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节(1/2)
作品:《朕与将军解战袍》
跪倒在地,任周围人怎么拉也不起来,朝着皇宫的方向深深叩首了一炷香的时间,这才伏地泣声道:
“老臣……拜别陛下!”
唐颂走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幼主年少,宗策独揽大权,和宋千帆作为辅政大臣,撑起了殷祝离开后隐隐出现动荡之势的大夏。
周边蠢蠢欲动的小国在挨了几发神机的炮火后,顿时一个比一个老实,也明白了就算大夏的皇帝年幼,但身边的这些辅政大臣可都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
尤其是宗策。
在周边国家看来,此人靠着军功和恩宠上位,被阁老弹劾谋逆,却依然能博取皇帝的信任,全身而退,后来更是让病重的大夏皇帝下遗诏任命他为朝中第一人,扶持新帝登基。
从一介御前侍卫,到与君王比肩,此中心机,不可谓不深!
再阴谋论一些,搞不好就连这次皇帝的死,也是宗策暗中动了什么手脚。
不仅是这些小国,就连大夏朝廷内部,也有不少人是这么想的。
证据就是陛下抬棺下葬那日,在满朝文武都痛哭失声的时候,独宗策一人立于帝陵满山青松前,神情寂淡,甚至还有功夫盯着那路边野花丛上停留的蝴蝶发呆。
他也因此被不少人在私下谤议“无心无肺”,辜负了陛下对他的一腔真心。
宋千帆将朝中这些风声告诉了坐在对面的男人,宗策淡淡地听着,不置可否,似乎全然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如何。
他饮下杯中最后一口茶,起身道:“我先回去了。”
“不再多留一会儿吗?”宋千帆慌忙起身,好言挽留道,“天色还早,这两天朝中无甚大事,就算赶着回宫批折子,也不必这么着急吧。”
王夫人从外面走进来,也跟着自家夫君一起劝道:“家父正好差人送来一批上好的大闸蟹,宗大人不如留下一起用个饭?难得中秋佳节,大家一起聚一聚热闹热闹也好……”
话说到一半,注意到宋千帆在拼命给她使眼色,自知失言的王夫人赶紧闭上嘴巴,冲宗策尴尬一笑。
宗策明白他们夫妻俩的好意。不过……
“不必了,”他说,“阿略还在家等我。你们慢用,在下就先告辞了。”
目送着宗策坐上马车,朝着皇宫方向驶去,王夫人蹙着眉,担忧问道:“你说,他这状态,究竟是算好,还是不好呢?”
宋千帆沉默许久,摇头道:“我也看不清了。”
车轮滚滚,碾过青石板路。
马车最终停在了卢及的那间旧宅前。
宗略这段时间一直不在旧都,立夏那日,他就出发去了卢及的故乡,说要为对方扫墓,带走了大部分下人。
宗策平时一般还睡在御书房,也很少来这里,今日过节,他便让府上的人都放了假,自己则钻进后厨,点火烧水。
他先给自己煮了一碗面条,又走到地窖里,从弥漫着寒气的冰桶中捞起了一个饺子,一齐下进了汤里。
弥漫的白雾升腾而起,宗策端着这碗只有一个饺子的清水面条,有条不紊地坐在了院中的石凳上。
烛火昏暗,月明星稀。
宗策捏着筷子,搅了搅那碗面条。
夜空中金黄的圆月让他的眼神微微恍惚,直到夏日清风送来一阵花香,方才回过神来。
卢及养的这些花,品种都很珍贵,放眼整个大夏都难得一见。
他不常来,日常就由宗略负责照料这些花花草草,宗策一直觉得他不会园艺,谁知春季一到,满院芬芳更胜从前,引得蝴蝶蜜蜂翩飞,乍一看,还以为是误入了某处桃源仙踪。
那日宗略叫人给他带话,说院里花开了,可以来看看时,宗策满脑子只有一句诗: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他垂下眼眸,又搅了搅面条,低头囫囵吃了一大口。
连面带汤地喝完,碗里只剩下了一个被冻得有些变形的饺子。
宗策知道这不是那人亲手包的,可那一日,殷祝说的每一句话都反反复复地回荡在他的脑海之中,满朝文武都含泪吃完了陛下最后的恩赐,唯有宗策舍不得吃这顿饺子,叫人把他的份冻了起来。
这是殷祝走后的第一个中秋团圆日,宗策决定允许自己尝一个,就当是那人还在,吩咐御厨给自己下的好了。
他用筷子夹起那枚圆滚滚的饺子,放进嘴里。
刚咬了一口,就吐了出
第21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