得不痛不痒,若是想继续赚钱,那就要守好自己的道德品格。至于连钱都赚不到还想做坏和尚的,就更不必说了。

    公孙策是个文人,将了然的文字梳理一遍后,十分精辟、精准地表达了含义。

    云雁回连连点头,想了想制度清晰他日后也不会难做,寺里可是给大家机会的,于是摸笔在后面又添了一条:该条例最终解释权归方丈所有。

    公孙策和了然探头看清楚了这一条,都指点着云雁回失笑,三个人之间的气氛一下子亲近起来了。

    云雁回又邀请公孙策一起在这里吃饭,他今天正打算给了然做一顿斋饭,公孙策答应了,因今日从原住处过来,风尘沾身,便先去洗刷一下,换一身衣服。

    公孙策回房整理时,云雁回就和了然讨论公孙策的表现。

    了然


    [七五]大宋小吏 第13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