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第30节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第30节(1/1)

作品:《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贾环说着握紧了拳,脸上洋溢着跃跃欲试的光彩。刘珂也被他激起了斗志,畏惧之心大减。但是看了他拟的折子,觉得不大妥,说:“胡氏最令人痛恨的是贪污纳贿,还有陷害忠良,这两项民愤极大,你为什么不提?只提他排除异己,揽权结党,目无君上几条,不够力道呀。”

    “错,”贾环伸出手指摇摇,“拿经济问题说事才真的是不给力呢。至于陷害忠良是他出的点子,皇帝定的案,皇帝是要脸面的,哪能不维护他。然而他驱逐骆相爷和李琰,明显坐实了排除异己的罪名,一旦坐实这一条,则揽权结党也跑不了,这恰是君主不能容忍的。”

    刘珂吸了口冷气,再拿过折子一看,只见正义凛然之下暗藏杀机,点头道:“我看,这最后一功肯定是你的。”

    一大早,贾环递了折子,就遇上在宫门口等候的萧景,一脸忧虑。

    贾环拍拍他的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放心啦,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瞅准了时机掐住了要害,就算不成,也不会被杀头的。已经有前面那么多只烧饼打底,也该吃饱了。”

    萧景仍然忧郁地看着他,道:“可是我听说你把家眷移到城外庄子里,似是一看势头不对就跑路。”

    “这不是以防万一嘛,放心,不会有事的。”贾环仍然信心满满,萧景却满腹心事,担忧的情绪无处发泄,又去寺院祈求佛祖保佑。

    贾环的弹劾没有提及经济问题,只是针对最近几次政潮批评老胡结党揽权,排除异己。说道:骆养性在朝廷在文坛在学术界都有很高的威望,深受官员和百姓的爱戴,对国家也是有功劳有苦劳,只因政见不合,便受到胡党没有下限的攻击和诬蔑。李琰也是才德兼备的学问家,所以皇帝提拔为皇子师父,只因看不惯胡应龙倒行逆施,说了两句实话,就遭到迫害。胡氏父子联其党羽清除异己,把持朝政,是何居心?长此以往,天下只知有胡氏不知有陛下也。

    这“是何居心”的法宝一亮出来,成功地引导了皇帝的思路。

    如果贾环参劾胡家贪污纳贿,陷害忠良,非但没有效果,还会让皇帝怀疑他指桑骂槐。如今他拿骆李两人无辜被逐的事来下手,又值皇帝对胡氏不满之际,成功地影响了皇帝的倾向。

    皇帝将奏折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小贾说得有理,胡氏父子如此清除异己,将来可不是天下只知姓胡的,不知有皇帝么。现在老皇帝还在就这样,将来新皇帝登了基还不是被他吃得死死的,看胡应龙那副德性,整个就是王莽曹操一类的货。

    可是仅凭贾环的一封弹章,让皇帝处置胡有恒还是不可能的,毕竟老胡当国二十年,不但势力庞大,人脉深广,而且多少年相处下来,皇帝还是念着旧情,不想剥他的面子,也不想让人觉得他过河拆桥不恤老臣。只得先便将奏折留中。

    何谓“留中”?

    通政司将内外所有奏折收上登记编号后交由内奏事处呈给皇帝过目,皇帝看过后发到内阁处理,内阁大臣根据皇帝的意思拟旨。如果将奏折扣下来不下发内阁,叫“留中”,也叫“淹了”,旁人无从得知奏折内容。这是君主特权,把奏折扣下来固然影响内阁处理国事不合规矩,但是运用得妙,就可以化干戈于无形,把一场大政潮掐在萌芽中。所以理政成熟的君主都善于使用“留中”的招术。

    皇帝虽然懒于政事,头脑还是有的,先把奏折留下看看情况再说。

    胡应龙得知少了一封奏折,估计是小贾的那封弹章,又见皇帝态度暧昧,感觉很不妙,命内奏事处太监催讨。

    皇帝犹豫一番,觉得把奏折一直扣着也不是事儿,便将此折下发内阁,看看大家的反应。

    贾环的上书如同巨石激起站作者为了更新打着点滴还坚持码字,很同情。看晚报》连载,偏那编辑,哦,就是那老板说,你这文是悲剧读者不爱看的,原则上我们不收悲文。

    可是我又舍不得已经写好的开头,请皇上帮我看看,看能不能把这文扭成欢喜结局。情节要合理,不要大开金手指。

    皇上能做到,我就答应你。”

    皇帝莫明其妙,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是把他写好的小说开头接过来细看。

    只见这小说名为《王子复仇记》,讲的是古代有一个国君,他有一个太子,父慈子孝十分和睦。朝中有个奸臣受过太子斥责,对太子怀恨在心想把太子拉下宝座,于是心生一计。正值邻国送来一美貌无比的公主来和亲,准备嫁给太子,那奸臣对国君说,现在有一个美女长得特别的美。鼓动着国君去见未来儿媳,国君见了十分喜爱,受奸臣的怂恿将公主据为己有,奸臣命公主的侍女冒充公主嫁给太子。

    太子婚后并不知此事,然而国君强夺子媳,心里发虚,从此不愿与太子见面,奸臣趁机进馋说,太子心怀怨恨,在府里诅咒父王。国君得知把太子赶到边境上守城。从此父子分离,缺少交流,奸臣借此机会设计陷害太子,说太子怀怨谋反。国君信以为真,命人赐太子死罪,太子流亡国外……

    “报社老板一看我的开头,就说这文是个悲剧结局,说就算在报上载了,读者也不爱看的,谁愿意花钱买憋屈。”贾环盯着皇帝,说:“皇上见多识广,请问这个开头如何才能发展到喜剧结尾呢?”

    皇帝不答,收下文稿离去,只说一句:“让我想想。”

    皇帝回到寝宫,对着文稿陷入沉思,他主政多年,见过多少风雨政潮,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对方打的什么算盘一看就知道,贾环这番做法隐含的谏意,他不是看不出来,只是他要想想怎么应付。

    这时太监进来禀报:“杨大人求见。”

    皇帝知道是杨彬来了,忙命传见。杨彬进来见皇帝神情看上去心事重重,问道:“皇上遇上难事?微臣愿意分忧。”

    “也不是什么难事,你看看这小说怎么样。”皇帝把文稿扔给他。

    杨彬接过看了一下,说:“作者的文笔和构思都不错,但是臣看不下去。”

    “为什么?”

    “臣上了年纪,内心越来越脆弱,见不得生离死别,还是喜欢看皆大欢喜的东西,这文一看就知道必是悲剧结局,何苦来自找不自在。”

    “你看了个开头就知道结局定是悲剧?”皇帝很不服。

    杨彬说:“皇上请想,做父亲的和儿子抢爱人,还能不悲剧么?就算儿子孝顺不反抗,难道心里没有心结吗?普通人家也会落个父子反目,更何况帝王之家,涉及权利之争,再加上奸臣兴风作浪,不搞个腥风血雨不算完,弄不好国家都折腾亡了。”

    皇帝沉默一会儿,又说:“也许作者文笔好,可以把它掰成喜剧也不一定。”

    “那么臣倒要看看这作者怎么把它掰成喜剧,但是,如果情节太不合理,比如一道惊雷把奸臣劈死了,或是神仙用手指一点让国君悔悟了,这样的烂情节臣是不看的。”

    “依你说,如何才能不以悲剧结局?”皇帝还是不肯放弃希望。

    杨彬又把文稿看了看说:“依臣看来,这个文不想发展到悲剧,开头要推翻重写,不让国君做出那种事来。只要他做了,则父子之间必然扎一根刺,想恢复到以前父慈子孝实在是很难很难。所以,要想不悲剧,就要推翻开头,让国君抢夺子媳的事不要发生。否则,只要发生了这种事,则结局必是悲剧。”

    皇帝苦恼地支着头,良久没有说话,杨彬不敢打扰,在旁边静静地候着。

    皇帝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贾环这小子是不是看萧景的太子位已经板上钉钉,所以敢这样毫无忌惮地出难题,现在就急着抱下任皇帝大腿是不是太早了些,朕又不是只有萧景一个儿子。

    半天,皇帝才抬起头来,道:“自从那年朕得了疟疾,虽然好了,可是精神愈发不如以前,不得不考虑后事。如今朕只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八皇子才长牙,朕熬不到他长大的一天,目前的选择只有老四和老五两人可选。依卿看来,哪个比较好?”

    这种立储大事,杨彬这老狐狸才不敢多嘴,忙跪下说:“皇上龙体康健,老当益壮,现在不必急着考虑后事。”

    这话让皇帝心里舒服了些,但是后事还得考虑。轻轻踢他一脚,笑道:“还不滚起来,朕只是问你一句,你吓成这样干嘛?”

    杨彬起来说:“立储是国家大事,全凭圣心独断,臣真的是没什么主意,只觉得两位皇子都是天纵英明,雄姿英发……”

    “闭嘴,我不是要听你拍马屁,只说这两个哪个更好些。”皇帝不耐烦了。

    杨彬老老实实说:“两位皇子真的难分高下,如果皇上为难,可以看皇孙。”

    “对啊。”好象黑夜中点燃一盏明灯,皇帝心头一亮,在皇子之间难以决择的情况下,可以看皇孙嘛,哪个皇孙更好就把皇位传给哪个皇孙的爹。

    “可是皇孙太小了,看不出什么来。”皇帝高兴完又沮丧起来。

    杨彬说:“可以看身体素质嘛,大户人家选儿媳妇也要选身体健康能生子能主持家务的,选储君更要选身体健康的,一方面是为子嗣考虑,一方面也是为了权柄不至下移。皇上想想,若是宝座上的皇帝是个病秧子,没有精力处理国政,必然要将权力交给臣子,臣权大于君权,则太阿倒持,社稷之祸也。”

    “说得对。”皇帝点点头,深以为然,权柄必须握在皇帝手里,若是握在臣子手中,则则王莽乱国之祸不远矣。

    “老五家的小子还算聪明,可就是身体娇弱,一到秋冬就离不开药罐子。”皇帝对萧晨家的孙子有点不满。

    “富贵人家的小孩子不都是娇生惯养的。”杨彬不以为然,“我家的孙子孙女们也是这样。”

    “小贾家的芝儿就不是这样。”皇帝反驳,“芝儿也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却很少得病,胳膊腿也比其它孩子有劲,去年冬天比往年冷许多,许多小孩子都病了他却没事。”

    “皇上知道小贾大人怎么养孩子的么?”杨彬笑道,“大冬天的还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两个时辰,还不给穿厚棉衣,平时洗脸洗手都用冷水,甚至有时洗澡也用凉水。估计贾芝不是他亲生的,否则他哪舍得这样对孩子。”

    皇帝不吭气了,想到贾芝身体强壮头脑敏捷,打起架来一个顶俩,搞起恶作剧也是让大人头疼。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不会吃亏,与天斗与地斗与臣子斗也是精力旺盛,国家交到他手里让人放心,这样一来,萧景的太子之位不能废。那么,和贾环的关系要重新考虑,为了他导致父子反目,发展成不可挽回的悲剧不太划算。

    皇帝带着文稿回到永寿宫,见贾环和小太监在闲聊天,聊得很带劲的样子。

    皇帝把文稿扔到桌上,贾环用探询的眼光看着他。皇帝说:“朕仔细考虑,觉着你这文若是想有个喜剧结局,只能把开头推翻重写,不能让国君强夺子媳的事发生。”

    “皇上果然圣明,标准的名牌鸟生鱼汤。”贾环一听心里一阵狂喜,大大松了一口气,脸上绽放无比灿烂的笑容,殷勤地凑过来:“皇上看上去有点累,要不要微臣给您揉个肩?”

    皇帝有些哭笑不得,这家伙向来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虚伪样,现在却是一脸阳光,这发自内心的欢喜倒真是可爱得让人移不开眼。只是他既然送上门来,不享用一番就过不去了。

    “嗯,去倒杯水,再过来揉肩。”

    “遵旨。”贾环大声答应着,屁颠颠的过去倒水。

    几天内,朝堂上刮起了流言。说是小贾大人甩了淳王,又跟皇帝好上了。好端端的状元,有才干有能力,居然做这种以身侍人的事,真让人不耻。

    贾环的同年们有些不信,刘珂,曾存仁,何国维等人听到有人这些议论,拼命为他辩解,可是随着流言进一步发展,这辩解越来越无力,贾环自从那天入了宫以后就没有再出去过。

    臣子们的消息也是非常灵通的,很快从内监处探得消息,皇帝和贾环同宿永寿宫,同吃同住,晚上一起睡在寝殿,一点不掺假。

    多数大臣们都惊讶得不敢相信,看小贾大人做事虽圆滑,做人却是极有原则的,怎么会这样?

    随着流言日盛,萧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天天在佛堂敲木鱼,也难以让自己的心情淡定下来。

    “哇哈哈……小胡大人你真是太有智谋了。”萧晨乐得嘴巴合不上,“你没见今儿朝堂上老四的表情,臭得就象三天没洗的便壶一样。”

    胡应龙微笑地摇摇扇子,眼下已入深秋,他摇扇子不是为了取凉,而是效法诸葛亮,手不离鹅毛扇,好象智多星一样。

    “本来我是派人散播谣言,不料贾家小子真的天天留宿在皇上寝宫,这谣言变成真言了,只要萧景妒火攻心,再使人鼓动他发动宫变,你再去保护皇上,到时他必然完蛋,皇上也定会对你改观。”

    “他日我若登上大宝,小胡大人就是当朝第一宰相。”萧晨赶紧许下重赏。

    胡应龙又晃晃扇子,道:“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要做一件事。”

    “什么?”

    “君主选择继承人,不但看皇子本人素质,有时候也要看皇孙。如果皇子难分上下的话,那么皇孙就会成为决胜负的因素。”

    “老四没有子嗣,这个无须多虑。”

    “你以为淳王真的没有子嗣吗?你想想,皇上几次去小贾家是为何?”

    “不是为了视察种苗?又或是看他老婆漂亮。”萧晨有些不安。

    “你好糊涂。”胡应龙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那红薯苗有什么好看的,看一遍也够了,薛氏长得虽漂亮,皇上却讨厌她亲自剔了她的入宫资格。就是皇上宠爱贾环,在朝堂上也看够了,没必要多次去他家,这说明他家里有一个能吸引皇上的东西。”

    “啊?”萧晨反应过来,“难道老四把儿子藏他那里了?”

    “我猜是这样。贾芝是淳王以贺礼为名赐给的妾侍所生,那妾侍据说是被门槛绊了一下早产,可是你见谁家早产儿长这么结实。而且听说贾芝长得极漂亮,根本就不是贾环那样的人能生得出来的。”

    “可恶。”萧晨恨得咬牙握拳,“他居然用了这一招,我大意了。”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第30节(1/1),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