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第18节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第18节(1/1)

作品:《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当上皇帝的,西夏,李遵顼。

    由武状元当上宰相的,唐,郭子仪。

    诗画成就最高的,唐,王维。

    词成就最高的——宋,张孝祥

    书法成就最高的——唐,柳公权

    著述最多的——明,杨慎,著作四百多种,留存一百余

    做过外交使节出使过欧洲的——清,洪钧,就是名妓赛金花的前老公

    产生状元最多的省份——江苏、清代状元一百多人,仅江苏就产生了49个。

    牛比的地区——江西吉安府。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江西吉安才子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最年轻的18岁,最老的70岁

    72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琼林宴同年大联谊

    琼林宴同年大联谊

    家里出了连中三元的风光事,贾母也很高兴,高兴完了有些为难,高兴的是家里出了光宗耀祖的出息子弟,说不定可以刹住家道中落的颓势。遗憾的是这出息人不是备受宠爱的宝玉,所以让人为难。

    家里人早对她独宠宝玉有不满了,去年中秋宴上,贾赦直接发难,讲了个用针扎偏心老太婆的笑话,让她有些下不来台。如今,受尽宠爱的宝玉一事无成,不受重视的庶子却奋斗到了至高荣誉,她再偏爱宝玉就难免让人说了。

    从感情上来说,贾母还是喜欢长得好看又嘴甜会撒娇讨好的宝玉,对那个不会撒娇性子沉稳的贾环实在爱不起来,眼看宝玉的光采已经彻底被庶弟压了下去,她也很心疼。再这样下去,宝玉在家里的地位就会动摇,如果哪天她这老太太不在了,宝玉怎么办?

    可是,现在的贾环压不住也不能压。如果他只是中个举人,将来外放当个地方官也罢了。现在却是状元,按制度要进翰林院当京官的。天子门生,到哪里都是金字招牌,怎么能压得住。

    况且就算能压制,也不能压,从这次的事可以看出,那些权臣根本就没把贾家放眼里,也没把贵妃放眼里,以前宫里的太监,外头的王爷时不时来贾家打秋风勒索钱财也罢了,现在更差劲了,干脆想陷害就陷害,如果家里再不出个强力的实权人物,真的要完了,现在好不容易家里出了个出息人,应该全力把他捧上去才是最符合大局利益的。可是这样一来,嫡庶长幼之序就会受到冲击,贾府现有的体制更要面临重洗。

    贾母发起愁来,小姐们也有眼色,知道老太太心里所忧,也不敢上前凑趣。

    贾环中了状元,贾府上下有人喜有人忧。钱槐屁颠地跑过来给老太太报告状元郎的行踪,说:“咱家状元郎穿着状元袍,骑着白色高头大马领着榜眼探花游街呢,全城的男女老少都为他着了魔,大喊大叫的,把整篮子的花撒过去,那些花被风一吹,满天都是,衬得咱家状元郎象天上神仙下凡一样,那些年轻的女孩都激动的晕倒了好几个。”

    贾母微笑点头听着,王熙凤察颜观色,斥道:“好没见过世面的东西,这状元每三年就会出一个,有什么了不起的,哪一次京城百姓们不是跟吃了药一样兴奋。”

    “哦……”钱槐愣了一下。

    探春岔过话头,问道:“状元什么时候回府?”

    钱槐早就打听好了程序,回道:“御街夸官之后要去吏部奎星堂上香,再去前门关帝庙上香。然后去礼部参加琼林宴。还要率同科拜谢一众考官提调官,还有大宴席,不知道几更才能回来……”

    王熙凤不耐烦的打断他:“不知道你还这么多废话。”

    钱槐现在是除了他的主子之外,谁都不用怕了,直接顶回去:“爷是状元,这些活动礼仪他是必须领着同科去做,上谢恩表也是由他代表,哪项活动都不能离了他。奶奶问状元郎何时回来,可是要准备庆典?奴才这就去问问主子就是,看他什么时候能抽空。”

    王熙凤知道这事难办,把庆典操办的太好,赵姨娘贾环这一派领不领情不一定,但是得罪王夫人这一边是肯定的。可是如今贾环也不是可以得罪起的了,办的简薄了肯定惹他不快,如今两边的人她都不能得罪。她是一等聪明人,这种尴尬事上不会出头,只往贾母头上推:“这庆典的事,还是听老太太的,老太太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贾母沉默了半天,说:“这庆典是不能少的,不过,他小孩子家,庆典太重,难免折了福寿,况且,给他的庆典办重了,将来宝玉折桂,庆典又该怎么办?所以,还是摆三天戏酒就是了,外头的体面也是要的,让珍儿琏儿招呼着客人,不可怠慢。”

    王熙凤答应了,又回道:“如今家里生计艰难,连做饭都得可着头做帽子,一点富余不能,去年老太太,贾府那个荫生资格不用说肯定要给宝玉,没有宝玉还有贾兰,总之轮不到他这个庶子。至于捐监,名额有限,除了几:“爷如今是六品官,凡事要立个体统,不坐轿不好吧?”

    “那些穷京官也没有天天坐轿的,否则养两班轿夫那点俸禄也养不起。北宋宰相司马文正公四朝元老,皇帝体恤许他坐轿上朝,司马公固辞曰:‘自古王公虽不道,不敢以人代畜。’前代大贤尚如此,何况于我?”

    贾环虽然不在这个时代宣扬什么人权平等,但是骨子里还是很排斥“以人为畜”的思想,所以,坚决拒绝坐轿上班。但是古代的马车着实不舒服,路不平坦时能把人颠死,所以他根据西洋马车设计了一种更舒服的车子,把图纸交给小厮找人按样打造。

    禄儿先听他说不愿坐轿的一通说法,又看了他画的新式马车图纸,惊讶地偷偷打量他好几眼。这人的奇思真是多,难道中状元的都是这样点子多吗?

    贾环第一天上班,梨香院所有丫头小厮都激动得一夜没睡好,天不亮就起来伺候,赵姨娘也激动得五更天就起来张罗,亲自伺候儿子梳洗用早饭更衣。

    几个丫环忙着忙后,先伺候主子穿上白纱中单白绢罗袜,再穿玉色深衣服,再穿上深青色织云纹官服,补子是六品官等级的鹭鸶,再系上素银腰带,挂好玉佩,稍显稚弱的书生气压住了,显得稳重威严。

    赵姨娘喜滋滋把铜镜举在他面前,道:“瞧,这官服穿上比宝玉的孔雀裘好看一万倍。”

    贾环听她忘不了踩宝玉,只是笑笑不答腔。

    紫晶笑道:“除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压住了少爷的稚气,很有官老爷的威严。”

    贾环照照镜子也觉得满意,等做好形象工程,坐上车先去吏部报到。新式马车要几天后才能做好,所以只能坐极不舒服的青油骡车。

    吏部,是六部之首,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管全国官员考评任命,位高权重,是唯一可以和内阁分庭抗礼的重要部门。

    贾环等新科三鼎甲去吏部报到,先拜见部长也就是吏部尚书,又称天官大人,这家伙是很受皇帝宠信的重臣江惟约,为人非常方正严厉,并不把他们三个新人放眼里,见面给了顿下马威,板着脸说:“你们不要以为自己中了一甲就了不起了,天子脚下,最不缺的就是你们这种人,在大街上泼盆水,都能泼到个翰林。若是不好好勤慎当差,照样碌碌无为。”

    三只新菜鸟唯唯诺诺听他训话,然后到管官员档案的文选司签名按手印,算是正式成为朝廷官员了。

    前科状元,也就是去年应天府乡试的主考官姚林,在部里任司官,是个好说话的,悄悄对他们说:“新人初登金榜,向来趾高气扬,所以凡是新人进来长官都会给个下马威,磨磨新贵人的性子,你们夹着尾巴做人总没坏处。”

    翰林院,位于王府街以西,规模宏大庄严,在现代相当于国立大学兼干部学院,首长是正五品翰林学士,其次是从五品的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两人,正六品侍读、侍讲各两人,从六品修撰,是授于科考中考中状元的人,正七品编修授予榜眼、探花。

    三个新人到翰林院报到,贾环初次进去,感动的痛哭流涕,旁人以为他过分激动,也不觉惊异,因为翰林是清贵之臣,备皇帝顾问,升迁也比其它人更快,当了翰林意味着离高官重权更近一步,难怪新来的菜鸟激动的哭泣。

    却不知贾环哭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起前世看过的文章。

    中国是个多战乱的国家,承载中国骄傲和荣耀的学者圣地的翰林院就是在战乱中惨遭一炬。好不容易在战火中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和典籍,又在文革时期被大肆焚毁破坏,如此破坏践踏本国是皇帝召见今年新科三鼎甲,贾环等人不知是何事,赶紧穿戴了。

    何润得知,提醒他们:“每年殿试过后放了金榜,皇上都会召见状元几个,亲自考问才学,你们仔细些。皇上问你们什么,有两个可能,一是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问你们是看你们的意见是否合他心意,合了他的意以后你们的仕途就会顺利,若是不合意……呃……你们知道。

    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也拿不定主意需要你们的参考,你们更要当心,不能为了避免担责任而说空话套话,也不能说那些可能担责任的话。总之,说话前先好好想想。”

    这番觐见前的教导,说了等于没说,不过领导这么关心,好意还是要领的。

    何润又对贾环说:“按规矩,状元郎是天子门生,可以向皇帝提个要求,你可要想好了。”

    贾环谢了,心里盘算着,这次面圣该如何对付。

    三月暮春天气,御花园佳木葱茏,亭台秀丽,古雅幽静,又不失宫廷贵气,洁白如玉的玉兰花绽放枝头,如雪涛云海,散放着沁人肺腑的清香,整个御园充满春的生机。

    皇帝在御园正中的钦安殿召见了新科状元、榜眼和探花。

    三人行过礼,分立两边,皇帝穿着一身便袍,很随意亲切的样子,问了上班情况。三人恭敬地答了。

    气氛轻松起来,皇帝笑道:“近来朕没事时做了一上联,想了许久想不出下联,所以想让你们三个试试。”

    贾环赶紧说:“皇上出的上联一定是高深莫测,臣等洗耳恭听。”

    面试开始了,贾环本来还想着拍拍马屁,待听得皇帝念出上联,登时嘴角抽抽连话也说不出来。

    皇帝出的上联是:“士农工商角徵羽”。

    士农工商是四民之业,工(宫)商角徵羽又是五音,通过谐音排列组合,实在是新巧难对。贾环知道自己不可能对出来,只得看其它两人,榜眼曾存仁率先答道:“寒热温凉恭俭让”。

    “好。”皇帝叫起好来。

    寒热温凉是中药四性,温良(凉)恭俭让是儒家美德,组合起来天衣无缝。

    皇帝又说:“今年元宵有人做了首数字诗,你们可有人也能做一首?”

    贾环又在搜索枯肠时,探花林彬已经吟出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灯花落,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好诗,好诗啊。”皇帝大加赞赏。

    暮春天气本是温暖宜人,贾环头上却冒出了细汗,皇帝考他们的才学,那两个都答出了皇帝出的题目,独他这状元傻了眼,这该如何是好。

    皇帝又说:“昨儿朕读书时看到一首有趣的诗,你们听好了: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算算皆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皇帝还没念完,贾环已经迅速在脑子里列出代数方程式,待他话音刚落,立即报出答案:“寺僧人数是六百二十四。”

    “好,状元郎果然有才。”皇帝惊喜地赞道。

    贾环终于抹把汗松了口气,总算这次御前召对没有出丑。忍不住有点小得意,就算你拿开普勒三大定律来考我,咱也不怕,不过以你的智商,肯定出不来这高难度问题。

    皇帝又随口问了几句国事有关的问题,三人答得都还中规中矩,皇帝颇满意,又聊了几句,颁下赐物,每人一个砚台。看砚上的刻字,竟是北宋流传的端砚。

    贾环受宠若惊:“如此珍物,臣等怎么敢用?”

    皇帝笑道:“眼皮子好浅,这哪里是让你用的,是让你们放着当个传家宝。”

    三人跪下拜谢,皇帝语重心长说:“你们可要谨慎做事,好好把这宝贝传下去啊。”

    这三个全国精英都是人精,听出皇帝的意思是让他们不要参加党争,不要阿附皇子,好好干活跟皇帝走,多吃菜来少喝酒,就可以永保富贵,把宝贝一代代传下去。三人自然是又表一番忠心。

    接见完毕,皇帝命榜眼和探花退下,独把贾环留下。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第18节(1/1),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