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当牛郎 第5节(1/2)
作品:《我不要当牛郎》
这生产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销售的问题了。
此时陈烨就想到了,他那个好像“停业”很久的网店了。遂向村长表示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网店在网上卖,再让村长找人看能不能在市里及周边的县城联系一下客户。
然后就是全村总动员纷纷发动力量联系销路了。
在陈烨这边,他赶回家,打开自己久未登录的网店,把店名和销售类别进行了更改和调整。那边生产还未正式启动,他这边已经通过网店在网上打出了“纯天然”农家自制水果罐头和果酱的广告。并把自己之前做好的成品拍了照片挂到网店里。之后他又重新自己做了一次,并把整个过程也给照了下来,也发到网上进行宣传。等到设备齐备正式生产以后,他就第一时间把成品挂上了网店。
陈烨能做到基本都做了,接下来对于他来说,只能是坐等客户上门了。好像还颇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
刚开始销售并不理想,很有点乏人问津的味道。陈烨也有点急了。他在一些相关论坛留言推荐,在网店里又搞了付邮试用等一系列的促销活动,这销路居然还真的渐渐打开了。
在这期间,有人来了村子,说是要收购橘子,村长招待时一打听才知道人家也是看到了前段时间陈烨在网上的求助留言赶过来的。人家是一家新成立的饮料公司。就在临市。最后人家产大气粗,直接把剩下的橘子和最后一批橘子瓤都收走了。收购价格也算公道。
这么一算,今年林家村各家的收入和往年相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减少的不多。
村民们都得了实惠,大家心里都清楚,在这些事上,陈烨可是出了大力了。人们对陈烨都是心存感激的。
自此,陈烨既孩子们之后,在全村人心中的好感度都刷到了满格。可喜可贺啊。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自从陈烨的农产品小网店开张以后,在卖果酱的过程中,陈烨在和客户的交流之中,很多客户都会问他他们这店里怎么不卖那些个其他的农家货,比如新大米啊,花生玉米什么的,再就是像山货、手工粉条等等等。刚开始陈烨都没怎么在意,都是直接回复没有了事,但等问的人多了以后,又在他所在的购物网站上逛了逛几家比较出名的销售农家自制产品的网店,寻思了几天就开始意动了。
陈烨直接联系村长,让其问问村里面的各家有没有人愿意把家里多余的存粮、储备的各种山货,甚至是自制的咸菜都可以交给他,放到他的网店里,试着往外卖卖看。如果卖不出去就算了,如果卖出去了,也算是给家里赚点打酱油醋的零花钱。
因为之前有了卖果酱的先例,大家在听到村长的宣传之后,出于对陈烨的感激和信任几乎各家都拿出了一些农产品给陈烨。农家的东西都是散装的,还好之前包果酱的包装机一直没有还回去,现在就被陈烨征用了,用来给那些村民交给他的新花生、粗磨面、萝卜干、干蘑菇等进行分装了。
陈烨的网店由于产品都是纯天然,完全经得起考验,渐渐地口碑就有了,然后人气和销量也就逐渐起来了。到了后来,陈烨每天都在分装、打包、回复咨询和往镇上的快递公司送包裹之间打转。原本一个帮助村民的兼职却严重占用了他的太多时间,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文章更新。
陈烨一看无法,就在林家村里找了一位帮工。林正东,是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当年刚刚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家里也没打算让他复读,本是暑假里就跟着哥哥出去打工了,却没想到在工地上受了伤,虽然不太严重,但家里人还是心疼小儿子,就让他直接回家休养了。一养两个多月,伤好以后也进了冬月,每天呆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做。
林正东,文化程度在村里算不错,头脑也灵活,为人据说也本分,电脑操作什么也完全没有问题,在陈烨带了几天后就完全上手了。
陈烨也没想到林正东上手这么快,几乎所有活,除了开车往外送包裹意外,他就全甩给了对方,自己只负责隔两天开着车往外送一次打包好的包裹就可以了。
林正东每天都是早上就到陈烨家来,陈烨专门给网店重新配置了一台台式机,就放在一楼的屋子里,林正东每天就在那里上班。
因为是农家孩子,养鸡种菜的事情都是会做的。在他上班没多久之后,陈烨就发现了这一点,又很狡猾地把人家涉世未深的老实孩子给“坑”了去帮他照顾他家里的鸡和菜地。这甩手掌柜的小日子不要过得太逍遥了。
一旦日子稳定下来,这时间就会过得非常的快。转眼两年过去了。期间陈烨一直窝在他的小山庄里过着惬意的生活,只是排除每隔段日子偶尔想起赵大少时情绪略微低落。
当然了生活不可能一直这么一成不变的继续下去,总会发生一点什么让咱们的剧情往下走下去。
在这一天,陈烨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他的网站编辑打来的。
这两年间,陈烨改变风格后,创作激情居然被激发了起来,随着第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就突破了百万字大关以后,他就连续写了五六部都算是“卖座”的小说。因为刻意回避感情细节,基本形成了他热血文的文风,这些小说都是发表在文学网站的主站上的,而之前他写得那些耽美怎么只是该网站的副站。这两类小说的读者数量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他的收入比之前几乎翻了两三倍,由此可见,腐 女腐 男时至今日还是属于小众。
自从他的文章受欢迎以后,和编辑的联系一下子就多了起来,而且多半还都是对方主动联系他安排上架打榜什么的。往常他和编辑虽然互留了电话,但是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联系还是以网络为主的,像今天这样的电话直接联系的确不多。
而今天的这个电话的内容让陈烨狠狠吃了一惊。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七章
居然有人要把他的一篇文章改变成电影了!!!
这个消息让一直很淡然的陈烨激动不已。截止到目前,他的小说已经签约出版了一部,现在另一部正在出版过程中,而今天一个更大的惊喜居然就这么砸到了他的头上。是的,是惊喜,陈烨居然都有些惶恐了。在他的认知里,小说出版成纸质书这说明自己的读者喜欢自己的小说文笔故事,这也还在小说阅读的正常范围内,只是扩展了一下阅读方式而已。
而现在是改变成电影!这完全是跨越领域了好不好。一种被圈外人认同的自豪感让陈烨几乎都要找不着北了。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的文章被肯定了,是有价值的。他的文章不再只是“肤浅”的阅读消遣之物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了编辑肯定的答复之后。陈烨就开始忐忑起来。
虽然他已经写了很多年的小说了,但他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不是中文系,完全自学成才),他的内心十分清楚,在他的文里错字错词错误的语法肯定不少,只是托了网络文学的福,一般看网文的读者都不太计较这些。
可是现在要想拍电影,就必须把小说改编成剧本,这点常识他还是清楚的。
不过他只写过网络小说,对写或改编剧本完全不在行,在进一步通过编辑和电影投资方联系之后,对方显然也考虑到陈烨的实际情况决定找了一位资深的专业编剧来操刀剧本。而陈烨也给自己争取了福利,就是以原着作者的身份协助剧本的改编。
因为剧本的写作方式和普通小说是不太一样的,陈烨准备趁着工作之便悄悄地“偷”师,向专业人士学习一下电影剧本是怎么写成的。老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嘛。
投资方找的编剧姓陈,叫陈一铎,做编剧这一行已经十几年了,在行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过人家虽然答应接活了,但是人家是在自己家里工作,而陈一铎的家在京城,陈烨要是想协(tou)助(shi)就势必要自己去京城了。
陈烨可以说两辈子都还没去过京城,上辈子的他因为某些原因是个“死宅”,而这辈子的他在“宅”这一属性上也好不到那里去。考虑良久,陈烨决定自己去京城“协助”工作。同时他也决定趁着这次机会好好旅游一下,一方面长长见识,一方面权当奖励自己了。
准备去京城前,陈烨先后找到林长运和村长将自己的房子和地都托付了对方,其实,之前他的地都是林长运在照看,他这个“地主”几乎是完全没操什么心的。只是现在要离开一段时间,还是再正式拜托一下比较好,显得他郑重不是。安顿好家里的事宜,陈烨就买火车票北上了。他们那里只有连港有机场但航班不多,要是去京城远没有做火车方便。
到了京城之后,陈烨住进了由投资方提供的房子,房子是个大开间的小户型的电梯公寓,有厨房卫生间,装修家具齐备,陈烨拎包入住即可。公寓离陈编剧的家不远,坐地铁只要三站。在陈烨参观完自己今后一个多月将要生活居住的环境后,真心感谢投资方,这住宿条件在京城里绝对算不错了。看来这次的投资方的确是财大气粗了。
在刚刚安顿下来后,投资方就安排陈烨与陈编剧见面。说老实话,第一次见面对于双方来说并不算河蟹。科班出身的陈编剧一直都是看不上陈烨他们这种只在网络上写文的写手的,认为这些人严重缺乏文学修养、写作技巧,完全是靠匪夷所思狗血满盆的故事情节取悦读者的。而对于陈烨,来之前他是满怀求知请教之心的,可是当面对到陈编剧的冷脸之后,求知热情差点就被浇灭了。
还好只是差点浇灭,并没有完全浇灭。陈烨发挥了自己的锲而不舍地求知热情,从第一次见面之后就天天往陈编剧家跑,想用行动感化对方。
解除时间长了,陈烨了解到陈编剧大约四十岁左右,妻子居然是个现役军官,因为工作关系夫妻二人长期两地分居,而他们唯一的女儿绝对算得上天才少女,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收到了m国着名大学的录取通知,现在正在国外接受大学教育。所以,陈老师(从见面开始陈烨就这么叫陈编剧,开始人家不甩陈烨,时间长了也就默许了)目前是单身一个人居住。
一般独居的男人都生活上都很随(la)意(ta),陈老师也是如此。吃饭基本靠外卖,洗衣打扫全部靠钟点工。等到陈烨来的次数多了之后,陈老师自己私下里点头,他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好几个百分点。
陈烨做的饭味道虽然比不上外面大饭店的,但家常菜的味道是最吃不腻的。而且之后有陈烨的日子,陈老师节省了一笔请钟点工的费用,且质量完全达标。陈老师表示很满意。先不说作为网络写手这一“先天缺点”,陈烨这个小伙子人还是不错的。
在通过不懈努力之后,陈烨终于和陈老师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亲,你不认为说成是主仆关系更贴切一些吗?)
在跟着陈老师学(棒)习(yong)期间,陈烨在陈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认识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决心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学习充实一下自己。陈老师就向他推荐了不少书让他抽出时间好好看看,并且让他到京城的几所大学听听旁听一些写作相关的课程,这些对于作为写手的陈烨来说是提高自身水平的必要之举。
在一个半月之后,陈烨离开京城回家的时候,他感觉自己这一次的京城之行收获颇丰。结交到一位专业编剧老师,在陈老师的指导之下不仅学习了电影剧本的编写技巧,自身的写作水平也是提升很多,眼界和知识面都拓宽了。他相信今后的他的写作之路将会更加顺畅,他有信心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作品能被那些真正的“作家”的认可。
如果只经历了以上的事情,陈烨的京城之行绝对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顺利的行程了。只是其中出现了一点小插曲。让陈烨的心湖泛起了阵阵涟漪。
在京城,陈烨无意间这一生,第三次遇见了赵家越赵大少。不过那只是个远远的身影,对方仍然英俊不凡,完美演绎着什么叫做钻石单身汉。只是在看到那人身边环绕着的人时,那人影让陈烨眼圈发红。
陈烨很快收回自己的目光,他告诉自己,不去看,不去想,就不会难受了。自己不是早就很清楚了吗?本就是两个世界里的人,之前的相遇对自己完全是“偷”来的,已经该庆幸了。不要奢望其他不现实的了。而视线另一端的赵大少当时是完全不知道在马路的对面有一个他曾经的chuang伴曾深深地注视过他。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在陈烨回家之前,剧本就基本改好了,陈老师说了之后只需要交给导演后,看导演是不是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提议。
在回了农庄之后,陈烨就从陈编剧那里得知电影的导演已经确定了,他们改编的剧本导演那里已经通过了,随后导演就开始为角色选演员。
陈烨的小说改编的这个剧本应该算是个警匪片。大概的剧情是,刚刚从警官大学毕业的主角小东,被分到了n城市局刑警队当一名帅气的刑警。但刚刚接触社会热血上头对于周围一切不合理事情直言不畏的他很快就被排挤,不到一年就从刑警变成了片警,最后更是被发配到了n城所辖的某县之下的一个镇当了一名缉毒警。
因为该县位于国境线上,一直是境外往国内偷运毒品入境的“黄金线”。而在该县的缉毒警工作绝对是最危险最不受人待见的工作岗位了。但小东此时仍然么有被彻底打击到,热血满怀,欣然到岗。
不过现实中的缉毒警,他的新同事们给他的第一感觉非常差。这些哪里是人民警察啊,个顶个的都像犯罪分子。因为作为缉毒警是基本不穿警服的,人人都很随便,这样才能更好的展开工作。
新到的小东,一时无法让自己完全转变思想观念,和同事们显得格格不入,工作中经常矛盾不断,小东都想着是不是想办法给自己重新调动个岗位了。
结果在这个时候出事情了,由于小东的“业务”不熟练原因,他们在一次出任务中,小东不小心让毒贩发现了他们的行迹,同组的老同事大周,为了掩护他被毒贩抓住了,等队长等人将人就回来时,大周不仅断了一条腿,少了一只手,还被迫染上了很重的毒瘾。整个人几乎被毁了。
这对小东打击触动很大。之后,小东完全像换个人似的,以百倍千倍的认真精神投入到缉毒工作中,完全和同事“同化”(把自己打扮成疑似“犯罪分子”),大家齐心协力破获了几起大案,为大周报了仇。他们支队被上级表彰,小东也获得了第一个个人奖章。原本生活工作将会越来越顺利,但是,就在他们获得表彰后的第七天,他们的队长却被漏网的毒贩残忍的杀害了,留下了一个只有不到十岁的儿子,孩子的妈妈早在好几年前就因为队长的工作和他离婚去远方城市早就没有联系了。
电影的最后,小东收养了队长的儿子,接任了队长职务,在队长的坟前发誓会把缉毒工作继续下去,如果他也倒下了,还有队长儿子后继上来。
文中,几乎没有女性的角色出现,几乎是一部纯男性电影。但是,在陈烨笔下的角色性格鲜明,角色都很丰满,情节也很跌宕起伏,非常能抓人眼球。投资方和导演都比较看好,影片投资成本低,后期回报预计很可观。
在导演选角时,也邀请
我不要当牛郎 第5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