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第33节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第33节(1/3)

作品:《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宝钗念着贾母的好处,劝道;“老太太怕是不行了,见你可能有话要说,就算她不是你祖母,只是路边一个不认识的老人,这么大把年纪了,想见你一面,你好意思说不?”

    贾环听了劝,带着宝钗和贾芝赶回京城,禄儿随行保护。

    昔日见证贾氏荣光的宁荣街如今车马冷清,石牌坊已经没了往日的威风,变得无比暗淡。大观园已经关锁交还内务府,荣府只留了贾母的几进院子供全家过活。

    贾环进西角门直入贾母上房,只见贾母鬓发全白,脸色灰败,全无往日富态精明,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旁的贾政王夫人和邢夫人各个神情凄惶,象看救星一样看着他。

    到这份上,贾环对贾家有再大不满也没什么可计较的了,顾不上休息,关切地问了老人的身体和家里的日子。

    贾母见他回来,心里一高兴,居然能坐起来吃了半碗粥,精神也好了许多。

    贾政说自贾府被抄之后,有许多人落井下石,揭发了更多的不法之事,亲戚们也生怕沾了晦气,也不再来往,也亏了薛蝌还帮着打听消息。贾家所有爵位被削,有贾母这个一品夫人在,仍然还能暂时住在荣国府里,等贾母不在,他们这些人就没资格再住国公府,就要搬出去了。

    淳王对老太太很照顾,定时派太医来请平安脉,还送了许多人参灵药及家常日用。探春随夫去浙江上任,迎春还不时回家来安慰父母,眼下就这么过日子。

    “也多亏几年前整顿家务,多置了一些祭田,如今守着祖田度日,只要俭省些,也能过得去。”贾政又感慨又后悔,觉得自己整个一支没用的废柴,如果当年他能留心家务,也不至于这样。

    贾环表示怀疑,贾家上下安富尊荣惯了,只知享受不知营生,天知道贾母不在会弄成什么样子。

    贾母自知时日无多,想抓紧时间办了后事,叫来一家大小,对贾环说:“如今宁府完了,这贾家还得靠你维持。”

    贾环有些不自在,道:“我现在已经和贾家没有关系了,之所以来此,也只是为了看望老太太。”

    贾母老泪纵横,道:“当初将你除宗,也是迫不得已,如果换上你,想必你也会以大局为重的。你何必还要怀恨呢。”

    “我不是怀恨。”贾环赶紧摇手,“就算我和贾家有关系,也轮不到我维持。珍大哥琏二哥虽然被流放,不是还有宝玉嘛,论理,他应该撑起这个家来。”

    贾母带着恳求的口气,道:“宝玉身体弱,恐怕不行,这个家还得靠你。”

    贾环笑道:“老太太这个算盘打的不好。从小到大,宝玉是您心尖上的,什么好东西都给他,可曾对我正眼瞧过。权利和义务应该对等,他享受了多少,就应该付出多少。你们让他受尽宠爱,却不让他尽点责任,这可不好。”

    贾母如今也后悔对宝玉宠爱过度,没有把他培养成能撑家立业的男人,可是现在把复兴家业的重担压到他肩上,准把他柔嫩的身躯压垮了。放眼整个家族,能撑起这个家的只有这个庶子,偏偏他对以前不受宠的事还心有芥蒂。这如何是好?真是悔不当初。

    贾母为了整个家族是什么事也做得出来,老脸一豁,道:“算我求你了。我给你跪下了。”

    贾环吓得赶紧跪倒,苦笑道:“《礼记》有云:年八十者,天子不召。就连皇帝都不能轻易受您的礼,老太太这样岂不是折我的寿嘛。”

    “你答应了?”

    “家里这个样子,你想让我怎么维持?”贾环还是不大乐意,养老太太那是应该的,其它人凭什么也要他管?

    宝钗在旁劝道:“爷读过苏秦的故事,说他是真正男子汉,当初他游说失败,回家时万分落魄,父母不与言,妻不下纫,嫂不为炊,他在家饱受冷眼和屈辱。后来说君成功身佩六国相印回家,父母郊迎二十里,妻不敢平视,嫂匍匐蛇行。苏秦也没有跟家人计较当年自己受慢待之事。爷赞他是山海器量,丈夫胸怀。

    如今,自己遇上同样的事,怎么不以他为法,反而计较多年前冷遇,毕竟家里人也没有不跟你说话不给你饭吃啊。趋利避害,人之常情,古今圣贤,多不会计较这个。

    如今家里遭难,爷展现海量宽宏,援之以手,世人谁不说你宰相肚量,恢宏大器?”

    宝钗这一番说古道今,让贾环无话可说。不由得暗自佩服,不愧是与林黛玉齐名的才女,说服力一流,先是说服他饶过薛蟠,后又说服他要孩子,现在又说服他接掌贾家,真是不服不行,如果她是男的,辅佐君王也是个宰相之才。

    126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正文 贾母归天凤姐势败

    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临终前的乞求,再看贾家被抄后剩下的一群凄惶不堪的老弱妇孺,贾环实在硬不起心肠,肚里盘算一番,当初和胡相的斗争到了白热化阶段,没理由连累全家陪他去死,所以贾府将他除宗以求自保,在世人眼里是情势所逼,是可以谅解的。而他不管家人的死活硬要和他们断绝关系,在世人眼里却是不可原谅的,在重视人伦孝道的宗法社会,他若不施援手,定会被人骂死,以后在官场也难混。

    贾环终于点了头,说:“既然要我接掌贾家,我可有话要说。如果有族人行不法事,我可是六亲不认的。第一次罚不与祭一年,第二次直接开除宗籍。如果犯了国法,是杀头是流放依国法处置。”

    “这个都依你。”贾母赶紧说。

    (注:“不与祭”是不允许受罚的人参加祭祀,在古代宗法社会,是相当严重的惩罚,可以让人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

    贾环又说:“这复兴家业,最重要的是子弟要争气。首先家学一事,日用由祭田供给,其余族中人等各自视财力捐助。我也会拿些钱来助学,但是要每月考核,考试不过关的学生,不再供给使费。考试优秀的给予奖学金,家贫无力考试的也给资助。”

    “这个依你。”贾母贾政和邢夫人王夫人齐点头。贾家要复兴,还得再出几个有出息的人物才行,这家学的管理不能松懈。

    “族里老病残疾或孤儿寡妇者可以由公田供养,但是有手有脚的人则不予资助,贾家以后不再养寄生虫了。”贾环说得很坚决,不容反驳。

    贾母等人只得一切依他。

    “宁府那边我不管。”贾环先划清责任范围。

    尤氏胡氏婆媳低下了头。

    “至于荣府……”贾环看看眼前的人,“大老爷那边有琏二哥,没理由我这二房的人要养大房。”

    邢夫人脸一垮,丈夫儿子都被流放,只剩她一个无所依靠如何是好?

    “至于二房……”贾环再看看二房的人,“老爷太太虽然对我不重视,好歹占了父母的名份,我还是会养的。周姨娘向来照顾我,本来我就打算养她的。大嫂子是寡妇,在兰儿没成年之前,论理我也该照顾。但是宝玉一房我就不该管了,他已经成年,就算没能力奉养父母,也该养活自己,没道理让兄弟养。”

    宝玉红了脸低下头。

    贾环又说:“兴家之道在于俭和勤,咱家的人只会享受最好的,现在趁早收起这套,想享受自己挣去。男人只要有手有脚,就不能不事生产,不能只在家里混,女人也要做些纺织针线的活,不能成天无所事事,伤春悲秋。这个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使家里兴旺。”

    这话说的黛玉也低下头。

    一场家庭会议就这么结束了。

    各人各自归房,王夫人对黛玉没好气说:“你把你那些风花雪月,诗啊词啊的收起,把家务拿起来。你不是没有管家才能,却嫌繁琐疲累不肯上手,这样可不行,咱家现在没那条件供你搞那些没用的东西,女人该做的活你也做一点。生不了孩子,其它的你也该做一些吧。也就是我这样的婆婆能容得了你,换上别人家的婆婆,谁能受得了你成天什么也不干,只是对着花啊月啊的无病呻吟……”

    叨叨一堆,黛玉回房又抹起眼泪,宝玉自然又去小意哄劝。家败之后,袭人求去,改嫁蒋玉菡。宝玉也没有再纳其它女人,专心守着黛玉一人,并没有因为王夫人的埋怨而对黛玉有丝毫不快,这让黛玉心里安慰许多。

    王夫人唠叨完儿媳又叨叨老公,道:“当初我就说让宝玉娶宝丫头,你偏要说什么商女配不上咱家什么的。薛家与贾家同为四大世家,怎么配不上?况且,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娶媳妇主要是看人,不能只看门第出身,蓉哥媳妇是秦家从养生堂抱养的,可是合族谁不说她好。

    宝丫头不但相貌好性子好,难得的是从小就知为母亲分忧,家务女工样样拿得起,守得富贵安得贫穷。

    林丫头行吗?她只能享富贵,不能安贫穷。说是二品大员的嫡女,也只是名上好听,一点实用也没有。如果是宝丫头嫁了宝玉,肯定会劝宝玉读书上进留心仕途,这会子家遭大难,早带着家人仆妇纺织针线,把这个家维持起来了。何苦看人脸色……”

    贾政老实听她叨叨,其实他哪里能料到贾家会一败涂地,早知如此,定会留心家务督促子侄上进,为宝玉择个能持家的媳妇,替黛玉选一个永远富贵无忧的人家了。

    贾府被抄一事对贾母打击很大,再加上为子孙操劳过度,身子一天不如一天,每天用二两参汤吊着,只是撑着等贾环回来好交待后事,交待完了,贾母松了劲,精神彻底垮了。

    第二天,贾母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连水都喝不进了,家里人在榻前跪了一地,准备听她最后的遗言。

    贾母浑浊的眼睛已经流不下眼泪,紧紧拉着宝玉的手,道:“你……要争气啊……”

    又看向黛玉,说:“把你嫁入贾家,也是想着你孤苦无依,嫁入舅家也算知根知底,比嫁到外面不知根底的人家强,也不知对你是好是歹。”

    “老太太向来是疼我的。”黛玉哭得眼睛肿成桃儿一般,不禁为以后的日子担心。紫鹃早对她说过王孙公子不可靠,一样的喜新厌旧三妻四妾。好不容易得偿所愿,嫁给平生唯一的知己宝玉,压力还是很大,宝玉的不进仕途使长辈把压力转嫁到她身上,再加上体弱多病久不怀孕,婆婆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没了贾母的庇护,她该怎么办?

    贾母又看看贾兰,最后的眼光又落在贾环身上,贾环微微点头,示意她放心,贾母这才带着无限的牵挂合上眼睛,内外家人哭声一片。

    贾母的后事应用的东西早就准备妥当,事情一出来就开始行动起来,皇帝也传旨优恤,令百官与祭,贾环负责外面,把丧事办起来。

    里面的事仍然交给王熙凤办理。王熙凤办过丧事,对这些也有经验,强撑着想把事办好,挽回脸面。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初办秦可卿丧事时,贾府正在兴旺时,她本人也得长辈和丈夫宠爱,自然是颐指气使威重令行。

    如今贾家势败,连空架子都倒了,她为了三出的话条条在理让人反驳不得,可是有些事情并不是讲道理就能讲得清的,尤其是涉及感情的事。他何尝不知他与萧景的感情如美丽有毒的罂粟,使人迷醉沉沦,却是对双方都没好处的。如今他能逃得性命,还继续受重用,也多亏了他以前表现出色,皇帝舍不得杀他,只是打击贾府以示警告,如果他只是个可有可无的男宠般的人,绝对是死得干脆。

    帝王之爱,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

    宝钗见他愿意听劝,心里暗喜,想起皇帝送她美容膏时说的“把你老公看好了。”心想:只要离你儿子远点,分别个三五年,我绝对把老公看牢了。

    宝钗对自己的手段还是很有信心,这不,贾环不是能她的话嘛。宝钗一边盘算,一边乐滋滋把盘里有益健康却淡然无味的青菜夹到贾环碗里,再把那让人吃了还想吃却不利健康的辣椒酱罐子扔一边。

    “你答应过太太要帮宝玉的,你可想到怎么帮了?临走时我送了林妹妹好几斤燕窝,可是这也不是长事。就算我供得起,他们也不会接受。”宝钗问道。临行前王夫人嘱托她别忘了在老公耳边提醒着帮扶宝玉。

    贾环也为难,道:“按说读书走仕途是世家子弟最好的出路,只是宝玉不是这方面的料也不能勉强。也许他能捣鼓脂粉生意。”

    至于黛玉,黛玉的管理才干也是有的,但是想到抚琴写诗葬花的玉手拨拉算盘珠子,世外仙姝天天看账目管柴米油盐,想想就雷死人,还是啥也别干让宝玉养着她罢。

    “现在想想,我当初努力成全他俩不知对不对?也许林姐姐嫁给永远富贵的人家会好些,比如北静王什么的。”贾环开始对当初的做法产生质疑,毕竟理想很美好,现实太残酷,一对神仙玉人一旦成了婚,面对的同样是柴米油盐,物价涨跌比风花雪月更重要。

    宝钗笑了:“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哪一家会永远富贵?嫁到别家就不用侍奉公婆了?就不用操持家务了?就不用应付一大家子老少了?谁能保证别的王孙公子就一定不会三妻四妾喜新厌旧?

    好歹宝玉对她的心是真的,公婆有什么怨言,宝玉也会站在她一边,嫁到别人家她这样不能侍候公婆不能养孩子的根本站不住脚,但是在舅舅家就算有什么不到之处也会得到包容。”

    “你说得也是。”贾环再次被她说服了。

    作者有话要说:内牛满面爬上来送上肥章,奋斗几天,终于能登陆,讨厌的,还有一个人在等他。

    摸来摸去,玉佩上的花纹有些模糊不清了,连和他在一起的记忆也模糊起来,模糊到什么时候遇上他,又是什么时候接受了他,他对自己做了什么恶事都记不清了,唯一清晰的,就是他的样子,使坏的样子,心痛的样子,焦急的样子……还有那温柔的眼神,嘴角微挑的笑容,都清晰的如在眼前,午夜梦回的时候,他几乎要以为那人还在他身边,仿佛没有离开过。

    虽然远在云南,还是不时能听到有关萧景的消息,都说他贤德,说他理政清明,威重令行,是个好君主。贾环觉得这样的他很陌生,以前的他是怎样呢?

    贾环回忆往事,发现以前的记忆也模糊起来,好象上一辈子的事,可能时间真的是一剂万灵药,可抹灭一切。

    贾环放下不该有的想法,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在任上鼓励生产,调解民族矛盾,将云南治理得民丰物阜,老百姓安居乐业,实现了当年“若为任一方,则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

    闲下来他想,做一对有利国家民生的好君臣,这样的关系是所有人都乐于见到的。

    如果那个人淡忘了彼此的感情,对双方,对他人,对天下万民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128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正文 久别重逢萧景即位

    富丽堂皇的乾清宫,灯火昏暗,弥漫着暗沉阴郁之气,如同这里的主人。

    皇帝躺在龙榻上,脸色灰败,显是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看着守在身边的儿子,忆起往事,好象做梦一样。

    几年来他为儿子消除了权柄上的硬刺,打击了不少豪强世家,手把手地教儿子怎么理政,怎么驾驭群臣。萧景也似脱胎换骨,完全变了个人,很有帝王气度,对父皇孝顺,对百官恩威并施,对妻子相敬如宾,为皇室开枝散叶,对儿女慈爱,善待萧晨的一对儿女,完全让挑剔的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群臣都赞颂太子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第33节(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