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锦苏流光浅忧年华锦苏流光浅忧年华 第45节

锦苏流光浅忧年华 第45节(1/2)

作品:《锦苏流光浅忧年华

    潇浅忧含笑朝她点点头:“他有事脱不开身,此次并没有来!”

    “哦!”女子轻轻的吐出一个音。

    潇浅忧见锦靖云一直站在原地,便问他:“先生不如进去看看!”

    “物是人已非,进去了也只是徒增伤感罢了!”锦靖云悠悠地叹口气。转身,步子虽然不大,却迈的很坚定,纵使现在的流苏阁千万般的好,也抵不过那人一个频蹙。

    第一百五十三章:锦苏与锦夜

    “中书令,你是要故意误解我的话!”

    “李大人你又何尝不是故意挑拨?”

    “你说什么?”

    “我说什么李大人心中自己清楚,当初你力介锦苏殿下剿匪,却以锦苏殿下神功在前而只给与两千人马,若是皇上知道了恐怕到时候治你个,谋害皇子的罪名。”

    李忠亮受了指责,自是一巴掌打在他锦夜的脸上,又怎么能坐视不管?长久下去岂不是人人都可以爬到自己头上来?“中书令,父皇远在春江,好不容易出门散散心,将朝中之事全权交由本宫处理,如此小事又怎么敢劳烦父皇?若是他老人家一个不高兴怪罪下来,本宫可吃罪不起。”

    那中书令闻言冷笑一声。“太子殿下若是能够公平公正处理此事,自然是最好,若是太子殿下处理不好,还是请示皇上或者潇丞相比较好。”

    “本宫在说一遍,现在朝中诸事皆由我一人主持,要怎么做还轮不到中书令来教导。若是你有心,是否需要本宫将这印玺交给你让你来主持?”

    “太子殿下此言慎重,卑职只是担心太子殿下处理不当惹得民间非议,朝廷动荡,对太子殿下也没有好处。何况当初皇上离宫时曾说朝中之事无论大小皆由太子殿下与锦苏殿下共同决策,殿下怎么说是皇上将大权全部交到太子殿下手中?”

    李忠亮闻言转身瞪着那人。“贾青,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与太子殿下说话,当初六皇子出征,为了方便才将手中印玺暂时交由太子殿下保管,太子殿下自然有决策一切的权利。你诬蔑太子就是蔑视圣上蔑视一切。”

    那贾青斜斜看了他一眼,平时就见不惯李忠亮这种趋炎附势之人,更是不会将他放在眼里。:“既然如此,现在锦苏殿下已经归来,理当领回自己的印玺与太子殿下一同主持朝政。”

    锦夜越听心中怒火越盛,表面不动声色,实则恨死了那贾青,自己曾经有意拉拢他,谁知后者竟然不识时务,好在他也未曾帮助锦苏,自己对他稍微放心,却没有想到最终依旧是倒向了锦苏那边。

    “六皇子是此案涉案人员,理当回避。”

    “李大人可要注意的自己的言辞,什么叫做涉案人员?这什么时成为了一个案件?诬蔑皇子额罪过可是不小。”

    “贾青,你竟然在此胡言乱语,我要告你诬蔑。”

    “我说的皆是实话,不像有些人口蜜腹剑,那日我亲耳听见你在锦苏殿下面前承诺为他效犬马之劳,如今后面又如此对他,像你这样的人早就该剔除朝廷永不录用。”

    “你、你、”李忠亮竟然是被气的说不出话来,自己连单独与锦苏相处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会说出那样的话?再说自己有锦苏这把保护伞,又何必去招惹锦苏?他抬头看看锦夜,后者表情阴沉的可怕。

    “我又如何?被我说中了心事,你心虚了吧?”

    “你们够了!”朝堂之上岂容你们如此胡闹?”锦夜心中烦闷。伸手支撑着自己的额头,突然轻声说道。

    “太子殿下,锦苏殿下宫门外求见。”

    百官缄默,这场戏的主角终于登场,接下来就看他们呢兄弟二人如何斗智斗勇,不,应该说是勾心斗角。

    贾青与李忠亮皆退了回去。

    锦夜暗道锦苏回来的好快,也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他要急着给天下给朝廷一个交代。“宣!”

    太监一声一声传下去。

    紫衣少年的身影便出现在大门跟前,百官皆是忍不住将目光放到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身上,有担忧,有幸灾乐祸,也有漠然。

    在这么多双眼睛的注视下,锦苏神态自若,一步一步稳健有力,走过百官中间的走道,跪倒在前:“臣弟是来向皇兄请罪的!请皇兄治臣弟之罪。

    不仅百官愣了,锦夜也愣了,他不知道锦苏这是唱的哪一出?依旧做了笑颜,声音略显慵懒,单手撑着自己的额角,“六弟在说什么?此次你成功剿灭凉山的土匪,本宫又怎敢治理你?那凉州城的百姓都对你夹道欢送呢!”说到这里,锦夜斜斜看了一眼贾青,今日的事,他已经记在心中,这贾青没有什么后台,要除去他是相当的容易。”

    锦苏听出锦夜话中的讽刺,也不在意,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他装作了听不懂,说:“凉州的百姓深受土匪骚扰多时,此次能够解脱有些过激也是在所难免,倒是臣弟一时糊涂,竟然将那凉山借给了那些被土匪侵害的百姓,供他们翻林耕种,种植瓜果蔬菜,也有个谋生的所在。臣弟也是一时的糊涂,还请皇兄治罪。”

    锦夜突兀的睁大了眼睛,锦苏将凉山借给了那些百姓,自己若是治理了锦苏,岂不是又要与那些百姓为敌,到时锦苏得了贤能的美名,而自己只能是嫉贤妒能。锦苏,你倒是算计的周全。“这百姓是该安慰,但是锦苏你私自将国家土地借出,这未免太过于荒唐了!”

    “臣弟自知如此荒唐,实在是看他们无家可归街头流浪着实可怜,一时懂了恻隐之心才犯下了糊涂事,臣弟已经与他们商议土地当是租借,需三年内交起所有的租金。而他们也向臣弟承诺必定遵照我国律法合法使用土地,但是臣弟破坏了法律理当受罚。”锦苏有条不紊的叙说。

    好的坏的他全说了?虽是破坏了法律,然而在百姓心中他爱民的形象已经存在,锦夜暗道好个老奸巨猾的六皇子。“众位大人以为这件事情如何?”既然如此,那就将问题抛出,如此一来自己朝中势力大,自然是己方胜算会高些,就算治理了锦苏,天下也只会说他锦夜是为了维护朝廷秩序,而不是为了将锦苏扳倒。

    “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六皇子既然犯了王法就该受罚,如此才能正我靖国律法。”李忠亮暗道是你自己撞上来的,怪不得我。

    第一百五十二章:朝堂之上分庭抗礼

    锦苏火烧凉山一事,举国震惊,百姓褒贬不一,有人说锦苏悉数擒获土匪,为民除害,有人说土匪也是人,锦苏如此做未免太过于残暴,也有人说锦苏破坏大自然会遭到过天谴的。

    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完成了锦夜交给他的任务,顺利度过这一个的刁难,他不知道接下来迎接塔尔挑战还有多少,他也不知道锦夜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来为难自己,但是,现在他已经不止当年的黄毛小子区区风波怎么能让他退缩?

    此次锦苏得胜,最不利的便是锦夜,原本欲借此将他铲除,却没有想到竟然让他声名大燥,一时间成为了百姓口中的焦点,茶余饭后,大街小巷,议论纷纷的莫不是他锦苏两战两胜的事迹。

    锦夜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已经一天一夜了,木子李在门外焦急徘徊,心中担心他却又不敢出声。

    翌日,朝堂之上。锦夜迟迟未曾出现,百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随着刘全一声:“太子殿下到。”锦夜的身影才从旁侧出现,表面看他似乎并无异样,但是谁人不知锦夜欲置锦苏于死地,而这次锦苏竟然用如此极端的方法逃过一劫,锦夜心中当是郁闷之极。

    刚才还吵杂的大殿,一下子安静下来。锦夜心中明白,百官都在等着看自己的笑话,可是他是锦夜。靖国的太子殿下,又怎能容这些人一旁嬉笑?一步一步登上了那台阶,每一次,他的目光都会落在那把静静尘封的明黄龙椅上,他要的,就是有一天能够堂堂正正得坐在那里,听下面百官高呼万岁。然而现在他最大的敌人,就是锦苏,锦苏不除,他将寝食难安。

    转身,他扫视底下众人,目光落在了李忠亮的身上,后者一直低垂着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是,他看到他在发抖的双脚,这一次没能杀死锦苏,只怪自己太低估了他,可能,任谁也没有料到锦苏会采取这样极端的手段。

    最后,他收拾了自己的心情,朗声说道:“锦苏火烧凉山土匪窝一事已经是惹得举国不宁,本宫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百官缄默,无人发言?

    “怎么了?此事大街小巷已经传遍,难道众位大人皆不知情?还是说此事黄口小儿亦是议论纷纷,你们个个朝中大臣却不敢开口?”锦夜见了众人的表情,心中明白他们是在害怕,但是,这个朝堂之上,是他锦夜说了算,不开口便不得罪人?若是人人都这么想,这个朝廷还有什么用?“难道要本宫去街头巷尾询问?”

    这时,李忠亮哆嗦着站出来。“太子殿下,锦苏殿下虽然是完成了剿匪的使命,但是他将凉山如此广阔之所烧毁的一干二净寸草不生,实在是违背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法则,若是人人照他如此,那么国将大乱,微臣恳请太子殿下治锦苏殿下的罪,以儆效尤。”李忠亮说完已经说冷汗涔涔,他抬起头,看见了锦夜脸上满意的笑容,这才稍稍放心。

    百官还是未语,谁都知道李忠亮是锦夜一手提拔,若是与他作对便是与锦夜作对,而现在锦苏还未归朝,朝中锦夜一支独大,自是无人敢反抗,而李忠亮说的也是实在,那些有心追随锦苏的想要说话却又奈何自己人微言轻。

    锦夜对此非常满意,看来锦苏在朝中根基尚未稳固,自己想要除掉他还是有机会的,暗道这李忠亮倒是机智的人。“人与自然本该和睦相处,锦苏如此确实过激,但是他为我靖国除去一大祸患也是事实,众位大人还有什么其他的看法?”

    这时,角落冒出一个声音:“太子殿下,微臣自知身份卑微,在这朝堂之上有此立足之处已经是吾皇恩泽,但是有些话微臣不知道能否明说?”

    锦夜目光所致,那站出列之人不过是个芝麻小官,也就没有在意,挥挥手就当是打发时间了。“你且说无妨,既是朝议本就该众人参与讨论。”

    那人拱手,“殿下应该知道,凉山的匪徒在三千人之上,且凉山的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而此次锦苏殿下仅仅是带领了两千兵马,用时三日便将一干匪徒剿灭,又侦破凉州惊悬几年的案件,可谓是大功一件,太子殿下理当嘉奖,当初锦苏殿下出征前日在此朝堂立下的军令状,太子殿下也说过会全力配合。”

    锦夜放在木椅上的手隐在黑色衣袖中,眼中精光闪过,此人好不知趣,他能够在这里有一席之地已经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气,竟然如此不知道珍惜,实在是没有脑子。

    那人抬起脸颊,一脸花白的胡子,显然年龄已经不小。他直视锦夜目光,神态自若。“太子殿下,卑职老家就是凉州城人,昨夜家中捎信前来,说是凉州城的百姓在锦苏殿下临走之时自发到城门口跪送,那整个街道全部跪满了人。那样的场景,就不知太子殿下可有见过,如同那次锦苏殿下凯旋而归一样。”

    李忠亮见了锦夜的目光,出列打断了那人的话:“锦苏殿下是剿灭了凉山的土匪,但是为了剿匪就破坏了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皇子犯法理当与庶民同罪,若是日后人人效仿,我靖国何以立足?”

    “李大人何必在此危言耸听?当初抵抗安国只是三军践踏血流成河,李大人可说的不是这话,你说为了胜利牺牲在所难免,何况这些人罪大恶极,本就该斩首示众,如今如此死了倒是便宜了他们。”此时,又有一人出列为锦苏说话。

    锦夜脸色更加的阴沉。

    “对抗敌国,自是不必讲什么仁慈,但是凉山土匪也是我靖国的臣民,也是皇上的臣子,如此将手中的剑挥向自己的同胞,于心何忍?”

    “百年基业只因蝼蚁而毁于一旦,靖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败类才会有诸多怨言,李大人说土匪是人,难道那敌国的人就不是人?”

    第一百五十四章:两道圣旨

    “锦苏殿下剿灭凉山匪徒,功过可相抵。”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唯一安静的就只有事件的当事人,锦苏已经高高坐在上面的锦夜。

    锦苏抬起头看了看后者,嘴角一抹冷笑挂上,锦夜,你想不到吧?就连我自己都想不到,有朝一日竟然会被你逼至如此地步,年少时你便步步相欺不给我半分生存的机会,若非有人暗中护佑我早就死在你那张无害的笑脸之下,事到如今,是我该讨还公道时候了。连带着当年你的母妃欺负我母妃的那一份,我会一并讨要回来。

    锦夜看着那张脸,自己从小就恨透这张脸,这张与那个女人如出一辙的脸,母妃曾经说过,若不是那个叫苏木连的女人,她就不会失宠于父皇。

    此时,大殿之外忽然传来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声音:“圣旨到!”

    百官怔愣片刻,纷纷停止了议论,跪地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锦苏与锦夜心中同时咯噔一下,不知道自己这个父皇此时一道圣旨是何用意?后者见那太监已经端着圣旨进来,连忙下了台阶,跪在已经转身的锦苏身边。“万岁万万岁。”

    太监看了看众人,清清嗓子,尖细的声音传进众人的耳目之中,有些刺耳。“六皇子锦苏接旨!”

    “儿臣接旨。”锦苏越发恭敬匍匐在地,心中不知道这道圣旨对自己是福是祸?”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六皇子锦苏,平定安国,此次又续剿匪有功,但是其手段稍微过激,望其收心敛性,即日起封锦苏为安定王,赐安定王府,着其家中反思三日。钦此!”

    锦苏嘴角牵起一抹得意的笑容,有了锦靖云的圣旨,锦夜想要治罪自己也难了,他倒是不在乎什么安定王的称号,而是,锦靖云这样一来,明显是在维护自己。“儿臣一定谨记父皇教导,悔过反思。”

    锦夜暗中咬牙,锦靖云的介入,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治锦苏的罪,圣旨上说的好听让锦苏反思,实则以此堵悠悠众口。安定王,呵呵,就因为锦苏两次胜战?可笑的是这两次的机会,竟是自己亲手制造!他刚要起身,就听那传旨的太监说:“太子殿下莫急,咱家这里还有一道圣旨是给你的!”

    还有一道?锦夜与锦苏心中同时一紧,父皇到底在做什么?想着,他二人有复跪下。

    百官依旧,心中纷纷揣测这位甩手皇帝的用意

    太监从自己怀中拿出一卷精装密封的卷轴,小心翼翼地拆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近感身体不适,常有梦魇,实有心无力!太子锦夜,得天独厚,先天下之忧而忧,事事系苍生黎民,乃国君不二人选,定三月初八吉日,五丰台祭天告祖继位为君,同日拜丞相潇浅忧为摄政王,凡家国大事不决者,皆可与摄政王商议!钦此!”

    锦苏惊的抬起头,他是不是听错了?三月初八锦夜继位为君?潇浅忧为摄政王?

    锦夜脸上惊讶的表情一览无余,原料定自己屡屡犯错在锦靖云那里已经形象改变,怎知他竟然如此快就传位与自己?此时的他反而有一种做梦的感觉,直到那太监笑着说:“太子殿下,赶紧接旨吧,咱家还要回去复命呢!”

    


    锦苏流光浅忧年华 第45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