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千年·君臣千年·君臣 第93节

千年·君臣 第93节(1/3)

作品:《千年·君臣

    以前潘安在他身边随叫随到,朱允炆根本不知道珍惜,知道他离开自己投入李景隆麾下,他才尝到对一个人牵肠挂肚的滋味。后来潘安的死讯传来,朱允炆感觉像是天都塌了一样,追悔莫及,却也回天乏术。现在应天城将破,朱允炆固然可以从皇宫的密道逃走,可是逃出去以后呢?是找个寺庙从此古佛青灯不问世事?还是在朱棣的追杀下躲躲藏藏过一辈子?

    “季公公,你带皇后和皇子公主们走吧。”朱允炆十分平静地站起身,“四皇叔要的只是我的命,只要我死在这里,他就不会再去追你们。”

    “皇上……”老太监涕泪横流。

    “别再叫我‘皇上’了。我根本不是朱标的儿子,也不是先皇的孙子,这天下从来就不该属于我。”朱允炆不理会目瞪口呆的老太监,扔了案几上台灯的灯罩,用里面的蜡烛点燃柱子上垂下的杏黄色帷幔,“四皇叔,这么多年来欠你的,我现在就还你。”

    大红色柱子上金黄色的盘龙在火焰中熠熠生辉,格外好看,朱允炆就在那里欣赏这难得的美景,没注意到老太监的离去,没注意到在他身边哭哭啼啼一心要殉夫的马皇后,没注意到大火大已经封阻了他所有的退路,满眼只有柱子上仿佛活过来一样的金龙雕饰。那条龙那么大,那么金光灿烂,让人无法逼视。朱允炆也曾以为自己能像那条盘踞在柱子上的龙一样高高在上,俯视人间的一切,可不是他的终究不会属于他,虽然做了一场皇帝梦,最后还是狠狠地从宝座上摔下来,还要为他曾经的野心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滚滚浓烟模糊了朱允炆的视线,灼热的空气让每一次呼吸都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幸好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很久。所有的痛苦一下子全部消失的感觉真是无比的畅快。朱允炆感到自己似乎摆脱沉重的肉体飞上天空,然后被人温柔地背在背上,熟悉的厚实脊背和清爽气息几乎要让他落下泪来:“潘安?”

    潘安顾不上答话,背着朱允炆健步如飞。

    “我死了?”朱允炆看到应天的皇宫在自己脚下熊熊燃烧,“你成了阴间的鬼差,来接我吗?”

    “皇上,别说话了,我们得趁着天兵天将来以前赶紧走。”潘安背着朱允炆和两外两个陌生的鬼魂汇合,然后一起躲避身穿金甲的天兵天将往外逃。

    感觉到气氛不太对,朱允炆不敢再多嘴,甚至都不敢再多问一句和他们在一起的两个鬼魂到底是什么人,直到逃出了天兵天将的包围,才敢问出心中的困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燕王妃是神仙下凡,而且是个地位很高的神,他被你害死,现在整个天庭都在追杀你,一旦被他们抓住,就是魂飞魄散。”虽然逃离了包围,潘安还是背着朱允炆,“不过请皇上放心,虽然不能再入轮回,只要有小人在,一定会护你周全。”

    “难道我们要永远这么逃亡下去?”朱允炆把脸埋进潘安的头发,“我是自作孽不可活,可是你呢?你又没有得罪什么大仙,何苦陪我?”

    “我……”潘安不知如何回答。

    “他看上你了,就算和你逃亡到天荒地老也是甘之如饴。”和他们在一起的陌生鬼魂一边说,一边用欲说还休的眼神看了一眼另一个陌生鬼魂,“和某个傻子一样,为了救我,自己放弃再世为人的机会不算,还闯进十八层地狱抢我出来,带着我逃亡至今。”

    另一个鬼魂真的笑得像个傻子。

    “他们是谁?”朱允炆伏在潘安耳边悄悄地问。

    “杨广和宇文化及。”

    杨广?宇文化及?姓杨名广还可能有同名同姓的人,可是宇文化及应该不会有第二个,那么和宇文化及在一起的杨广就是……“隋炀帝?”

    “李渊和李世民那对乱臣贼子在史书上把我编排得挺不堪吧?”杨广笑得豁然,“李世民那小子自己就是商纣转世,还好意思编排我……”

    “你人都死了,还能把他怎么样?”宇文化及调笑道。

    “我不是皇帝,你就敢这么对我说话了?”杨广一把揪过宇文化及的脖子,“信不信今晚‘朕’夹死你……”

    “好啊,”宇文化及依然嬉皮笑脸,“我们不妨试试是你先夹死我,还是我先捅死你。”

    那边杨广和宇文化及打情骂俏,全然忘了彼此都是已经没法再死第二次的鬼魂。朱允炆没心思继续听下去,伏在潘安耳边:“你到底看上我什么了?我这样对你,你还来救我,甚至连轮回的机会都放弃。我现在只是个孤魂野鬼,还是个受天庭通缉的鬼魂,只能给你无数的麻烦,你何苦?”

    “是啊,何苦?”潘安苦笑,“我也不知道自己看上你什么了,只知道没有你在身边的日子生不如死,自己都觉得自己是鬼迷了心窍,可还是来了……”

    “现在是真的‘鬼’迷心窍了。”朱允炆搂紧潘安的脖子,“要是你哪天厌倦我了,把我送去阴司吧。你战死以后我才知道,没有你的日子也一样生不如死,如果连你都不要我,还不如干脆魂飞魄散算了。”

    *****

    皇宫燃起熊熊大火,在应天城外都看得见。皇帝自焚而死,少数坚持到最后的忠君派终于放弃了最后的希望,让朱棣入城。皇宫的火太大,根本无法扑灭,等朱棣能进去时,朱允炆已经成了一具焦黑的尸体。

    看到连龙袍一起烧成黑炭的朱允炆,朱棣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他倒是聪明。”知道如果落入朱棣手中,死状必定比现在更凄惨万备,所以先纵火自焚了。

    一切都结束了。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不再需要父母随时看护左右,如今大仇得报,朱棣可以放心地抛下俗世去找白鲤了。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个一个地抱过三个儿子,甚至都等不及先回北平和女儿们道个别,就要去找叶咏乐。朱高煦和朱高燧都觉得发觉朱棣的样子有些不对,想抓住他,唯有朱高炽始终盯着朱允炆焦黑的尸体沉默不语,对朱棣的拥抱没什么回应,等到朱棣放开了朱高煦和朱高燧,突然语出惊人:“好一招金蝉脱壳。”

    “你说什么?”朱棣闻言回过头。

    “皇帝会是个阉人吗?”朱高炽用第三层下巴指了指尸体j□j,“皇宫里肯定有密道,找个小太监穿上龙袍,再让真正的皇后殉葬,然后一把火把一切都烧得面目全非,让所有人都以为朱允炆已经死了。真是高明。可惜百密一疏……”

    “朱允炆没死……”朱棣三步并作两步走回来,发现穿龙袍的尸体果然如朱高炽所言,怒火重新烧了起来,摘下尸体上唯一还勉强算是完好的皇冠,按在自己头上,“传朕旨意,先皇朱允炆乃是皇太后吕氏与姘夫所生,并非皇室血脉。窃国之罪不可饶恕,哪怕搜遍整个大明国也要将他找出来,朕要将他碎尸万段!”

    三个儿子和诸将轰然领命,朱高煦在跪下时注意到朱高炽脚下有些黑色的污迹。

    朱高炽见朱高煦盯着自己的鞋,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在裤管上偷偷擦了擦。

    “那确实是朱允炆的尸体?”朱高煦压低声音问。

    朱高炽用几乎看不出的幅度点了点头。

    “你至于吗?”虽然朱高煦也痛恨朱允炆害死叶咏乐,现在人都烧成焦炭了,朱高炽还去人家裤裆里踩一脚……

    “看不出来爹想跟娘一起去吗?他要是真的走了,谁能镇得住现在的烂摊子?你还是我?”

    “所以你就……”

    “难道你想得出更好的办法?”朱高炽突然摸了摸自己的脸,“我最近是不是瘦了?”

    “是。”朱高煦又加上一句,“帅了很多。”

    朱高炽却没有半点欣喜之色,反而忧心忡忡:“得赶紧胖回来。”前一阵子朱高炽为朱棣的靖难之役劳心劳力,清减了不少,原本被满脸肥肉挤得有些变形的五官越来越显露出酷似叶咏乐的线条,同时朱棣看他的眼神也开始奇怪起来。现在靖难结束了,朱高炽得赶紧把丢失的肥肉都补回来,免得哪一天朱棣把他当成叶咏乐,一时情难自已就……朱高炽可不想被自己的亲爹强*暴。

    *****

    朱允炆自焚,朱棣登基,一上来就是以雷霆手段镇压前朝遗臣——齐泰族灭;黄子澄处以磔刑,族人不论老少一律斩首,姻亲全部充军;方孝孺持节不屈、不愿起草朱棣的登基诏书,朱棣下令将他的十族逮捕,一个一个地在他面前处死——不过如果方孝孺知道了朱允炆真正的身世,发现自己其实是在维护一个鱼目混珠的外姓人,阻止真正的皇室血脉继承朱元璋的皇位,只怕会自请灭十一族;兵部尚书铁铉遭磔刑;户部侍郎卓敬遭斩首,灭三族;礼部尚书陈迪之子凤山、丹山等六人遭磔刑,朱棣逼着他将自己儿子的肉吃下去,然后才凌迟处死,宗亲七百八十人被谪戍边;刑部尚书暴昭不屈,朱棣先去其齿,次断手足,暴昭骂声犹不绝,至断颈乃死;左佥都御史景清,因被文帝任为北平参议,调查过燕王动静,谋刺朱棣未果,被抉其齿,然而他且抉且骂,含血喷了朱棣一身,朱棣令剥其皮,碎磔其骨肉于长安门外;右副都御使练子宁,逮后对朱棣语不逊,被朱棣断其舌,磔死,宗族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之亲被抄灭戍远方者又数百人;右副都御使茅大方,曾写诗给朱棣的姐夫梅殷,表示了和朱棣抗争到底的决心,朱棣即位后捕茅大方至南京,连同茅子顺童、道秦、文生同时处死;大理寺卿相胡闰,穿着孝衣哭着去见朱棣,以示对朱允炆的怀念。朱棣令换衣,死活不肯,朱棣令力士以铁瓜打落其齿,又将他缢杀,还用灰蠡水浸泡其尸,剥下皮,挂在武动坊;监察御使高翔,着孝服见朱棣,朱棣怒杀之,籍灭其家产,同族处死,亲戚戍边,对租赁高翔家田产的人,还格外加税,让租佃户世代痛骂高翔;……新登基的朱棣就像是一个年轻的朱元璋,而且身边还没有善良的马秀英劝诫,更加残忍得令人发指。

    朱高炽原本指望朱棣能收拾朱允炆死后留下的烂摊子,不过现在看来,朱棣的铁血手腕确实能暂时震慑住朝臣,但是防人之口甚于防川,朱棣如此残杀建文忠臣,尤其是灭了天下读书人唯其马首是瞻的方孝孺十族,留下的恶名只怕会让天下读书人避之如虎,对以后选拔贤才治理国家都是大大地不利。每次看到朱棣大开杀戒,朱高炽都忍不住想如果叶咏乐还在,时局会不会好些?

    登基后,朱棣追封先燕王妃叶氏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下令做一套男装式样的皇后朝服烧给他,日日夜夜沉浸在失去心爱之人的痛苦中。新皇帝要充实后宫,朱高炽帮他搜尽天下美人,专挑眉眼间有些像叶咏乐的,希望能多少安抚一些朱棣的痛苦。朱棣一度沉浸于温柔乡中,屠杀朝臣的事也略有收敛,一年后,惠妃张氏生了常宁公主。朱高炽小小地松了一口气,以为小妹妹的出生或许能让朱棣快乐一些,可是看到刚出生的女儿,朱棣却是大叫着“咏乐,我没有对你不忠”,生生掐死了惠妃,要不是朱高炽立刻让人抱走常宁公主,以后一直托养在朱高燧的赵王府直到出嫁,只怕她也同样会遭朱棣毒手。之后朱棣对选秀、各国进贡的美女来者不拒,却不临幸其中的任何一个,只是把她们全部扔在后宫守活寡,哪怕后宫出现“皇帝不能人道”的谣言,他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大开杀戒以堵悠悠之口,而不是找个女人证明自己的身体没有任何隐疾。

    后世的皇帝会根据自己喜好来改史书,不论是朱氏后人觉得有个男皇后丢脸,还是天下易主后新皇帝不愿让后人知道前朝皇帝都是真龙血脉,叶咏乐这个“龙后”的存在恐怕都会被抹杀。朱棣无法阻止后世之人篡改史书,干脆以爱人的名字“咏乐”为年号,用无数的丰功伟绩把自己和爱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建立内阁制度、迁都北平、造紫禁城、完善经济制度、修编《永乐大典》、数次御驾亲征……虽然因为典礼官官听错,把新皇帝钦定的年号“咏乐”写成了“永乐”,朱棣的丰功伟绩依然让天上诸神动容。有一次皇帝祭天,玉皇大帝派下神使,亲口许诺在朱棣死后封神。朱棣却对此兴趣了了,只关心朱允炆的下落,可是连阴司都不知道朱允炆的鬼魂去了什么地方。

    中原的神仙只管中原,如果朱允炆跑到神州大地之外的地方,他们自然找不到。但是朱棣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封马三保为三宝太监,赐名郑和,命他七下西洋,名义上是宣扬大明国国威,实则是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把朱允炆找出来,朱棣一定要亲手用最残忍的方法将他处死。

    朱棣在位期间,郑和船队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史载永乐大帝朱棣“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却没有人知道有一次郑和回到大明国,向朱棣述说一路所见所闻,讲到爪哇国国王见郑和带来的礼物上都有“永乐”字样,问郑和“永乐”是不是他们的皇帝的名字。郑和是把这件事当笑话讲,朱棣当面不动声色,但是在回到寝宫后,皇长孙朱瞻基亲眼看到仿佛泥塑偶像一般无血无泪的皇祖父抱着皇祖母的遗物痛哭失声。

    作者有话要说:  以上历史资料主要参考自商传《朱棣传》、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第五十二章 始

    朱允炆千真万确已经烧死在应天的皇宫废墟中,他的灵魂被潘安救走,尽管朱棣恨不得将整个大明国掘地三尺,又派郑和找遍了化外之地,一直找到他年老体衰、心力交瘁、最后以六十五岁高龄病死在第六次御驾亲征的途中,都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史赞朱棣:“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原本朱高炽继位后尊谥朱棣为“体天弘通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帝号“太宗”,后来到了嘉靖十七年,朱棣的六代孙明世宗朱厚熜觉得“太宗”还不足以表现朱棣的丰功伟绩,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帝号“成祖”,将他与开国皇帝朱元璋相提并论——推翻前朝统治建立大明国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让大明国真正成为一个伟大王朝的却是明成祖朱棣。

    如此伟大的皇帝,自然应该在天上占一个星宿,这一次红莲的魂魄是被神使请上凌霄宝殿受封为神。封神典礼和封王典礼差不多,玉皇大帝和西王母高高在上地坐着,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各按官位列队两旁,司仪口若悬河地论述红莲生生世世的丰功伟绩,红莲却和在人间受封为王爷时一样兴趣了了,如果不是在场的任何一个神仙随便动动手指就叫他魂飞魄散,他一定立刻就把那个啰嗦的司仪从九重天扔下去,免得这说起话来没完没了的家伙耽搁他去找白鲤。

    好不容易等到司仪说完,要红莲上前受封,红莲却止步不前:“白鲤呢?”

    “父神身份尊贵,岂是尔等小……仙想见就能见的?”听到红莲敢对父亲直呼其名,灵宝天尊差点一句“妖孽”冲口而出,好不容易才维持住天界至尊的架子,“红莲,你本是妖孽,经历万年修行,又在人间受尽生老病死之苦,才能有今日正果,当好好珍惜。”

    “做神仙的代价就是再也见不到白


    千年·君臣 第93节(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