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醉里挑灯看剑[出书版]醉里挑灯看剑[出书版] 第6节

醉里挑灯看剑[出书版] 第6节(1/3)

作品:《醉里挑灯看剑[出书版]

    第十章(中)

    李连城放在李登宵後脑勺的手不断的施加著力度,紧紧相拥的手,在对方身上留下一个又一个青紫的指痕,按在背上的手因为用力而显得关节发白,被用力刷过的牙齿和口腔上壁,已经分不清是麻痒还是疼痛。

    舌头疯狂地纠缠在一起,带著淡淡的血腥味,津液濡湿了下颚,咬破了嘴唇,因为窒息而产生一股又一股强烈的晕眩感,却死也不愿放手。

    李连城在急促的喘息中,用喑哑的声音低吼著:「我快为你疯了……为你疯了……」

    李登宵高高地扬起脖颈,任李连城在他颈边啃咬,留下一个又一个带血的牙印,眼泪顺著脸颊滑下来,无声地喘息著,回应李连城的是一个又一个落在鬓角的亲吻。

    李连城用力抱著李登宵,两人额头互相抵著,大殿里面几乎可以听到咯吱咯吱的闷响,梁木已经被烧灼的不堪一击,四散飞舞的火星像是萤火点点,漫天翩跹。

    眼看著整个殿宇就要倒塌,李连城咬著牙问:「不如在这里一起死了。」

    李登宵用力回抱著李连城,竟是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连城笑著,一脚踏上龙椅,在雕龙的龙椅把手上用力一转,只听喀嚓几声,龙椅慢慢陷入地底,露出一个深深的四方形洞,李连城紧紧抱著李登宵沿著洞边的石阶快步走下去,洞门在身後缓缓合上。

    李登宵下至洞底,才发现那甬道制造得极为大气,灯台上嵌著拇指大的夜明珠,透过水晶做的灯壁,照得甬道如同白昼。

    两人下来不久,就听到上方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倒塌声沉闷地传过来,一声接著一声,想来是地上宫殿倒塌。

    两人对望一眼,没说什麽,双手却是紧紧交握,密不可分。

    李连城看著李登宵,突然再次俯身上来,将李登宵用力地推到石壁上,冰冷的石面触觉让李登宵瑟缩了一下,身子却很快再次被牢牢压在墙上。

    两人的身子紧密贴合,对方身体有何种变化自是了然,李连城一只手按著李登宵的肩膀,另一只手按在石壁上,沙哑著声音说:「三哥,现在给我,好不好?不然,我一点都不想出去了。」

    李登宵恶狠狠地骂了一句:「滚!」

    李连城低低笑了起来,再次咬在李登宵的脖子上,然後用力地把李登宵碍事的薄甲脱了下来,用手牢牢固定著李登宵的腰,微微蹲下身去,用牙把腰带咬了开来。

    李登宵只觉得浑身皮肤发烫,外袍被褪在肩膀上,露出大片胸腹的肌肤,下体不争气地抬头,数月的禁欲一旦冲上脑海,便是燎原之势,在脑海中一片轰鸣。

    李连城低下头去,握著李登宵的下体送入口中,微微艰难地吞吐著。

    李登宵浑身颤抖了一下,只觉得快被那丝绸一般的触感逼疯了,双手用力抓著李连城的头发,失控一般地拉扯著,大口大口地喘息,瞳孔因为这极度的刺激而显得涣散,细密的汗水不停的顺著鬓角滑下,眼前彷佛都是不停变化著的光晕……跳跃著、飞舞著、扭动著。

    「够了……」

    李登宵轻声低喘著开始挣扎,他只看到李连城乌黑的头发散开,磨蹭著自己的腹部,但快感却比任何一次都来得更加强烈。

    李连城不肯多说,用力地一次吮吸,让李登宵失控地泄了出来,整个人无力地靠在墙上,双腿大张,微微颤抖著,脖子高仰,眼前好一会儿都只能看见一片炫目的白光。

    李连城轻轻笑著直起身来,双手抱著李登宵的腰,唇附过去,将嘴里的白浊一口一口度了过去,李登宵失神地被迫咽下那苦涩的液体,脸越发滚烫,赤裸的肌肤只要一个轻轻的碰触,就能在脑海中引起一阵轰鸣。

    李登宵无力的回抱著李连城,感到李连城的吻一次一次地落在脸上,然後下体一阵撕裂的疼痛,不由得闷哼了一声,手在李连城背上划出一道血痕。

    「三哥……三哥……」

    李连城低吼著,用力按著李登宵的肩膀上,缓慢地开始律动,李登宵疼到不行,一口咬在李连城肩膀上。

    李连城用一只手缓慢的抚摸著李登宵的後脑,身下的律动却逐渐开始加快,最後几乎是连根拔出,再狠狠插入最深处。

    李登宵忍不住喊了出来,眼角微红,汗水不住的顺著身子流下,将那外袍黏得汗湿一片。

    李连城用力吻著李登宵,堵住他最後一点抱怨,将他的腿环上了自己的腰,将他抵在墙上,一手扶弄著李登宵的下体,一边用力地抽插著。

    李登宵嘶哑地喘息出来,间或发出一些细微的呻吟。那个人彷佛要将他揉进自己的骨血,狠狠的爱。

    绝望的、用力的、狂乱的,一次一次。

    说不出是悲是喜。

    城郊外,一个小小的地窖。

    李连城从里面走出来的时候,怀中抱著一个人,昏睡著,用外袍裹得严严实实。

    赵不群在地窖外面躬身道:「臣在此等候多时。」

    李连城冷然道:「怎麽是你来?交代你的事办好了吗?」

    赵不群答道:「一切已办妥。」说著,终究忍不下好奇,问了一句:「皇上,你是怎麽劝服三王爷的,难不成以前的事情……已经想起来了?」

    李连城转过身子,将李登宵小心地放进赵不群准备好的马车之中,背著身子,伸手理了理李登宵的乱发,轻声答道:「有什麽想不想起的……我对他的心意,从来都是一样的。」

    李登宵醒来的时候,李连城就坐在他旁边,马车里面铺了厚厚一张氆氇长毯,摆著一张小小的酸梨木矮几,上面是四时鲜果、五色蜜饯。

    李登宵用手肘撑著坐起来的时候,长袍从身上滑了下来,李登宵有些迷迷糊糊地看著身上被咬得青青紫紫的印子和齿痕,皱著眉头说:「你可真狠……」

    李连城用食指和拇指捻起一块蜜饯放在李登宵唇上,看著他吃了,才笑咪咪地说:「你咬得更狠,不信我们脱了衣服比比看看。」

    李登宵笑了笑,半坐起来,把身子靠在车里的软垫上,然後伸出一只手,说:「我的衣服呢?拿来。」

    李连城笑著摇头:「我怕我受不了相思之苦。」

    李登宵眼睛闪过几个眼神,最终黯淡地看向脚下的毛毯:「现在要去哪里?」

    李连城也叹息了一声,把李登宵搂入怀中:「我们去宣州,那里离京城近,王宫已毁,宣州那里还有一座行宫,到时候下个诏书迁都就行了。」

    李登宵道:「我先前总想不明白,为什麽我们一路打过来,攻破城池易如反掌,自青州至京城,前後不过月馀,未免也太轻而易举了。城门前的阵明明非同小可,我却如入无人之地……」

    李连城捂住他的口,笑著说:「那是因为我的李登宵厉害。」

    李登宵用很复杂的眼神看了李连城一会儿,终究困乏地合上了眼睛,没有再说些什麽。

    马车一路驶向宣州。

    宣州离京城不过数十里路程,虽不及京城繁华,却也是南来北往,商旅纵横。兵临城下的前几日,文武百官早已依令携带家眷儿女,前往宣州,此时更是早早等在宣州城口,乍见圣驾,霎时之间,万岁之声震天而响。

    李连城微微掀开车帘一角,道声平身,便任由赵不群将马车驾入城中,隔著轿帘,打铁声、买卖声、吆喝声、打闹声、争吵声,传入轿中。比起不久前金戈交响、铁器肃穆,彷佛隔了一个久远的轮回。

    李登宵半坐著身子,认真地听著,半晌才说:「以前你也陪我到街上走过,在那之前,我从来不觉得这些吵吵闹闹的地方有什麽好的。」

    李连城笑著,抓过李登宵的一只手放在手心里把玩,说:「那是因为我把你关在宫里……太久了。」

    李登宵笑著看向李连城:「教我武艺的那几个师父说,天下再没有人能欺负得了我。」

    李连城眯著眼睛侧过头去:「我又不是那些平庸之辈。」

    李登宵笑了:「你真厉害,我斗不过你,二哥也是。」

    李连城听了这句话,有些不悦地打断了:「不要再说这些,还想著别人做什麽。」

    李登宵没有再说什麽,只是把身子慢慢地缩了起来,身後靠的垫子很软,软到想让人躲进去,把自己永远藏起来。

    那时李凌云曾经对著他喊:登宵,打完这场仗,回来乾了那罈醉红尘……

    自己当时大声地答应著。

    马车一路驶入行宫之中,在行宫之前,朱雀门之後,有一片极为开阔的演武场,平时无论是练兵、列阵,都可在此处进行。地板是清一色的青石板,打磨的水亮光滑,光可鉴人。

    演武场四周围得都是高高的城楼,将这片广阔的青石板铺成的空地围成了一个完美的弧形,城楼微微向里倾斜著,彷佛是要把这片地掩护在怀里。

    明明是那麽宽敞的空间,抬头看去,只看到一片仄仄的天,照亮中间几块石板,将周围的世界遗弃在黑暗之中。

    马车经过这片空地,李登宵透过车帘向外望去,突然说:「风真大。」

    李连城漫不经心地握了他一缕长发,绕在指尖,缠缠卷卷丝丝缕缕,随口应著。

    李登宵笑了,低声道:「我喜欢这里。」

    李连城微微皱了皱眉,将手中的发丝用力拉了拉,又松开。李连城说:「你又在胡思乱想些什麽。」

    李登宵闭了眼睛,放任自己斜斜躺在李连城怀中,闭著眼说:「我累了。」

    李连城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抚著李登宵赤裸的脊背,「累了就睡一会儿,我在这儿呢。」

    这一觉似乎睡了很久,又像只是刚刚躺了一会儿,醒来的时候只觉得四肢无比的疲乏,那是一间并不熟悉的寝房,青纱重重的帘幕,和石青色的流苏,微光透过青色的光影笼在脸上,镀上了一层薄薄的清辉。

    李连城侧著身子躺在榻上,双手紧紧抱著李登宵的腰,力度之大的几乎让李登宵有一种倾尽所有的错觉。

    李登宵仔细地看著李连城的睡脸,剑眉入鬓,眼睫既长、且直……嘴唇微微抿著,有一种意外的稚气。

    李登宵认真地看著,直到已经把那样子刻在自己骨子里,然後慢慢挣出一只手,在李连城胳膊肘轻轻一按,劲力微吐,那胳膊就无能为力地松了开来。

    李登宵顺势挣脱那怀抱,看著李连城的手很无助地滑落在床榻之下,他似乎睡梦中也感觉到怀中空了,於是眉头微微蹙起,蹙成一个淡淡的川字。

    李登宵想起很多年以前,他的弟弟看到二哥送给自己的一对白玉杯子,就是这个微微苦闷的表情,点漆一般的眸子,几乎是泫然欲泣。看著那样的表情,便不由自主地心疼了起来。

    李登宵淡淡地叹气,坐了起来,拾起李连城脱在地下的外袍,披在身上,袍子有些大了,下襬很长,几乎到了脚踝。他将腰带紧紧地绑上,披著发,赤著脚。

    李登宵穿好了,才回过身来,轻轻地说:「在你身上,对不对,李连城?」

    李连城大概是睡著了,所以没有回答。

    李登宵叹著气,从李连城怀中摸索了一阵,碰触到李连城肌肤的手指像是被灼伤一样疼痛难忍,但他终究是摸到了,掏出来,手中是一个小小的物件,拿灰布包了,是一个写满篆文的虎符。

    李登宵将虎符放入怀中,赤著脚出了门。

    他身後,李连城慢慢张开眼睛,脸上也不知道是什麽表情。

    第十章(下) 尾声

    日出中天。

    演武场左门之前。

    李登宵赤著脚,看著眼前那漫无边际的青色石板,似乎犹豫著踩不踩上去,良久,才终於踏上那青色的地面,一阵冰冷从脚下传来。

    前方,是透过围墙照在演武场正中的那块近乎圆形的光晕,再前方,是演武场大门,出了演武场,就是宣州街道,再往下走,就出了宣州。

    离宣州仅仅几十里,就是京城。

    京城前,是李凌云被困的地方。

    其实静下心来,未必不能看穿。李连城把大部分的兵力都调回京城,这些兵力加上京城禁卫,对抗他们亦足以成分庭抗礼之势。

    绝就绝在李连城并没有打算拿这些兵力与他们硬拼,而是以数万之人布下天奇地巧的阵式,放过李登宵,截下他手下三万士卒,牵制必定前来救援的李凌云。最後让赵不群领大军,击杀那些群龙无首的七万兵卒。

    怪就怪他吧。他不智,面对李连城的那句三哥,自己欣喜若狂神魂颠倒;他不义,缠绵数日,而遗弃李凌云於阵中生死不知。

    李登宵可以不智,却不能不义。他愿意抛弃到手的一切,用调兵遣将的虎符换李凌云的平安离去。

    「你可知,你再往前,便是死路?」李连城不知何时跟在後面,离李登宵只有一步之遥,隐在黑暗里,却不再前进。

    「我知道,演武场上杀气如此之大。我怎麽不知道。」李登宵并没有回头,平静回答道。

    李连城听了,轻轻拍拍手。

    演武场上城楼中,埋伏的弓箭手同时现身,密密麻麻,围成一圈,三千弓弩居高临下,直指向李登宵——箭发之时,便是神仙,也无法脱身。

    李连城说:「我已经下了命令,你再走三步,便是万箭齐发,连我也撤回不了这命令,那时,你必死无疑。」

    李登宵说:「我知道。」

    李连城叹著气,张开双手,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何苦呢?回来吧,李登宵,我发誓这一世、下一世、生生世世,都会好好待你,我们——会比谁都要快乐。」

    李登宵说:「我知道。」

    他这样说著,却赤著脚,又往前走了一步,石板很凉,凉得刺骨。

    李登宵说:「我知道我这样是白白送命,既救不了二哥,也陪不了你。可是——我只能这样做,我可以允许自己拿著虎符,丧身箭雨之下,却无法允许自己放下二哥,和你一生厮守。」

    李登宵说:「李连城,我确实……爱你。」

    他说著,走完最後一步。

    李登宵站在那片被阳光照射著的光晕之下,张开双手,迎风而立。风很大,把他身上那件宽大的外袍高高吹起,长长的发丝在身後张狂地飞舞,李登宵让阳光肆意地射在脸上。

    头顶,黑压压的一片箭雨,铺天盖地地落了下来。

    京城。

    城楼之下。

    李凌云拔剑而立,立於数万士卒之间,三天的围困,箭尽粮绝,疲乏欲死,但因主将不倒,军队也只得咬紧牙关,负隅顽抗。

    十万军队将那残兵败卒围得铁桶一般。李凌云心下了然,三日之前,若非他当机立断,以一招回风剑在剑阵之中连攻七人,随即腾身而起,在包围圈形成之际,杀回军中,率领一队队士兵轮流守在外圈,拼死顽抗,又哪里熬得到三日之久?

    即便如此——到如今,也已是极限了。

    他毕竟不是神,少了左膀右臂,无法挽狂澜於立倒,扶大厦於将倾,毕竟,独力擎天力弗支……

    随身携带的军粮,还有最後一瓶酒,叫


    醉里挑灯看剑[出书版] 第6节(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