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之青青麦穗穿越之青青麦穗 第1节

穿越之青青麦穗 第1节(1/4)

作品:《穿越之青青麦穗

    书名:穿越之青青麦穗

    作者:金垚

    文案:

    一朝穿越到异世,睁开眼看到破旧的茅草屋,西远马上泪奔了。不过,听着西韦“哥哥、哥哥”的稚嫩叫声,看到爷爷、奶奶慈爱的目光,望着远处大田里青青的麦穗,西远翘起了嘴角,开始了在异世的奋斗生活!

    1、分为奋斗篇 成长篇 感情篇,本文慢热,雷者慎入!要求不高,别打负分就行。

    2、我只静静的写文,喜欢的请进来一起分享,不喜欢的请点右上角,不必总到我文的第一章来留言,谢谢!

    内容标签: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西远 ┃ 配角:卫成,西韦,孙叶 ┃ 其它:以为不会拥有,却意外收获

    银牌编辑评价:

    现代青年穿越到古代的异世,一朝周围已是草屋茅舍,木门矮墙,怎一个穷字了得。不过,爷爷奶奶慈祥,父亲母亲老实,弟弟乖巧可爱,中间又无奈领回家一个小包子。于是,为了吃饱穿暖,为了小包子弟弟不再数黄豆粒吃,主角带领着全家努力奋斗,走上小康之路。

    作者文笔朴实自然,本文讲述了一个温馨治愈的爱情故事,通篇充满真实的田园风,没有王侯将相,没有宫廷争斗,只是普通人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认真生活的记事。纵观全文,分为奋斗,成长,感情三个篇章,情节中既有小人物励志的升级感,也不乏令人感动的真挚情感。

    卷一:奋斗篇

    ☆、第1章  穿越

    “夏天的风静静地从窗外吹来,除了书页轻轻翻动的声音,图书馆内一片安静。时光在这静谧的气氛里流淌着,阳光在地面洒下点点金色,在这样宁静的夏天里,相伴于此的我们是如此幸福,那些为了钱而奔波的人是不会懂得的。”

    西远坐在院子里,看着夕阳染红的天际,不禁又想起了这句话!

    按理来说这句话从西远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再记得了,可是谁让他手欠呢,好端端的平时租房也没少搬家,偏偏这次想把东西好好整理一下,结果就从以前的一本书里找到了这张纸条,西远想了好久,从字体上判断这不是他写的,可是又有谁像他一般时不时的会感情纤细一回呢?西远冥思苦想了半天,才想起这是研二那年,他和盛葵一起为了查论文资料泡在图书馆里,当时盛葵写了这张纸条给他。他还捉摸了一段时间盛葵话里的意思,很希望有点什么……不过,也只是希望而已。

    那么久远的事了,仿佛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的确是上辈子的事情了,因为西远穿越了。当时西远正拿着那张倒霉催的纸条慨叹呢,突然“哐当”一声响,西远就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也是西远对这张纸条上的内容念念不忘的重要原因。

    “哥哥,哥哥,哥哥,吃饭了。”西远扭头,一个小男孩正向他跑来。

    “叫一声就行了,我能听见。”西远摸摸男孩的头,然后把手放在他后脑勺上推着男孩往屋子里面走。

    “我叫你你都不答应,我不得多叫啊。”

    “行,行,你对,你是总有理。”

    男孩嘿嘿的笑了,用手扯着西远的衣襟。他是西远的弟弟西韦,当然是穿越后的,前世西远也有弟弟,长大结婚后跟西远愈行愈远了。有时候一年到头都不会有一个电话,就像是没有他这个哥哥似的。

    屋里炕桌上摆着晚饭,一个柳条编的篮子里放着黑面窝头,这是用高粱面做的,很粗糙,吃到嘴里往下咽的时候剌(读二声)嗓子,还噎得慌。

    不过西远还没有怎么体会,因为在他的碗里是用小米面和白面掺的二合面蒸的馒头。西远现在还是病号,他穿来的这具身体在西远来之前几天一直发着高烧,直到近几天才好了。西远暗自揣测,原主可能得的是肺炎,在医术落后的这个类似中国古代的异世里,得了这样的病,丢了性命也不奇怪。

    西远穿过来的这具身体今年十岁,原名也叫西远,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和五岁的弟弟西韦,小哥俩的父母已经出去给人帮工赚钱几个月了,本来西远生病,给去了信,可是路途遥远,估计现在正在往回赶的路上。

    西远进了屋里,奶奶把他往炕上赶,嘴里不停的叨咕:“这病刚好,就上外边去,自己也不知道加小心。快去炕里边坐着,那暖和。”一边把西韦也抱上了炕。

    西远把他碗里的二合面馒头从中间掰开,把一半放到了西韦碗里,西韦拿着碗直接躲开了。“我不吃,我没生病,哥哥吃。”

    “真的?那我可全都吃了啊。”西远拿起馒头吃了一口。故意把嘴吧唧的很响。西韦拿着黑面窝头,眼珠却随着西远的嘴动着,看到西远瞅他,连忙咬了一口,也故意吧唧嘴。西远不禁笑了起来。忙把自己手里的另外一半馒头塞给西韦,“给,吃吧,哥的病都好了。奶,以后别单给我做细面的了,我真的好了。”

    “真好了?你可别骗奶啊,你可把奶给吓死了,唉,我大孙这是从鬼门关闯了一遭啊。你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爹娘回来奶可咋有脸见他们。”奶奶说着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你这老婆子可真是的,孩子都好了,你说你哭啥!”爷爷磕了磕烟袋锅,把它和装烟的袋子缠了一下,放在了炕头,盘腿上了炕。

    “我这不是后怕吗,你说这孩子命多大,都烧的几天不认识人了,说啥都不知道了!”奶奶拿起了碗,盛了一碗汤递给爷爷。奶奶做的是角瓜汤,也就是西葫芦汤,西远还记得老家有个说法叫“角瓜汤两头香。”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不上我大孙子以后有大出息,爷爷能跟着借光呢。”爷爷“滋溜”喝了一口汤,又咬了一口窝头。

    “老大他们俩也不知道收没收到信儿,怎么还没回来。”奶奶把自己碗里的角瓜挑到西韦碗里。

    “奶奶,您甭着急,我这不好了嘛。”尽管不是原主,但是穿过来的短短几天里,西远从两位老人这里得到了自己许久不曾体会到的亲情。

    “唉!奶奶不着急,就是不知道你爹娘在外边过得咋样,给人扛活可不好干呐。你娘又是头一回出门干活。也不知道她那不着调的性子人家愿不愿意用她。”

    “你瞅瞅你这话说的,老大媳妇性子是不着调,可是干活从来都是麻利的,那还能相不中?”

    西远在爷爷奶奶一句一句的闲唠嗑中吃完了饭,他也很好奇这异世的父母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吃过饭,奶奶收拾了饭桌,然后去喂鸡,家里养了五只鸡,可是鸡蛋从来也舍不得吃,都攒下来卖了,卖得的钱用来买油盐酱醋这些东西。只是这几天因为西远病了,奶奶才每天煮一个鸡蛋给西远,但灵魂里已经是个大人的西远哪好意思自己吃,每次都把蛋黄偷偷的喂给西韦。

    西韦每次都摇头不要,可是当西远逗他,边吃鸡蛋边吧唧嘴时,他就坚持不住了,眼巴巴的看着,这时候西远再给他,他就会妥协,拿着鸡蛋黄小口小口的吃,西远每次看西韦的样子都觉得又好笑、又辛酸。这个家在村里情况也就是一般,平时省吃俭用的,也就是勉强维持个温饱,有时赶上年成不好还要饿肚子。

    天渐渐暗了下来,从吃过晚饭,奶奶就不允许西远出屋门了,现在正是八月夏秋之交,这里地处北方,早晚已经有些凉了。

    西远歪在炕上,想着自己来到这里已经五天了,看来回去的希望也很渺茫。现在回头想想,当初那声“哐当”很可能是隔壁煤气泄漏造成的爆炸,西远很肯定不会是自己那屋,因为他刚搬进去的时候检查过,他那边的煤气没什么问题。看来他是受了池鱼之冤了。

    “哥哥,哥哥,哥哥,给你洗脚水。”西韦端着半盆温水小跑着进来。

    “你慢点儿,看弄身上水。”

    “没事儿。”西韦把盆放在了炕边的凳子上,自己也脱了鞋子坐在了炕沿,和西远一起把脚丫浸泡在水里。

    哥哥从病好了以后就特别爱干净,每天晚上都要泡脚,他也得洗,不然哥哥晚上睡觉不让他挨着。

    西远看西韦一本正经的样子,偷偷把自己的脚放在在西韦的脚丫子上,西韦一开始没明白,动了动自己的脚,看西远还是不把脚拿开,就乖乖的坐着,过了一会儿又动了动,西远看他纠结的样子“噗嗤”一下乐了,用自己的脚趾头挠了挠西韦的脚心。西韦就嘎嘎嘎的乐了起来。奶奶总说西韦一笑像鸭子叫,傻乎乎的。

    洗完脚,西韦又小跑着把水泼到了院子里边。

    “你说你这忙三火四的干啥呢。不能慢点啊。”奶奶边关鸡笼子边数落着西韦。

    “那还有啥不明白的,定是想让他哥给他讲故事呗。”爷爷把院门也关了,并用绳子把院门栓上。

    “你别说,我大孙儿这两天讲的故事就是好听,我也得赶紧忙完,也跟着听听。”奶奶把喂鸡的木头食槽放到了鸡笼的上边。

    “那就快点,还有闲心叨叨。”

    西远醒过来的第二天,西韦晚饭后跑出去玩,被村里的其他孩子给欺负了,回家哭了一鼻子,西远为了哄他,就给他讲了一段现代人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西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现在晚上吃过饭哪也不去了,给哥哥打洗脚水,倒洗脚水,都是为了好缠着哥哥给他再讲一段。连爷爷奶奶也听得上了瘾,晚上也跟着一起听。

    西远坐在炕头上,西韦老老实实的坐在西远旁边。西远今天给他讲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一段,当听到孙悟空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出来练出了火眼金睛,西韦一下子就蹦了起来,抱着西远的脖子,一个劲儿的问“真的呀,真的呀?哥哥,哥哥,哥哥,是真的呀?成火眼金睛了?孙悟空成火眼金睛了!”

    “你这成复读机了。”

    “这孙猴子可是真厉害,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都拿他没办法。”爷爷坐在炕前的凳子上,拿着胡麻的麻干从上边“呲,呲”的劈麻线皮,奶奶坐在炕沿上,拿着纺锤把麻皮纺成线。做成的麻绳用处很大,可以做成粗的绳子捆东西,还可以做成细绳用来纳鞋底。

    油灯的烟在室内飘散,灯火如豆,几个人的身影摇曳在墙上,在爷爷奶奶的劳作声里,在西韦的复读机声里,西远初到异世忐忑不安的心,慢慢地踏实了下来。

    ☆、庄稼

    第二天是个响晴的天,西远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好的七七八八了,所以不想在家里闷着,就领着西韦,两个人一起跟着爷爷去大田里看看。现在已经是夏末,在这北地,麦子已经收割完毕,有手快的人家已经把麦田又重新起了垄,在上面种上大白菜、大萝卜,这个时候也就这两样东西种下去到秋天还能收一茬,况且过冬的蔬菜也主要靠这两样。

    爷爷手里拿着镰刀,腰间别着烟袋锅,在前边慢慢走着,路两边的庄稼长势正旺,偶尔有黄色的蒲公英在田头盛开,一闪一闪的像明亮的小火苗。

    “哥哥,哥哥,哥哥,你听,蛐蛐!”西韦牌复读机又开始讲话了。看着西韦闪亮亮的眼睛,西远不忍心让他失望,只好牟足了劲,蹑手蹑脚地顺着蛐蛐的叫声找过去。还好,幼年时候逮蛐蛐的功力还在,在蛐蛐跳起来的瞬间,西远迅速的用手扣住,感觉到手心里蛐蛐不断地挣扎跳动,西远冲西韦挤挤眼睛。

    “哥哥,哥哥,哥哥,回去你给我扎个笼子吧,我把蛐蛐放里边养。”

    “那是蝈蝈笼,是用来养蝈蝈的,蛐蛐放瓦罐里就行。”

    “哦!”

    “还有,以后不许叫那么多遍哥哥了,你喊一遍我就能听到。要是再这么罗嗦,我就不给你逮蛐蛐了。”

    “知道了。”

    西韦用手捏着蛐蛐,小腿紧着倒腾,跟着爷爷和哥哥的脚步。这乡村的风景对于西远来讲并不陌生,上一世也是出身农家,对庄稼也有一种出于天然的热爱,看到就感到很亲切。

    “哟,老弟,这是去地里看看啊?”迎面来了一个老人,看样子和爷爷的年纪差不多。

    “是啊,没事去看看,快到秋天了,怕有那手脚不老实的祸害庄稼。”

    “可不嘛,听说昨天老李家的玉米就让人给掰了半条垄,老李气得在地头骂了半天。”

    “这可是太缺德了,这时候庄稼还没上成呢,造孽呦!”

    “谁不说呐,唉!咱们没事也得多瞅瞅吧。”

    西远悄悄地问西韦:“这谁呀,你认识吗?”

    “哥,你又考我。这不是王三爷爷嘛。”西韦给了西远一个很不服气的白眼。

    这两天为了尽快对周围的人和事熟悉起来,西远尽量多的从别人的言语中了解关于村里的信息,但是他不敢明目张胆的问别人,只好从西韦那里来问,美其名曰考考他。西韦一开始还显摆自己知道的多,可是西远问的多了他就傲娇了起来。每次西远一问,他都或是奉送白眼,或撇撇嘴。

    和王三爷爷分开,爷爷就开始有些忧心忡忡,西远知道爷爷在担心地里的庄稼。村里有几个游手好闲的人,平时没事专门偷鸡摸狗,在这个时节常常夜里偷人家地里的粮食。

    “爷爷,您别担心,咱家的应该没事儿。”西远宽慰着爷爷。

    “咱家的庄稼今年长得好,怕招了别人的眼啊。”

    西远知道这时候言语说多少都没用,到地里看看才会放心。三个人也没心思慢慢走了,都加快了脚步。

    走了一段西韦就跟不上了,一个马趴摔在了地上,手上脸上都蹭上了土,手里的蛐蛐也不小心捏死了。

    “哇!哥哥,哥哥,哥哥,蛐蛐,蛐蛐!”

    “没事儿,等一会儿哥哥再给你逮。快,小韦不哭啊,咱不掉金豆子,看让人瞧见该笑话你了。”西远一边给西韦擦着眼泪一边安慰他。然后背对着西韦蹲下来,把西韦背到了背上。

    刚才光顾着和爷爷一样揪心庄稼了,忘了西韦人小走的慢。西远知道,在这个一切落后的古代,家里只有那么几亩田,如果赶上这时候被人祸害了,连补种都来不及,弄不好来年就得挨饿。

    紧赶慢赶到了地里,三个人都松了口气,西远家的庄稼只有地头靠近路边的被人掰了几穗玉米,别的都完好。

    爷爷点燃了旱烟,吧嗒吧嗒的坐在地头抽。西远带着西韦,拿着爷爷的镰刀把已经被别人掰掉玉米穗的玉米杆割下来,削成一节一节的,然后把外面的硬皮扒下来,里边的芯就可以放到嘴里嚼,如同吃甘蔗一样。西韦嚼得很起劲,玉米杆的芯甜甜的,像糖一样甜。家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给小孩子买几块糖,他都快忘记糖是什么样的了。

    在大田里守了一会儿,爷爷又带着小哥俩去了种白菜的地。西远家有五亩田,并不挨着,一块三亩,今年种的玉米;一块两亩,种的小麦,麦子收完后,爷爷和奶奶也和别家一样种了白菜萝卜,但奶奶另外还种了一垄芥菜,并见缝插针的挑有空隙的地方种了点香菜和菠菜。

    西远在白菜里边挑叶大的掰了点白菜叶,又弄了点香菜。然后和爷爷、西韦回了家。

    晚上,奶奶用小米、大米和早饭剩下的玉米粥一起焖了一锅饭,尽管里边白米少的可怜,但这在家里也是比较奢侈的了。然后在锅里少放了一点油,打了一个鸡蛋,稍稍用油煎了一下,弄碎,再放入家里自己做的黄豆酱


    穿越之青青麦穗 第1节(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